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大思政课”建设 增强高校思政引领力

360影视 2024-12-13 04:40 3

摘要:育人之本,在于铸魂。近年来,常熟理工学院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从夯实课堂教学“主渠道”、融汇社会“大课堂”资源、纵深拓展网络“新平台”等方面,多维度协同发力,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不断增强高校思政引领力,着力打造学生坚定信仰与家国情怀的“加油站”,让学生既

育人之本,在于铸魂。近年来,常熟理工学院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从夯实课堂教学“主渠道”、融汇社会“大课堂”资源、纵深拓展网络“新平台”等方面,多维度协同发力,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不断增强高校思政引领力,着力打造学生坚定信仰与家国情怀的“加油站”,让学生既具备扎实的专业能力,又涵养深厚的家国情怀,积极引导青年厚植理想根基、增强责任担当。

加强组织领导

做好宣传工作 夯实“主渠道”

夯实“主渠道”,筑牢思政课堂“主阵地”。学校党委坚持以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为指导,推进实施立德树人工程,以“三个学”推动学习层层深入,形成“领导干部引领学、优秀学生带头学和全体师生自主学”的良好氛围。开展学校领导讲好开学第一课、处级干部讲好奋斗故事、思政教师讲好信仰故事、辅导员讲好成长故事、优秀学生讲好榜样故事、社区工作者讲好身边故事。开设“伟大建党精神大讲堂”,邀请典型人物讲好红色故事。领导班子成员深入课堂,参与集体备课,与教师共话育人之道,全面推动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进教材、进课堂、进师生头脑。

放大“主旋律”,唱响舆论阵地“最强音”。学校注重宣传思想和思政教育双结合,筑牢舆论阵地,发挥宣传部门职能。通过组建网络思政中心,提升新媒体平台吸引力和传播力,打造高黏性的思想阵地,实施“三个工程”,即红色基因传承工程、榜样示范引领工程、网络思政提升工程,形成全方位育人合力。利用“学习强国”等平台、校内外思政类公众号及自媒体矩阵,通过建设“理工星空”等专栏品牌,积极展示办学成果、讲好发展故事、分享师友风采,不断推出专题报道,引领师生弘扬锐意进取、自强不息的科研精神。

筑牢育人阵地

打造“四支队伍” 强化“大师资”

涵养师德匠心,建设高素质专业教师队伍。学校依托马克思主义学院,积极打造一支“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高质量思政课教师队伍。近年来,1名教师获第5届江苏省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思想政治课专项组一等奖,1个教学案例获江苏省高校优质思政课教学资源建设一等奖,1个微课作品在第7届全国高校网络教育优秀作品推选展示活动中获优秀推荐,1个作品进入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元宇宙数字化技术创新大赛全国总决赛。

强化能力提升,建设专业化职业化辅导员队伍。学校将思政工作队伍建设纳入教育事业和干部人才队伍建设总体规划,在师资建设、资金投入和资源配置上优先保障。学校每年评选“十佳辅导员”“十佳班主任”,鼓励辅导员与思政课教师共同参与实践教学、学生活动和理论社团指导,并提供相应支持。

搭建成长平台,建设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学校将思政工作队伍建设纳入年度工作要点,统筹推进并统一管理。全校专职思政工作人员和党务工作者占师生总数的1.06%,每个学院均配备1名专职组织员。通过专项经费支持,学校助力思政课教师开展18项2024年度党建与思政研究课题科研工作,并成功立项26项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其中包括1项重大项目和10项思政专项。同时,学校遴选6项成果报送教育部2025年度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精品建设项目,进一步推动专兼职教师队伍同步发展。

重视心理育人,加强心理健康教师队伍建设。学校严格配备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引进“音乐、影视动画与心理成长”等超星尔雅精品课程,开展心理健康课程、情景剧和微课制作比赛,其中《探索内心,绽放光芒》系列活动荣获2024年苏南地区高校“五育润心 沐光同行”大学生心理健康特色活动三等奖。学校积极创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室”,总结推广典型案例,实现学院二级心理工作站全覆盖。

构建育人矩阵

注重成长陪伴 融汇“大课堂”

创新育人模式,建立双轨并行的“一站式”学生社区。学校建立“学院—社区”双轨并行的“一站式”学生社区,采用“课上学院、课下社区”协同育人模式,通过环境优化工程,打造集学习、指导、活动、生活于一体的综合服务中心,深化“三全育人”格局。完善校院协同机制,会聚校领导、思政名师及校内外专家力量,推动红色文化深入社区,将思政工作融入学生日常生活,确保“学生在哪里,思想政治工作就延伸到哪里”。

强化党建领航,构建“1+12+N”学生社区党建工作运行模式。由1个综合服务站统筹12个二级学院和多个职能部门,形成功能型党支部体系。学校依托党员工作站,组建德政导师、学业导师、生活导师、朋辈导师“四支队伍”进驻宿舍,将文化浸润、文明养成、安全教育融入社区生活。通过“党建进社区”实践,构建思想政治工作与学生成长服务联动体系,推动党建工作与社区建设深度融合。

深挖红色资源,党团组织全覆盖打通育人“最后一公里”。学校下设18个功能型党支部,整合校内红色经典教育馆、许璞精神纪念馆等资源,深入挖掘“沙家浜”红色文化,打造环社区文化阵地。依托“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红色主题社区,组织湖畔音乐节、话剧展演月、红五月师生大合唱等活动,推动红色文化品牌化、项目化建设,加强学生的思想引领和文化熏陶,通过红色文化的内涵深化与多维传播,实现全方位文化育人。

协调多维资源

强调实践育人 拓展“新平台”

“小我融入大我”,铸造实践课堂“大熔炉”。学校实施“小我融入大我”社会实践育人行动,探索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推动“开门上‘大’课”。通过与地方政府、企业、红色主题场馆等机构共建“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积极开展“行走的思政课”实践教学、“三下乡”社会实践、劳动实践和社区理论宣讲,构建政企校联动的实践育人共同体。这一行动深化了课堂教学内容的拓展与方法创新,帮助学生在真实场景中感悟理论、锤炼品格、提升能力,为思想政治教育注入实践力量。

整合在地资源,打造本土化“第二课堂”。学校充分整合在地红色资源,将“沙家浜红色文化”主题嵌入实践教学,形成本土化、生活化、特色化的“第二课堂”。组建师生宣讲团,依托红色经典教育馆,宣讲英雄事迹,学习榜样精神。社会实践课程“沙家浜红色文化社会实践”获省级一流本科课程。依托沙家浜革命纪念馆等省级基地,组织30余次现场教学活动,编撰《行走的思政课》等教育成果,建成完整的实践教学网络,成为区域“大思政课”建设标杆。

打造新兴生态,拓展网络课堂“云空间”。学校创新“云上大思政课”教学模式,通过“在苏本科高校精品在线开放课程”项目,开发并上线4门优质在线思政课程,出版配套教材5本,录制教学微视频124个,形成高质量课程体系。与沙家浜革命历史纪念馆共建的“重温芦荡烽火”沉浸式思政课程入选优质资源建设推介精品项目,以沉浸式场景教学让学生穿越历史、对话先辈,强化思政教育的吸引力和实效性,真正实现入耳、入脑、入心、入行的育人目标。

“青年者,国之魂也。”面对新形势新机遇,常熟理工学院将继续以“大思政课”建设为抓手,深化课堂、社区和实践教学融合,构建高质量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培养更多堪当时代重任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来源:光明日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