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科的AI战略蓝图:连接好AI,守护住AI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5-27 23:08 2

摘要:算力一直是生成式AI发展中最受关注的存在,但随着过去一两年生成式AI逐步走向落地应用,大家发现真正跑通AI,除了算力之外,还有两个不可忽视的关键支撑——安全与网络。

算力一直是生成式AI发展中最受关注的存在,但随着过去一两年生成式AI逐步走向落地应用,大家发现真正跑通AI,除了算力之外,还有两个不可忽视的关键支撑——安全与网络。

企业如何保证自己内部运行的AI是合法合规、经过认证的,大模型是否稳定可靠,没被攻击,AI的决策过程会不会被劫持或者篡改。这些问题会随着AI应用数量的增加而变得越来越重要。而且企业通过Scale up和Scale out两种方式进行资源扩展,网络就成了关键问题,既要满足多样化的数据传输需求,又要避免依赖专有、昂贵、封闭的协议。

企业需要的是端到端的AI体验。

思科全球副总裁兼大中华区首席执行官黄志明认为,AI作为推动生产力提升和差异化竞争的重要引擎,已成为不可逆的趋势,客户普遍认可其长期价值,在AI这条赛道上要不断强化本地生态和应用实践。

思科全球副总裁兼大中华区首席执行官黄志明

“连接+守护”的AI战略

AI已成为思科坚定的发展主轴,能够提供世界一流的融合网络解决方案,满足所有网络和连接需求,同时保持灵活性;统一管控,端到端的网络策略与可观察性;提高空间利用率、能源和成本效益。

在2025科技创新AI峰会上,思科发布了覆盖“基础设施、AI安全、数据、AI原生产品与服务”五大领域的AI战略。

基础设施方面,通过AI原生高密度交换设备、智能网络管理、高性能光模块及已验证设计架构,为企业打造更快、更灵活、更安全的AI基础网络,并重塑数据中心运营,提升与AI负载的协同效率。

安全方面,“以AI防御AI”的策略,整合覆盖全AI技术栈的网络安全解决方案,从基础设施到应用层提供全方位防护。

数据方面,借助与Splunk平台的深度融合,助力客户全面洞察网络、安全、业务数据,赋能企业前瞻性决策与创新。

产品层面,推出具备AI驱动的自修复能力、自动化与专家级指导的AI原生解决方案,显著提升IT与安全团队效率。

服务方面,思科联合生态伙伴为企业提供端到端服务,帮助企业甄选合适的AI方案,并支持部署、采纳与落地,确保最大商业价值的实现。

思科大中华区资深副总裁兼首席技术官侯胜利指出,思科是从“连接”和“守护”两个角度来支撑AI的发展,主要围绕三种不同场景下的网络架构,更好地满足AI应用对连接和通信的需求。

思科大中华区资深副总裁兼首席技术官侯胜利

首先是数据中心网络。目前AI部署主要依托于智算中心,这就要求网络具备更高的带宽、更低的延迟、零丢包,并且要做到可管可控。而且整个网络要基于开放标准的以太网协议,保证灵活性和成本效益;其次是SD-WAN和Secure Access。AI应用部署方式呈现两种趋势:一种是集中在数据中心,另一种是分布式、边缘化的AI应用;最后是云原生网络。目前AI应用主要通过容器化、微服务方式运行。

应对这些特点,思科提供了全栈的AI基础设施解决方案,依托自研Silicon One芯片和验证设计(CVD)保障更可靠、更低的功耗来传输数据,同时配套Nexus Dashboard实现快速配置实现自动化运维。在安全上,从大模型到应用都可以保证数据的可观察。

AI成增长主引擎,中国市场同步加速

目前AI已经成为思科业务增长的主要驱动力,无论是全球还是中国,第三季度财报显示,大部分增长源自AI相关业务,这一趋势还在持续发生。

并且思科全球与中国的战略方向高度一致,在AI和安全等技术上需求趋同,这也为中国市场创造了良好基础。思科将专注于可控领域,推进AI相关布局,持续拓展客户与生态伙伴合作,稳步推进在中国的业务落地。

黄志明看到,当前中国市场整体投资情绪依然保守,但唯独AI成为客户愿意追加预算、积极布局的领域。思科当前所有资源和产品布局都围绕AI方向推进,AI相关产品的密集发布,也为中国市场创造了更多同步落地机会。

关于如何让客户真正认同AI价值并开始应用,黄志明指出两个层面:一方面,客户已经认知到AI的价值,但在基础设施、数据中心和安全体系建设上尚未完全就绪,思科正致力于帮助客户完善这些基础能力,满足AI应用落地需求;另一方面,思科也通过与毕马威等咨询公司合作,帮助客户寻找AI应用的商业场景和业务价值。

思科正通过三种方式帮助企业部署AI:一是一些大型客户基于思科芯片,定制硬件、操作系统等。二是白盒模式,部分大型民营和国资背景企业自主研发操作系统,打造差异化解决方案。三是应用开源技术,如思科与Cilium容器安全产品进行联合创新,推动技术标准和应用落地。

这些模式并非专为中国市场定制,而是在全球范围使用。黄志明强调,思科始终坚持专注于技术与产业合作,持续在中国市场复制全球成熟经验,助力本地企业实现创新与发展。

目前思科的AI能力已经在多个行业客户中显现成效,例如帮助自动驾驶解决方案提供商实现AI驱动的自动化车队管理解决方案,帮助电商公司使用AI处理客户查询和分析购买行为,为全国领先的研究型大学的AI大语言模型训练与推理提供基础设施支持。

未来这些成功经验也将进一步实现跨行业复制。思科大中华区副总裁兼北区及运营商事业部总经理董玉玲谈到,一方面思科专注于网络、安全和数据等通用技术平台,具备跨行业适用性。一方面依托合作伙伴生态,将行业专长与思科通用平台结合,为客户提供高性价比、可扩展的解决方案。这种生态模式既保证了技术的通用性,也实现了行业定制与成本平衡。

思科大中华区副总裁兼北区及运营商事业部总经理董玉玲

当AI成为攻击利器,企业安全战略必须进化

从前几年开始思科就将AI安全问题融入到《网络安全就绪指数》报告中,2025年《网络安全就绪指数》报告也在2025科技创新AI峰会上正式发布,系统呈现了企业在新时代应对复杂威胁的能力现状,并提出全方位策略建议。

报告显示,中国仅有5%的企业达到了“成熟”的就绪阶段,能够有效应对当前日益复杂的网络安全威胁。这一比例与去年持平,反映出在高度互联与 AI 技术持续带来新复杂性的背景下,整体网络安全就绪水平依然偏低。

AI正在革新安全领域,同时也加剧了威胁水平。思科大中华区副总裁兼安全事业部总经理卜宪录表示,去年,92%的中国受访企业遭遇了AI相关的安全事件。然而,仅有48%的受访者表示员工能充分理解AI带来的威胁,45%的企业认为其安全团队真正了解攻击者如何利用AI发起复杂攻击。这一认知差距使企业面临严重的安全暴露风险。

思科大中华区副总裁兼安全事业部总经理卜宪录

AI 正在加剧本已复杂的网络安全威胁态势。65%的中国企业在过去一年遭受过网络攻击,而复杂分散的安全架构进一步削弱了其应对能力。展望未来,74%的受访者将国家背景的攻击组织和恶意黑客视为更严重的威胁,相比之下,仅有26%的企业更担忧内部风险。这也突显了企业亟需简化防御策略、集中应对外部攻击。

通过今年《网络安全就绪指数》的调研结果,思科提出五大建议,系统性地构建和强化防御体系,全面提升网络安全就绪程度。

身份智能:企业应制定全面的身份安全战略,确保具备完整的身份可视性。建议落实“零信任”原则,配合无密码登录、多因素认证等先进身份验证机制,并辅以AI驱动的威胁检测系统,强化对身份相关风险的防护能力。

机器可信性:推行零信任安全模型,确保每一个用户与设备在接入网络前都经过严格验证。这一模型既是防御的第一道屏障,也是最后一道防线,能有效保障网络访问的可信性并抵御潜在威胁。

网络韧性:企业应摒弃“半成品”式的网络部署方案,将网络韧性视为AI时代的关键优先事项,全面提升网络架构的弹性,以应对AI技术带来的更高性能需求与系统复杂性。

云强化:企业应转变安全策略,从碎片化防护过渡到统一、主动的云安全架构,并结合AI技术提升风险识别与应对能力,更有效地防范云环境中潜在的安全威胁。

人工智能强化:企业必须建立起稳健的AI安全战略,既要保障AI技术在企业中的使用安全,也要保护支撑AI运行的底层模型。这种覆盖全流程的安全机制,能够确保AI系统的完整性与可信性。

卜宪录将五大建议归纳为三个层面:首先,在身份智能和机器层面,应构建零信任安全架构;其次,强调平台化建设,避免因不同时期、碎片化建设带来的风险,尤其是在混合多云环境下,构建统一平台可显著降低安全隐患,提升效率;最后,重视全员AI安全意识与教育,全面提升组织AI安全防护能力。

来源:至顶网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