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小蓉:农家兄妹研究生

360影视 2024-12-12 18:22 3

摘要:他们的母亲杨兴英,1975年出生在响水镇国家乡大石村一个农民家里。父亲杨维高,母亲董英珍都是新中国的同龄人,没有读过书。祖父母死得很早,没见过。因家庭太贫困,杨兴英初中未毕业就辍学,去深圳捷佳宝电器厂打工。曹启昌那时也在深圳宏高电子厂打工,他从普工干到技工,做

【任小蓉专栏】

农家兄妹研究生

原创作者|任小蓉

孟子曰: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值建国75周年之际,我用笨拙之笔,讲一个农民工家庭,在改革开放的年代,走出山区走出贫困,培育出两个研究生的真实故事!

这虽是千万个农民家庭变化的缩影和范例,但吹响了梦想与追求的实现;这是祖国的繁荣昌盛,也是人民群众幸福指数的提升,社会文明进步的象征。

01 兄妹读研知多少

2023年秋季,曹虎从西南大学毕业,考上大连医科大学研究生,2024年春季,曹杨从重庆财经学院考入云南大学(211)研究生。

曹虎、曹杨是两兄妹,他们是何方人氏?

他俩祖籍万州余家镇柏桐村。祖父曹泽宽农民,读过两年小学;祖母刘启菊,文盲,都是50后,现已70多岁;父亲曹启昌,1973年出生,初中毕业。

他们的母亲杨兴英,1975年出生在响水镇国家乡大石村一个农民家里。父亲杨维高,母亲董英珍都是新中国的同龄人,没有读过书。祖父母死得很早,没见过。因家庭太贫困,杨兴英初中未毕业就辍学,去深圳捷佳宝电器厂打工。曹启昌那时也在深圳宏高电子厂打工,他从普工干到技工,做模具。二人在安科电子厂做像机时相识。因是老乡见老乡,年龄适当,一对俊男靓女,一见钟情,喜结良缘。第二年(1999年),杨兴英在余家镇柏桐村一个名大堰塘的老家,生下儿子曹虎。2001年,她在深圳又生下女儿曹杨。为了打工挣钱,不舍地将一双儿女放在老家公婆带养。曹虎、曹杨成了留守儿童。

几年后,曹虎在乡下读一年级了,曹杨也5岁了,父母年迈身体也不好,为了一对儿女读书的问题,曹启昌夫妇决定结束深圳打工生涯……

02 回乡创业育儿女

2006年,曹启昌夫妇回到故乡万州,立即在白岩路租了门面,投资数万元开了启,销售空气净化器和小型健身器材,生意不好。好在把子女接到城里,享受了农民工子女就近入学政策,上了国本路小学,几个月下来,一笔生意未做成,门面费又贵,停业下来血本无归。曹启昌又合伙开了矿泉水送水业务,赚点力资。难以维持一家老小的生活开销,杨兴英更是心急如焚,在一个体户家中织背心,下班后领回几十件半成品背心,晚上挑灯勾背心花边(一件0.8元),累得她年纪青青,双眼深陷,皮泡眼肿的。而送水深夜才回家的丈夫拖着一身疲惫,二人相视苦笑,见一双熟睡的儿女,心中才泛起一阵欣慰,儿女是他们的希望。

那几年,他们一家人都没添制过一件新衣,都是亲友邻居相送的,出租房里除了旧床旧家具,电视都没有,生活常常是米饭拌咸菜,吃肉都很少。

这样下去是不行的。夫妇二人四处考察,了解市场行情,决定到城郊上坪村开办小厂,尽管艰难,但夫妻二人充满信心,总会有枊暗花明的那一天。

曹启昌有在深圳制作螺丝钉的手艺,就买来机器说明书,刻苦钻研,从深圳买回两台机器,调试产品成功了。2008年,他们成立了《天航五金有限公司》,生产各种螺丝钉和紧固件,销售雷士照明厂和开州等地电子厂家,走上回乡创业的正轨,可苦了在国本路小学读书的曹虎、曹杨两兄妹。

国本路小学离上坪村有十余里路程。9岁的曹虎和7岁的曹杨,天不亮就起床,吃了面条,两兄妹相携相扶去上学。路途远,要经小天鹅、红光、沙河子等地,有时天晚了,妹妹说,哥,我害怕!怕什么,有哥哩!走小路近些,爬坡上坎要背妹妹,好的是几年来,刮风小雨,两兄妹从不缺席迟到,且平平安安。厂里忙,检查作业、签字,都落在小哥哥肩上,家贫的孩子懂事,早当家啊!

03 兄妹同读研究生

电视剧《人世间》主题曲是这么唱的:草木会发芽,孩子会长大,岁月的列车不会为谁停下……

曹启昌、杨兴英夫妇十几年创业不寻常,不但买了房买了车,还把两位老人接来孝顺。

苍天不负苦心人,好事接蹱。曹虎、曹杨双双考起了大学,考上研究生,工厂也从上坪搬到申明坝和美小区,机器由原来的两台到现在的17台……

那天,我特地拜访了这对农民工夫妇。400多平米(租的)厂房,宽敞、明亮,咔嚓咔嚓的压钉机发出有节奏的声音,亦如铿锵有力的打击乐,曹启昌坐在枣红色的老板椅上,熟练地煮着功夫菜。杨兴英身着宝蓝色的丝绸套装,映衬在她红润的脸庞,深深的酒窝,依然年轻。让我想起那年在上坪开厂之初的那个冬天,寒风呼呼地吹进厂房,给冰冷的机器雪上加霜。杨兴英戴着帽子,系着长围裙,在油桶里洗螺丝钉。她一双手冻得红红的,肿肿的,还长了冻疮,那一刻,我双眼潮湿了。多么坚强的女人啊!那红肿的双手是否比兰花指更美丽!而今是否印证了那句名言“只有流过血的手指,才能弹奏出世间的绝唱。”

曹启昌喊我喝茶,才回过神来,兴英平静地对我说:“我们能有今天,那也是天时地利政策好。儿女成才,全靠他们自觉努力。他们上学我们从没去接送过,也没去上什么补习培训班,记得曹杨初三时只补习过英语。

两兄妹在重庆上了四年大学,每月寄1200-1500元生活费,他兄妹很节俭,每学期还要节约几百元,给父母生日发个小红包,给爷爷奶奶买糕点。曹虎在学校常常勤工俭学挣钱买书。兄妹二人假期回到家里,就在厂里干活,曹虎干重活,上车下车搬材料、送货,曹杨择钉子,打包装,一家人干得有精有神,欢欢喜喜的。

说实在活,采写这篇文章,让我这个银发老人非常激动。兄妹读研的故事(曹虎已准备考博了)是否能让那些倚老傍老躺平娇生惯养者们,受点教育和启迪,感到汗颜,我就足矣!

我们这些共和国的同龄人,没经受过战争的蹂躏,只在电视里看到巴以战场上,墙壁上密密的弹孔,楼房炸毁,满目残垣断壁,无辜的小孩瞪着一双惶恐无助的眼神,那逃难的人群……只有我们伟大的祖国,在和平环境里,人们才能安居乐业,创造财富,幸福满满。我们有理由相信,今后像杨兴英这样的家庭会如雨后春笋,越来越多。

这难道不是“家是最小国,国强万家福吗!”

作者简介:任小蓉,女,75岁,重庆市作家协会会员,重庆市万州区沙河街道办事处退休干部。1985年以来先后在重庆市内外发表散文、小说、报告文学200余万字,公开出版散文集、报告文学《走出迷惘的云》、《漫步红尘》、《播撒美的阳光》、《九头大鹏鸟》4部专辑,常有文章在多种报刊刊用或获奖。

来源:校长智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