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定笔记:巧女北边的麦田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5-28 04:05 2

摘要:看地图就可以知道,望得见西山的平原上,巧女在厢同、东房头、小客、丁旺、北石家庄之间,拥有相对广阔的土地。三千多亩耕地,在人口密集的平原上的小村子来说,算是不少了。这一带基本上还处于农业社会状态,没有多少工业化的建筑,土地平旷,一望无际。除了村西似乎是旧车处理或

看地图就可以知道,望得见西山的平原上,巧女在厢同、东房头、小客、丁旺、北石家庄之间,拥有相对广阔的土地。三千多亩耕地,在人口密集的平原上的小村子来说,算是不少了。这一带基本上还处于农业社会状态,没有多少工业化的建筑,土地平旷,一望无际。除了村西似乎是旧车处理或存放的位置上停着几节火车车厢之外,再少有其他“”“异物”。平原就是平原,土地就是土地,麦子在这样的地方生长就能联合起来形成广袤的麦田视野,让置身其间的人产生像是海洋那样无边无际的感觉。

巧女北边的麦田有几条从村子里直接通过来的土路,每条路几乎都互相连通的,但是不再向周围连通,它们都是庄稼道,只为了到地里干活用的,没有交通作用,不走车,也没有外人。这种庄稼道的格式基本上是四通八达的平原上对于庄稼地的使用格式,比如远远看东边的丁旺村,就有一条从村子里向西延伸过来的林荫路,走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戛然而止了,戛然而止处就是他们土地的边界。

所有这一切都在各村的麦田连成一片的广大景观中,如果不是那条路很例外地有护道树,就很难这样直观地看出来。因为西边远远的地方是太行山,所以这样麦田连成一片、外表地貌变得很均匀的时候,地势就很明显地有由西向东地略略倾斜,就多少有了一点点俯瞰的视角。向东俯瞰的视角里麦穗是安静的黄色,向西逆着阳光去看,麦田则在刺目的光芒之下呈现着黄色、绿色甚至黑色混合的光斑。这边看看那边看看,光影转换之间就很有意思,就让人在走走停停之间时而转身、时而驻足。

平原上并不是想象中那样视角单一乏味,除了俯瞰还有透视,电线杆、电线塔一个个排列过来,又排列出去,凌驾在麦田的上空,快过一切貌似不可逾越的买有了道路的障碍,清晰地将自己的来龙去脉标识出来。中华大街快速路倾斜着在麦田深处掠过,双向的车流在夕阳里闪闪发光。交通方便的代价,是将过去属于平原深处地这一带的因为进去和出来都不大容易而有的远离尘嚣感给驱散了。

巧女村的村名据说源于本村一个女子手工活做得特别好,手巧,是为巧女。能传播那样的故事、能取那样的名字的时代里,一定是以相当程度上的闭塞为环境背景的。那是农业社会里人与天地节奏一致,没有特别快,没有风驰电掣的状态里的一种独有的诗情画意。

如今在平原上要想再找那样没有快速路直接抵达的地方已经不易,还能在一望无际的意义上踏足麦田便已属难能可贵。巧女北边的这一片望不到头的麦田,就是看麦子的好地方。

麦田里树几乎没有树,即将落山的阳光也能让人睁不开眼。除了向西看,其他方向都是宜人眼目的。都能做长时间地遥望,也能蹲下身,呼吸着浓郁的麦香,来具体观察每一棵麦子。

人们一说麦田就习惯说风吹麦浪,其实大多数时候是没有什么明显的风的,大多数时候麦子们都静静地伫立着一动不动,像侧耳倾听着什么,像在无声地等候,麦子和麦子之间是一种协同一致的关系,每一棵麦子都不干涉另一棵麦子,每一棵麦子都因为另一棵麦子的生长而很励志地与之并肩成长。

麦子这种绝对直立性的植被,不缠绕,没有歪门邪道,天文数量的麦子一棵挨着一棵地簇拥着站在一起也不起什么矛盾和纠纷,拥有一种齐刷刷完全一样的善。这是动物无法达成的,更是人类望尘莫及的。

麦田已经变黄,麦田边的小蓟也已经老了,紫色的瓶状花朵开始飞出蒲公英一样的白色絮状籽实。地边上一丛丛的芦苇也已经有被割了回去做粽子叶的,青葱碧绿的芦苇根部露出齐刷刷的白茬。

到了这时候麦子基本上不会再长高了。达到最高程度的麦田里已经可以藏身很多动物。比如成双成对的野鸡,比如喜欢在麦田中的小路上点着头觅食的野鸽子也就是斑鸠,与之相应也就会有盘旋着寻找野鸽子当食物的鹞鹰。麻雀们在麦穗和麦田上空的电线之间做偷食与休憩的转换,一只被麦子完全遮挡住的流浪狗突然从麦垄里走出来,赫然看见我,吓得赶紧又退回去跑了很远,扭头望着我,看我到底是什么目的、有什么进一步的举动没有。

对于这些小动物来说,麦子就是突然生长起来的浩大的森林,这里面有食物有安全性,还有它们与生俱来一直都在寻找的原始意趣。麦田是玩耍的好地方,是追逐的好地方,幽深遥远,正可以无远弗届,曲尽其妙。

人类在麦田里的劳动如今呈现着一块地里基本上会有一个人的近乎状态,他们的电动车、三轮车就放在麦田中的土路上,人则在遥远的麦田深处,如果不是衣服颜色与麦田的黄绿色迥异的话,一时就很难被搜寻得到。他们在浇灌、在除草、在扶起一棵两棵歪倒的麦子、在从头到尾一步步地巡视。每个人都忘我地沉浸在天地之间的麦田里,在时常淹没了他们弓腰劳作的身影的麦田里。人类规训着大地,让万物生长季节里尽量只生长单一品种的植被的年复一年的努力,终于又会有新的一轮收获在眼前等待着了。

一块麦地里有几个上了年纪的男女几乎是并排前行着,成为整个麦田中引人注目的集体劳动场面。开始还以为是在除草,将混在麦田里的野草去除。走进了一看,原来是在将长得高出其他麦子的麦子拔掉,对,是拔掉而不是掐掉麦穗那么简单,必须连根拔,为的是不让这无用的麦子再继续吸收大地的营养。从被连根拔下来的麦子看,各方面都很正常,穗子也正在趋于饱满,只待黄熟就能收割了,为什么要把这些长得高的拔掉?

这块地是育种地,那些在同一高度上的才是正确的种子小麦,这些高出来的是混进去的。如果不拔掉的,一起收割脱粒出售的话,收货商一眼就能识别出来,就会拒绝收购。没有别的办法,只有等麦子长到基本成熟的时候,从高度上来识别并拔掉那些鱼目混珠者。这个活儿是极其耗时耗力的,一家人根本完不成,只能雇人。一小时十块钱,一个工一天基本上是十个小时,算下来要额外给这片种子地多活几千跨钱。而收益是作为种子麦,收购价格比普通麦子每斤多一毛钱,一亩地基本上能多一百。钱在土地上最具体的劳作和产出之间是以这样精细到毫厘的程度被兑现着的。

介绍到最后,抱着一怀拔掉的麦子,已经要收工的大娘自我感慨地说:“农民不容易啊!”告辞的时候她还客气地说:“到村子里看看吧,我们村不赖。”

来源:文化玥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