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前国脚孙继海创办的“嗨球”青训因一位12岁的孩子母亲的“网络维权”引发舆论关注。一位账号名为“@张卓毅妈妈”的网友在短视频平台表示,自己的孩子因伤病及训练强度原因想要退出“嗨球”青训,对方提出支付18万元赔偿金才会开具“自由身证明”。
近日,前国脚孙继海创办的“嗨球”青训因一位12岁的孩子母亲的“网络维权”引发舆论关注。一位账号名为“@张卓毅妈妈”的网友在短视频平台表示,自己的孩子因伤病及训练强度原因想要退出“嗨球”青训,对方提出支付18万元赔偿金才会开具“自由身证明”。
网络视频截图
有网友认为,青训营免费培养球员,但球员想转投其他地方,理应向原青训营支付费用;相反观点则认为,“嗨球”青训相当一部分资金来源于公益捐款,不宜过于商业化。有业内人士表示,该事件折射出中国足球青训在理想主义与商业化现实之间的深层困境。
免费模式下的“隐性成本”
网友“@张卓毅妈妈”5月23日发布视频表示,一年前带孩子加入孙继海的“嗨球”青训,孩子因高强度训练导致膝盖受伤,因而提出退队的想法,并希望对方出具“因伤退队”的“自由身证明”,却被要求按照每天500元的标准支付训练费。
“一年下来18万的费用,不然不给开具自由身证明。”“@张卓毅妈妈”表示,这笔费让她觉得难以接受:“当初海选入队,孙继海也在社交媒体上亲口承诺免费训练,除鞋子以外零费用。现在孩子受伤要走了,就突然提出添加费用,这不是骗人吗?”
据了解,孙继海是中国男足历史上最成功的球员之一,也是少数在欧洲顶级联赛站稳脚跟的中国球员之一,2021年开始从事足球青训工作。2024年孙继海在介绍“海选未来”青训公益项目时表示,该项目对于每名小球员每年投入折现为20万元,食、宿、穿、赛、训全部免费,其理念就是“不是家里有矿的孩子才能踢球”。
“@张卓毅妈妈”的说法也受到一些网友的质疑,有网友认为类比欧洲足球的青训模式,违约金是行业常态,青训机构依赖未来转会分成维持运营,如果孩子仅仅是回归普通学业,“自由身证明”并非必需,“退队”的实际目的可能是后续转投其他职业俱乐部,如果猜想成立,则理应对原青训机构的培养成本进行补偿。
对于网络质疑,@张卓毅妈妈在后续视频中回复道,俱乐部对孩子的培养自己能理解,也愿意给俱乐部补偿一个合理的费用,“孩子是我们的孩子,我们有权利选择不在你们那里待,也有权利选择其他俱乐部以及校园足球,但是你问我们要18万,既不合理也不合法。”
高成本运营依赖公益支持
孙继海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我认为青训是改变中国足球的唯一途径。我并不奢望自己的努力和付出能够改变中国足球多少,但认真去做是第一位的。哪怕未来没能成功,甚至当了炮灰和垫脚石,我也在所不惜。”
孙继海称,为补贴俱乐部开销,他还利用个人影响力在直播网站开启公募活动。
孙继海(视觉中国 资料图)
公开资料显示,2024年1月,由中国关心下一代健康体育基金会、字节跳动公益平台、孙继海三方共同发起的“海选未来”公益项目正式上线,2天内达成300万元筹款额度,超5万人次捐赠。
据媒体报道,孙继海在平台为“嗨球”青训募集公益资金,筹集2024年6月至2025年5月的费用,已有15.1万人捐赠超过800万元,已经达目标金额1100万元的79%。
该项目预算表显示,球队有4名主教练,每人税前月薪6万元,此外还有总监、助理教练、守门员教练、助理守门员教练等,在这个周期内单是教练团队预算就接近600万元,其中公益预算金额承担一半。
此外,嗨球少年日常训练比赛预算600万元,公益预算承担160万元;海选未来杯预算接近200万元,公益预算承担近140万元;品牌传播预算280万元,公益预算承担115万元;基地行政预算91万元,公益预算承担40万元;基地吃住练费用580万元,此项目不使用公益预算。
对于青训项目募集高额公益资金的行为,网友观点呈现明显分歧:
一方面,有网友认为,足球青训支出涉及场地、训练、比赛等多方面,运营成本高昂,因此机构对学员流动的严格管控实为生存所需,所谓“免费”实际演变成一种机构与球员之间的“商业契约”;
另一方面,有相反观点认为,“嗨球”青训标榜“免费”,募集并使用大量公益资金,与传统青训模式区别明显,因此不应设置高额“退出门槛”,“要是不标榜这是慈善事业亦或是公益项目,就不会有人来质疑要的那18万了。”
青训生态何以可持续发展?
知名律师、河南泽槿律师事务所主任付建认为,从青训机构角度看,“嗨球”青训虽以“全免费”模式运营,但存在培养成本,如受训人员与培训学校之间存在培训合同,如果合同中明确约定了退训赔偿条款,且家长签字确认,那么青训机构有权要求赔偿。
付建表示,18万元赔偿是否合理,关键在于合同条款是否明确约定赔偿标准,以及青训机构的实际损失是否匹配。目前机构按“每日500元”计算一年赔偿,但未公开具体依据,如果有具体依据且收费合理,家长应当支付培训费。家长可与培训学校再次协商,合理确定赔偿数额,如果协商不成可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张卓毅妈妈”在视频中表示,孩子因高强度训练导致膝盖受伤。对此,付建认为,如果能证明青训机构在训练过程中存在过错,安排训练强度不合理、安全保障措施不到位等导致孩子受伤进而无法继续训练,还可能需要承担相应的侵权责任。
有业内人士认为,要破解中国足球的发展困局,做好青训既需要进行制度规范,建立全国统一的青训合同范本,明确退出机制、赔偿标准及伤病处理条款,也需要多元化的支持,如探索“公益捐赠+商业保险+政府补贴”的混合模式,降低机构对学员流动的财务依赖。
中国足球青训的终极目标不应局限于培养职业球员,而应当在足球与教育间实现新的平衡,唯有建立透明、科学、人性化的体系,建立弹性学制,允许学员兼顾文化课与专业训练,设置科学合理的退出机制,才能让青训真正成为孕育足球希望的沃土。
文丨记者 张文
来源:羊城派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