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日前,在第七次全国自强模范暨助残先进表彰大会上,芦山县大爱残疾人手工艺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张艳荣获“全国自强模范”称号。
张艳用篾竹编织文创产品
□本报记者 郑瑶
日前,在第七次全国自强模范暨助残先进表彰大会上,芦山县大爱残疾人手工艺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张艳荣获“全国自强模范”称号。
2015年,张艳创办合作社后,考取了直播运营师证书,并带领社员通过电商直播开拓市场。
面对变形的双腿,张艳用巧手编织的不只是工艺品,更是几千万残疾人的创业梦想。朋友圈里“殊荣属于所有奋斗者”的感言,是对电商新赛道赋能残疾人就业突围之路的最好注解。
指尖技艺淬炼创业“金钥匙”
竹编收纳篮、镂空花瓶、生肖萌宠挂件……走进芦山县大爱残疾人手工艺农民专业合作社,形态各异的竹编工艺品摆满展架,这些由张艳与社员共同创作的工艺品正通过直播平台销往全国。
“每次举行集中展销活动,线上线下的订单都很不错,大伙儿越干越有劲。”张艳说。
1984年,张艳刚出生不久,就被确诊为“先天性成骨不全症”。因为骨骼脆弱,轻微碰撞就会骨折,被大家称为“瓷娃娃”。她的童年时光辗转于家与医院之间,母亲曾用被单背着她上了三年学,但最终还是因骨折频繁而辍学。
2013年,命运再施重压——“4·20”芦山强烈地震震塌了房屋,张艳父亲确诊鼻咽癌,双重打击让怀抱半岁女儿的张艳陷入绝境。
“守着垮塌的老屋,真不知道出路在哪里。”张艳说。
转机出现在2015年,芦山县残疾人联合会在龙门镇开办残疾人手工艺培训班。自幼因卧床玩“绷鼓”、绕毛线练就巧手的张艳报名参加。很快,她凭借木雕技艺迅速脱颖而出。
当张艳带着自制的木雕手串到景区展销,首日便盈利99元。“握着人生第一笔劳动收入,手都在发抖。”张艳坦言,这不仅意味着经济自立,更标志着精神层面的真正“站立”——通过职业技能重塑尊严,让残疾人看见了“我能行”的生命价值。
自强不息编织就业“经纬线”
2015年,在芦山县总工会和芦山县残疾人联合会的支持下,张艳牵头成立合作社,带领残疾人士及留守妇女,通过手工艺品制作实现增收。
创业初期,社员们仅能制作手串、木梳等传统工艺品,依靠景区摆摊维持生计。
2016年,“吉时雨”精准扶贫项目为合作社提供居家灵活就业设备,芦山县总工会添置全自动数控车床,合作社的产品线逐步扩展至葫芦雕刻、镂空花瓶、汽车挂件等多个品类。
随着电商经济兴起,张艳迅速开辟线上渠道,先后建立网店、微店,将竹编收纳篮、生肖挂件等特色产品销往全国,并通过创业集市对接合作资源。
近年来,张艳带领团队入驻直播平台,以短视频推广藤编茶具、竹制文创等新产品,同步宣传芦山本土文化。目前,合作社已形成“本土特产+手工艺品+旅游文创”品牌矩阵。
“独行快,众行远。”张艳以团队协作拓展发展边界,不仅定期举办手工艺培训班,还联合村民发展种植养殖业。
这位曾用99元收入叩开自立之门的创业者,正以电商为纽带,铺就“指尖致富”之路。
来源:生态雅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