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由科学技术部主办的第十一届全国科普讲解大赛落幕。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以下简称福医协和医院)麻醉科副主任医师徐晓东以福建省科普讲解大赛第一名的身份代表福建出战,斩获全国赛二等奖。由福建卫生报拍摄、制作的参赛视频也荣获最佳人气奖第六名。
近日,由科学技术部主办的第十一届全国科普讲解大赛落幕。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以下简称福医协和医院)麻醉科副主任医师徐晓东以福建省科普讲解大赛第一名的身份代表福建出战,斩获全国赛二等奖。由福建卫生报拍摄、制作的参赛视频也荣获最佳人气奖第六名。
网友评价,新一代麻醉医生就是能“守得住手术台,上得了演讲台”。
曾经,“打一针就走”是大众对麻醉医生的刻板印象。随着麻醉医生在临床手术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手术医生治病,麻醉医生保命”的概念逐渐深入人心。
而今,在综合性医院,麻醉医生除了承担临床麻醉的工作,还兼顾疼痛诊疗、重症救治、舒适化医疗等工作,形成一体多翼的发展格局。
全省率先开展免气管插管手术
麻醉学科是医院的“航空母舰”
福医协和医院有个引以为傲的指标,那就是CMI值。该指标是国际公认的代表医院救治疑难危重症能力的重要指标。福医协和医院的CMI值位列全国第六,连续五年全国领先、全省第一,这也侧面体现了麻醉科对保障危重患者重大手术安全的强大能力。
“麻醉医生既要确保病人舒适安全,又要保障手术平稳顺利!”福建卫生报健康大使、福医协和医院麻醉科主任赖忠盟告诉记者,以阑尾切除术为例,对手术医生来说,无论患者是20岁还是80岁,手术方式无明显差别。但面对高龄老人的术中麻醉,即使经验丰富的教授也未必做得好。
赖忠盟(左三)与团队术前讨论
不久前,一位年过九旬的老人想要切除面部的鳞状细胞肿瘤。家属咨询了多家医院,都表示做不了。难点不在手术,而在麻醉:老人合并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心脏瓣膜病、心肌肥厚、糖尿病、重度肺气肿、重度通气功能障碍、肺动脉高压、腹主动脉瘤、认知功能减退等。即使面部肿瘤切除了,但病人很可能下不了手术台。
病人家属找到协和医院,赖忠盟主任团队了解病人的基本情况后,秉持团队所提出的“最少扰动原则”与“生理导向性”麻醉管理策略,决定采用该科在全省率先开展并推广延伸的免气管插管(Tubeless)技术,通过深度镇静联合可视化神经阻滞,为患者实施保留自主呼吸麻醉,实时监测并及时处理患者呼吸、心跳的异常改变,结合对手术的关键步骤充分预判与超前处置,确保病人的生命体征指标始终控制在安全范围内。
手术历时一个半小时,术后不到10分钟,老人苏醒后的第一句话是:“手术做完了吗?我感觉睡了一觉!”
赖忠盟主任认为,这句话是对麻醉医生的最高赞赏。“一位好的麻醉医生可以是没有存在感的,但是他是洞察手术患者生命危险的鹰眼,是预判手术进程与下一秒风险,并力挽狂澜、化险为夷的高手,更是全程坚守、保驾护航的守护者。一个好的麻醉学科的目标就是打造一艘强大的‘航空母舰’,让各种大大小小的战斗机(手术)成功起飞并平稳着陆。”
麻醉也可以治病
不同的痛感可能指向不同疾病
百余年来,麻醉学的发展就是人类为了寻找缓解疼痛的方法,免除患者痛苦。近年来,麻醉医生也出现在疼痛门诊中,运用麻醉药物、方法、技术和理念来治疗慢性难治性疼痛疾病,达到治愈或长期稳定的目的。
每周三的门诊,麻醉科副主任林鹏焘都要面对被慢性疼痛折磨的病人。他们大多有莫名的肌肉、关节或神经等疼痛,持续时间长,有的找了多个科室,做了多项检查,均查不出原因。
而疼痛专科医生就要从细节中找到病因。比如,疼痛可呈闷胀、针刺、烧灼、刀割、电击、痉挛……不同的痛感可能指向不同疾病。林鹏焘会鼓励病人描述疼痛的感受、部位、持续时间等,挖掘疼痛的原因。
此前,50岁的林女士头痛、失眠2年多,口服了多种止疼药均无明显效果。
在疼痛门诊,林鹏焘敏锐地捕捉到病人说的“易出汗”、“骨质增生”等字眼,通过进一步检查,认为其可能为交感型颈椎病、颈源性头痛,建议她接受星状神经节及颈椎旁神经注射治疗。一次治疗后,林女士的头痛马上得到缓解。
林鹏焘(中)为病人治疗
林鹏焘告诉记者,虽然各科医生都有缓解病人疼痛的方法,但疼痛科的手段最为综合。
在福医协和医院疼痛门诊,就有神经阻滞、射频、电刺激、神经鞘内给药等多种方法,提高患者镇痛的满意度。这也使得麻醉治疗学应用范围越来越广。2006年,福医协和医院开展了福建省首例脊髓电刺激术治疗顽固性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最让林鹏焘欣慰的是,不少长期饱受疼痛折磨的患者,在疼痛解除后说:“早知道有这个门诊,我第一时间就来了!”
林鹏焘义诊中
成立科普小组
建立对麻醉医生的信任
第十一届全国科普讲解大赛有来自全国各地的74支代表队、涵盖各行各业的247名选手。徐晓东是进入国赛为数不多的医生。
徐晓东医生参加全国科普讲解大赛
实际上,福医协和麻醉科的科普工作一直在路上:今年,科室青年医师周靖在胸科手术精准麻醉青年医师病例演讲比赛中获得全国总冠军;魏丽钦医生携手消化内科庄敏娴医师在全国舒适化诊疗病例演讲比赛获东部赛区第一名,并进入明年的全国总决赛;黄力医生在中国医师协会青年麻醉医师病例讨论大赛中荣获佳绩。
科室还成立了8人的科普小组,利用视频、图文等形式科普麻醉知识。团队还成为福建医科大学“健康天使”科普团队中唯一一支麻醉医生队伍,今后,也将代表医大参与设计麻醉科普相关的活动。
此次赛事中,福建另外一名参赛选手听了徐晓东的讲解后,才知道无痛分娩中的镇痛部分是由麻醉医生操作的。她激动地对徐晓东说:“麻醉医生的那一针真的是让产妇从‘地狱到天堂’,应该得诺贝尔和平奖!”
赖忠盟主任说:随着麻醉知识的逐步普及,麻醉医生逐渐从幕后走到台前,开始被大众所认可。因此,麻醉科普不仅仅有利于麻醉知识的传播,减少大众对麻醉学科的误解,提高学科的知名度、美誉度,也有利于广大患者了解麻醉流程,理解麻醉医生的工作,从而更好地配合麻醉期间乃至整个围手术期的诊疗行为,保障围手术期安全,促进患者快速康复。
来源:福建卫生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