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地方社会治理现代化发展贡献力量

360影视 2024-12-13 04:40 2

摘要:近年来,青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始终坚持以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为抓手,立足青海省省情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创新教育方法,积极讲好青海故事,传播好青海声音,服务于青海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主动承担国家赋予学校的历史责任,构建政府、学校及社会之间的新型关系,在推进新时

近年来,青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始终坚持以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为抓手,立足青海省省情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创新教育方法,积极讲好青海故事,传播好青海声音,服务于青海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主动承担国家赋予学校的历史责任,构建政府、学校及社会之间的新型关系,在推进新时代高校治理改革发展的同时,积极参与青海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真正落实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的要求。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学院积极将立德树人理念融入构建教育教学体系和管理体系,形成全员、全程、全方位的育人格局。积极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力推进课程思政理论研究与实践教学,充分挖掘各类课程思政教育资源,不断创新课程思政建设的新方法新路径,进而打造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而行的新局面,营造良好的课程思政育人氛围,实现学校教育教学的内涵式发展,全面提高学校人才培养质量。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升教师整体素养。组织召开2024年师德师风建设及教育大会,引导广大教职工坚守思想底线,将教书育人与自我修养相结合,真正做到以德立身、以德施教,为学生树立良好榜样,提升教师综合素养和能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激发师生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心和斗志。学校为强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开展宣传教育,鼓励教师参与宣讲竞赛,学院教师的作品《青春筑梦 共绘高校民族团结新画卷》取得优异成绩。作品以青海省各民族守望相助的感人事迹为主题内容,不仅向广大师生展示了西北民族团结进步的典型,同时也成为一次生动鲜活的思政教育课程,为学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向纵深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

开展多主题服务活动 为社会治理注入新力量

学院高度重视社会服务活动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打造社会实践项目品牌,实现学校学生与社会治理的良性互动。青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绿韵马原高质量发展实践团”深入青海省黄南州泽库县,以“夯实绿色家底,共创生态泽库”为主题,开展实地调研、志愿服务、宣传宣讲等系列社会实践活动,增长学生的见识,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为当地生态文明建设作出积极贡献。学校党委开展“一联双帮”帮扶慰问工作,走访慰问结对帮扶农户,进一步拉近学校党委与帮扶群众之间的距离,为国家帮扶工作贡献自身力量。学校开展纪念“五四运动”105周年主题团日活动,与海东市民和县中小学联合开展思政讲堂、诵读红色经典、集中宣誓等活动,呼吁学生铭记历史,心怀感恩,茁壮成长,在凝聚思想共识的同时,为学生带来一场精神洗礼。

强化责任落实 高质量推进学术学科建设发展

学院以国家战略发展需求为导向,立足学校优势学科,大力推动科研教学事业快速发展。加强学术交流,推进学科建设。举行2024年青马论道夏季学术论坛,有效提升学校学生的学术研究能力,激发广大师生的学术积极性。参与集体备课,推动思政课建设高质量发展。承办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集体备课会,在交流与互动中提出思政教学改革的新思想新方法,提高广大思政教师的专业教学能力,为后续思政课提升针对性、吸引力和影响力奠定基础。组织参与青海省学校思政课教师轮训研修工作,带领轮训教师在海东市工业园区、塔拉滩光伏产业园区、海南州大数据产业园等地进行实践研修,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不断发展壮大学校思政教师队伍,推动思政教学内涵式发展。

构建多元化融合发展格局 提供人才智力保障

学院积极推动构建联动融通、互动合作的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推动学校教育管理工作与社会治理深度融合。充分利用专业优势,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工作。青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乡村筑梦人”实践团,依托社会实践活动,结合自身的专业特长,紧紧围绕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以及民俗文化开展实践走访调研,帮助学生全面了解乡村治理的具体措施,激发学生全身心投入乡村振兴的热情,为青海省乡村振兴贡献新的智慧和力量。推进合作联动工作,构建党建共建格局。为进一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实现为党育人和立德树人的深度融合,中共黄南州委党校与青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签订合作协议,在课程建设、学术研究、师资力量、党员教育、干部培训以及平台建设等方面展开合作,高度整合党校与高校资源,形成育人合力,以“高校+党校”的力量推动中国式现代化青海实践,为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未来,青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将继续参与社会治理,创新参与内容和形式,优化完善参与社会治理的机制体制,激发广大师生参与社会治理的积极性,为其参与社会治理提供更加广阔的平台,提升学校师生对参与社会治理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主动承担起青海省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的责任。引导学校师生在社会治理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自身在社会中的价值,参与构建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

来源:光明日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