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上期分享了“腾讯元宝无障碍体验DeepSeek的方法”,很多小伙伴留言说“还没看过瘾”。今天我们就来一场更深入的探索——当你面对五花八门的问题时,如何让DeepSeek化身“贴心助手”或者“领域专家”?那些看似神秘的提示词背后,究竟藏着什么门道?
作者:麦冬
上期分享了“腾讯元宝无障碍体验DeepSeek的方法”,很多小伙伴留言说“还没看过瘾”。今天我们就来一场更深入的探索——当你面对五花八门的问题时,如何让DeepSeek化身“贴心助手”或者“领域专家”?那些看似神秘的提示词背后,究竟藏着什么门道?
一、两种模式,两种智慧
每次打开DeepSeek,你一定会注意到“通用模式”和“深度思考模式”的切换按钮。这可不是简单的开关,而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智慧形态。但问题来了——它真的适用于所有场景吗?还是说,我们应该根据不同需求灵活切换?到底如何选?怎么写出让AI更懂你的提示词?如何让AI解释得通俗易懂?
1.通用模式和深度思考模式的意思
通用模式和深度思考模式,对应了人工智能领域的两类常见模型——通用模型和推理模型,它们的核心区别类似于“通才”和“专才”的区别。
通用模型像一位“贴心助手”,可以聊天、写文章甚至编代码。但它们像“知识搬运工”,回答依赖已有的数据规律,遇到需要深度逻辑推导的问题(比如解复杂数学题)时,可能直接给出答案而缺少解题过程。
推理模型则好比是位“领域专家”,专攻需要逻辑分析的任务,它们的设计目标是“深度思考”。这类模型通常针对特定问题优化,能拆解复杂任务,像人类一样一步步推演。
2.二者的区别
我们用搭积木和做数学题来打个比方吧!
通用模型就像装满乐高积木的大箱子。它能拼出房子、汽车、飞机,因为它学过很多形状的组合方法。但它就像个快速模仿高手,只会用已经见过的积木块拼东西。如果遇到特别难的任务,可能不会有非常理想的结果。
推理模型更像是数学作业本。它专门练习解应用题,这种模型会像侦探一样拆解问题,最后检查答案对不对。它不擅长聊天讲笑话,但遇到复杂的计算题,它能像数学老师一样,把解题步骤写得清清楚楚。
举个简单的例子,比如我们分别用通用模式和深度思考模式问DeepSeek一个简单的数学题——1 + 1 等于几?
通用模式会直接给出答案——等于2。
但使用深度思考模式,得到的答案是通常等于2,有时等于10,还有时等于1,也可能大于2。
如果一个小学生看到深度思考模式给出的答案,一定会感觉非常晕,反而不如使用通用模式更有效率。
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在遇到查资料、写文章、翻译文本、简单数学运算、设计旅行计划、推荐菜谱这类简单工作时,优先选择通用模式。
如果遇到复杂数学计算、编程、物理公式推导、检查合同漏洞、优化出行路线规划、分析实验报告、股票趋势预测等复杂工作时,优先选择深度思考模式。
3.总结
日常小事用通用:写邮件、查菜谱、翻译外文。
专业难题用深度:解方程、调代码、分析数据报表。
不确定时先试通用,3秒内没得到理想答案再切换。
二、写好提示词,让AI秒懂你的心
很多人用DeepSeek时都有过这样的经历:明明认真写了提示词,AI却答非所问。比如,我们总是习惯用结构化的方式给AI下指令:“你是一个某某专家,需要完成ABCD项任务,请按照1、2、3的步骤执行……”,可能会发现它的表现并不理想。
原因很简单——DeepSeek不是传统的聊天模型,而是一个强大的推理模型。请别把AI当成只会刻板工作的机器,要把它当成刚入职的聪明但需要明确方向的“实习生”。你不需要事无巨细地安排任务,只要清晰地告诉它“你是谁”和“你的目标”。
最好的提示词并没有什么技巧,核心思路就是:用人话表达清楚你的需求。背景信息越详细,DeepSeek的理解就越精准,给出的答案也越符合你的期望。所以,如果非要总结一个万能的提示词模板,那就是:
你是谁+你的背景信息+你的目标
范例一:如果你是一个程序员,希望DeepSeek帮你优化代码,你的提示词可以写:
“我是一个Python开发者,我正在优化一个数据处理脚本,想让它运行更高效。”
范例二:你是一家按摩店的老板,想要写一段宣传语,提示词可以写:
"我是一家新开业的按摩店老板,想设计一段突出『缓解职场疲劳、改善亚健康』卖点的宣传文案,需要体现中式穴位推拿和经络调理技术两种特色服务。"
范例三:你是一个高中生,想要提高数学成绩,提示词可以写:
"我是高二理科生,数学考试总在70分左右波动(满分150),希望制定三个月专项提升计划,重点突破函数与导数的综合应用题。
这样,它就能基于你的背景信息和需求,自行推理出最合理的方案,而不是被动地按固定步骤执行。
大道至简,真正高效的提示词,并不在于格式,而在于清晰、直白、准确地表达需求。
三、设定你的“知识人设”,让DeepSeek的输出内容更易理解
很多小伙伴试用后发现,DeepSeek在解释问题时感觉不像是在“说人话”——每个字都认识,但连起来完全不懂。其实这是个误会,不是AI故意为难你,而是它并不了解你的知识水平。
那么,如何让AI了解咱们的知识水平呢?
经过两年的摸索,我总结出一个非常有用的技巧分享给大家。
那就是自降学历!
你可以直接按照新手模式来和AI交流,遇到什么不懂的直接说:"我是一名小学生,请用讲故事的方式说明"。
这个技巧能瞬间让AI打通任督二脉。比如问"大模型中的RL用法",普通回答会甩出"强化学习通过奖励机制优化策略梯度"这类一般人看不明白的晦涩解释。但加上"我是小学生"的前缀后,AI就会用"就像训练小狗,做对了给零食,做错了不搭理"的比喻,再配上分步骤的流程图,变成连孩子都能看懂的有趣文字。
进阶模式则更灵活:前缀成为"初中生",AI会增加些专业词汇但保持易懂;变成"高中生"的身份,就会系统讲解技术原理,同时保留生活案例。“大学生”模式下会为你提供更有深度的知识拓展。这种“知识阶梯”设计,就像给AI装了智能变速器,既避免信息轰炸,又能层层递进满足学习需要。
日常使用中,我甚至会根据场景切换身份:查研究报告用"中学生",修家电直接切回"小学生"。这个方法之所以好用,本质是打破了"你问我答"的机械模式,让人工智能真正实现了因材施教。下次遇到看不懂的AI回答时,不妨试试这个技巧,让你瞬间打开新世界的大门。
经过上面的介绍,相信你已经掌握了如何灵活运用DeepSeek,让它既能成为你的全能助手,又能化身逻辑推理大师。不管是日常查询、写作创作,还是数学计算、代码优化,通过选对模式、写好提示词、巧妙调整AI的“知识水平”,都能让你和DeepSeek的互动更加顺畅、高效。
当然,技巧在手,并不意味着一劳永逸。AI再智能,终究只是工具,真正的智慧在于人如何驾驭它。熟练掌握这些方法后,你可以尝试打破套路,创造属于自己的AI使用方式。
也许你的某个创新玩法,就能让AI的潜力得到更大发挥!
来源:江南水乡生活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