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娱自乐?印度“胜利宣讲团”遭全球冷遇,“自嗨团”转圈圈丢人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5-27 21:58 3

摘要:当新德里的咖喱香还在清晨的空气中弥漫时,七支挂着“朱砂行动”横幅的印度代表团已经背着150页的“胜利手册”,揣着600多万美元的宣讲经费,从孟买、加尔各答等城市分头登上了国际航班。

本文陈述内容皆有可靠信源,已赘述该篇文章结尾

当新德里的咖喱香还在清晨的空气中弥漫时,七支挂着“朱砂行动”横幅的印度代表团已经背着150页的“胜利手册”,揣着600多万美元的宣讲经费,从孟买、加尔各答等城市分头登上了国际航班。

他们或许没想到,这场被印度媒体吹嘘为“全球凯旋巡演”的海外宣讲,最终会变成一场横跨四大洲的大型尴尬现场。

01

首战即翻车

中东土豪与樱花国度的无声嘲讽 5月21日,当第一支宣讲团降落在阿联酋阿布扎比机场时,团长欣德议员的湿婆军党徽在阳光下格外刺眼。

这个以激进反穆斯林言论著称的印度教政党代表,或许忘了中东王室与巴基斯坦的深厚渊源:沙特国王曾亲自为巴基斯坦总理主持婚礼,卡塔尔埃米尔与巴方的军购合同金额以十亿计。

更具戏剧性的一幕发生在东京。

5月22日,日本外相岩屋毅的办公室里,印度代表团的PPT只翻了三页就被匆匆结束——15分钟的“高规格会见”里,日方连官方摄影师都未安排,最终合影还是印度随团人员用手机拍摄。

当晚在印度驻日大使馆的宣讲会更显冷清:12名印度讲者面对7名日本记者,其中3人来自当地华文媒体。与此同时,NHK电视台正在黄金时段播放《歼-10C与阵风:空中对抗的技术解析》.

画面中反复出现的巴基斯坦空军枭龙战机巡航视频,无声地拆穿了印度的“胜利神话”。

02

美式冷处理

带着在亚洲的挫败感,宣讲团于5月24日抵达纽约。在精心策划的行程里,他们选择911国家纪念馆作为“反恐胜利”的宣讲首站。

镜头里,代表团成员们手持白花,在纪念馆广场摆出庄重的姿势,仰拍镜头下仿佛被人群簇拥。然而现场目击者透露,除了3名馆方工作人员,围观者大多是被社交媒体召集来的印度裔侨民,总数不足50人。

当团长试图将“印巴空战”与“全球反恐”强行关联时,一位美国游客当场反问:“你们击落的F-16D,为什么巴基斯坦空军的出击记录里根本没有?” 更让美国媒体不满的是印度对F-16的持续炒作。

早在5月17日,《纽约时报》就以整版篇幅揭露印度造假:所谓“击落巴基斯坦核设施”的卫星图实为伊朗核电站旧照,“无人机残骸”经检测是印度本土生产的摩托车配件。然而印度媒体变本加厉,5月22日竟宣称“用S-400击落8架F-16D”,逼得CNN不得不制作专题节目《揭穿南亚空战谎言》,直言“印度正在将新闻业变成行为艺术”。

03

欧洲连环坑

当“今日俄罗斯”的报道配上《刚买的飞机被打了》的魔性配乐时,印度宣讲团在巴黎的处境已可想而知。

5月26日,他们试图在法国国民议会附近的酒店举办“印军装备优势”研讨会,却被当地媒体直击尴尬场面:原本预订的100人会场只坐了23人,其中15人是路过蹭茶点的游客。

更致命的是,法国达索航空公司正就“阵风是否参战”与印度激烈交锋!印方此前宣称“阵风击落枭龙”,但达索审计小组被拒绝核查印度库存战机,引发《巴黎人报》犀利评论:“想让阵风背战功,先付清拖欠的12亿欧元尾款。”

在柏林和布鲁塞尔,宣讲团遭遇的则是制度性冷遇。德国外交部以“日程冲突”为由,将原定的部长级会见降格为司长级会谈,全程仅40分钟且未安排联合声明。

在欧盟总部,当印度代表试图将“胜利宣讲”纳入中欧印三方会议议程时,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博雷利直言:“我们更关注克什米尔地区的人道主义局势。”

04

国内自嗨闭环

与国际舞台的冷清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印度国内的“胜利狂欢”。5月25日,莫迪在《心声广播》中宣称,“辛杜尔行动”已成为全民精神符号,“全国新生儿中,每10个就有3个取名辛杜尔”。

这番话很快被《印度斯坦时报》打脸——孟买市政厅数据显示,当月登记的新生儿中仅有0.7%使用该名字。但这不妨碍政府顺势推出“为本地发声”运动,要求公务员每月购买至少500卢比国产商品,旅游部门更是推出“胜利路线”旅游套餐,将所谓“空战遗址”包装成网红打卡地。

最具讽刺意味的是印度媒体的“证据闭环”:他们先是引用维基百科“证明”F-16被击落,随后组织“专家团”修改维基词条,再将更新后的内容作为“国际权威认证”反复引用。

这种自说自话的操作,连《印度教徒报》都看不下去,发文质问:“当谎言需要用另一个谎言来证明时,胜利究竟存在于哪里?”

05

帝国的新装

如今,七支宣讲团仍在全球游荡,他们在伦敦街头派发的“胜利传单”被风吹进泰晤士河,在罗马酒店制作的“空战模型”被当作笑料登上当地脱口秀。

在新德里的新闻发布会上,官方发言人依然能面不改色地宣称:“已有27个国家表示祝贺,国际社会高度认可印度的反恐成就。”这种将冷遇解读为“礼貌接待”、把拒绝视为“谦逊推辞”的话术,构成了印度式胜利的底层逻辑。

当我们审视这场闹剧时,看到的不仅是一个国家的外交挫败,更是一种集体认知的荒诞扭曲。

600万美元的宣讲费、59名政客的全球巡演、150页的虚构报告,最终换来的不过是社交媒体上的几个嘲讽标签,和国际政治版图上愈发模糊的国家信誉。

印度以为自己在书写历史,实则正在成为历史的注脚:那个关于自欺欺人如何毁掉一个大国的注脚。

在孟买海滨大道,一尊新落成的“空战英雄”雕像正在接受市民朝拜,而千里之外的巴基斯坦拉合尔,孩子们仍在边境铁丝网下踢着用塑料布扎成的足球。

到底印度什么时候会明白,真正的强大从不靠嘴炮堆砌,而是源于对事实的敬畏,以及对和平的珍视。[给你小心心]

观察者网-2025-05-27-《印度腿都要跑断了,“胜利大宣讲”整了个寂寞…》

极目新闻-2025-05-23-《又隔空“干上了”:印度派7队人为“朱砂行动”全球宣讲,巴基斯坦代表团出访多国阐述立场》

中华网-2025-05-25-《印度为何向多国派出宣讲团 欲盖弥彰的虚弱本质》

观察者网-2025-05-27-《印度腿都要跑断了,“胜利大宣讲”整了个寂寞…》

极目新闻-2025-05-23-《又隔空“干上了”:印度派7队人为“朱砂行动”全球宣讲,巴基斯坦代表团出访多国》

中华网-2025-05-25-《印度为何向多国派出宣讲团 欲盖弥彰的虚弱本质》

来源:观文史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