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麦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其生长过程中,浇水是一项极为关键的管理措施。究竟小麦浇水多点好,还是少浇一点好?答案并非绝对,需要综合考虑小麦的生长阶段、土壤条件、气候环境等多方面因素。
小麦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其生长过程中,浇水是一项极为关键的管理措施。究竟小麦浇水多点好,还是少浇一点好?答案并非绝对,需要综合考虑小麦的生长阶段、土壤条件、气候环境等多方面因素。
生长阶段决定浇水量
小麦在不同生长阶段对水分的需求差异显著。在播种期,充足的底墒至关重要。此时若土壤墒情不足,种子难以吸收足够水分,发芽率和出苗率都会受到严重影响,因此需浇足水,确保种子顺利发芽和幼苗扎根。而在小麦苗期,植株较小,生长速度相对较慢,对水分的需求并不高。适度控制浇水量,进行蹲苗,有助于促进根系下扎,增强根系的吸水能力和植株的抗逆性。到了拔节期,小麦生长迅速,对水分和养分的需求急剧增加,此时应及时、适量地浇水,以满足其生长需求,促进茎秆和叶片的生长。孕穗期是小麦需水的临界期,这一时期对水分的供应极为敏感,缺水会导致小花败育,影响穗粒数,所以要保证充足的水分供应。灌浆期同样需要充足的水分,以维持叶片的光合作用,促进籽粒灌浆,增加粒重,但此时浇水也需注意避免田间积水,防止根系缺氧早衰。
土壤与气候左右浇水量
土壤质地和保水能力对小麦浇水量有重要影响。沙质土壤保水能力差,水分容易流失,因此需要适当增加浇水次数和浇水量,以保持土壤湿润。而黏质土壤保水能力强,浇水次数和浇水量则可适当减少,以免造成土壤积水,影响根系呼吸。气候条件也是决定浇水量的重要因素。在干旱少雨的地区和季节,小麦需水量大,应增加浇水次数和浇水量;相反,在雨水充沛的地区和季节,要根据实际情况减少浇水,甚至做好排水工作,防止渍害发生。
浇水失衡的危害
浇水过多或过少都会对小麦生长产生不利影响。浇水过多,土壤通气性变差,根系缺氧,容易引发根部病害,导致植株生长不良,甚至死亡。同时,过多的水分还会造成养分流失,增加生产成本。浇水过少,则无法满足小麦生长对水分的需求,导致植株生长缓慢,叶片发黄,光合作用减弱,最终影响产量和品质。
小麦浇水既不能过多,也不能过少,需根据小麦的生长阶段、土壤条件和气候环境,精准把握浇水量,做到科学合理浇水,为小麦的生长创造良好的水分条件,实现小麦的高产稳产。
来源:天山植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