摘要:初夏时节,在渤海新区黄骅市常郭镇李子札村,连片的旱碱麦籽粒饱满,呈现出一派喜人景象。“今年的长势比去年更好,看这个麦穗又大又肥,亩产预计350公斤以上。”黄骅友和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张志清说。
初夏时节,在渤海新区黄骅市常郭镇李子札村,连片的旱碱麦籽粒饱满,呈现出一派喜人景象。“今年的长势比去年更好,看这个麦穗又大又肥,亩产预计350公斤以上。”黄骅友和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张志清说。
沧县马辛庄村的农民对麦田进行田间管理。 周 洋 摄
今年,全市种植了184.98万亩旱碱麦。当前,旱碱麦已全面进入灌浆期,各地正在进行最后的田间管理,为丰收打下坚实基础。预计6月5日开始,全市各地的旱碱麦陆续开镰收割。为保障旱碱麦稳产增收,市农业农村局组织农技专家及工作人员深入田间地头,通过“田间日”“包村指导”等形式,为广大农户提供技术保障。
今年的旱碱麦,缘何比去年长势更好?“去年秋播时,雨水充足,底墒较好;今年初气温较常年偏高,小麦安全越冬,有效茎多,亩穗数增加;4月和5月的降雨,促进了小麦的灌浆,这些气候条件为丰产奠定了基础。同时,随着新技术、新品种的广泛普及,以及农技人员在种植一线的技术指导,我市旱碱麦的整体种植水平越来越高,促进了产量和质量的增加。”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说。
夏收丰收在即,为确保农机设备高效运转,市农业农村局和相关县(市、区)农业农村部门提前谋划、精心部署,整合各方资源,全力做好夏收保障工作。“目前我们拥有小麦收割机798台,其中高效能收割机450台,这些现代化的农业机械设备,将大大提高小麦收获的效率和质量。我们还设立了农机维修配件服务站,成立了农机应急作业服务队,为农民提供及时的农机服务和技术指导,解决农业生产中的实际问题。”渤海新区黄骅市农业农村发展局相关负责人说。
记者:王汝汀
来源:京津冀消息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