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话语】对待“作业熔断”,少些争议多些共识

摘要:近日,江苏苏州工业园区教育局发布《致园区家长的一封信》,信中提到学校实行“作业熔断机制”:小学生至21:20(初中生至22:00/高中生至23:00)仍未完成作业的,请让孩子停止作业,及时就寝,保证充足睡眠,作业未完成部分无需补做,此举引发网友热议。专家认为,

陈广江

近日,江苏苏州工业园区教育局发布《致园区家长的一封信》,信中提到学校实行“作业熔断机制”:小学生至21:20(初中生至22:00/高中生至23:00)仍未完成作业的,请让孩子停止作业,及时就寝,保证充足睡眠,作业未完成部分无需补做,此举引发网友热议。专家认为,“作业熔断”只是起点,学校还需加强学情分析、家校合作、个性化辅导等一系列工作。(12月10日《扬子晚报》)

中小学生“作业熔断”并非新鲜事物,此前山东、安徽、广西等多个省份的一些学校也曾宣布探索实施这一减负机制,每次都不可避免地引发社会的关注和争议。这次也不例外,叫好者有之,质疑者有之,观望者亦有之。看问题的角度不同,自然难以形成一致意见。

“作业熔断”现象每每引发热议,反映出社会对中小学生学习和成长问题的高度关注,也印证了一个道理:复杂的问题没有简单的解决办法,指望通过一种改革措施,解决孩子学业负担过重或因超负荷学习消磨学习兴趣和成长自信等问题,显然不切实际。基于此,面对一些地方或学校的积极探索,不妨少一些争议、多一些共识,形成助力孩子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的最大公约数。

“作业熔断”带给社会的第一个共识,就如专家所言,这只是一个信号、一个决心、一个起点,不能也不该“一熔了之”,接下来还有比“熔断”本身更重要、更迫切的问题需要解决。“作业熔断”的目的和意义,不只是让孩子减轻负担、早点睡觉那么简单,还包括激发孩子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养成终身受益的学习习惯。

因此,实行“作业熔断”机制必须直面家长的“灵魂之问”——如何保证孩子成绩不下滑,甚至帮孩子提高成绩。如果这一前提性问题解决不了,恐怕一些家长没有勇气和底气实施这一机制。换言之,“熔断”并不意味着学习进程的中断,而应是转换学习方式、提高学习效率的契机。有老师反映,布置的作业无论多少,每次写不完的总是那几个学生。如何避免这些学生不因“熔断”而成绩下滑,无疑是实行这一机制的最大考验。

可见,“作业熔断”机制对学校和家庭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一方面,这一机制倒逼学校提升育人能力,老师在设计和布置作业时需要更加科学、合理,摈弃那种弊大于利的题海战术,转向更有针对性和启发性的作业模式;另一方面,这一机制也倒逼一些家长反思育人方式,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复杂过程,只有帮孩子找到适合其自己的方法、养成良好学习习惯,才能事半功倍。

作为一种充满勇气、值得鼓励的教育创新实践,“作业熔断”实际上揭示了教育改革进程中一个亟待深耕的议题——如何在“双减”的同时,探索更加科学、合理的教育方式和方法,保障并提高教育质量,让每个孩子都能快乐学习、个性发展、健康成长,拥有出彩人生。

《致园区家长的一封信》写道:“教育路上,你我皆重要;家庭和学校,一个都不能少。面对‘成长’,‘相信’就好!”可谓字字饱含深情,值得家长倾听、信任。

本文来自【新甘肃】,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及传播服务。

来源:人民日报党媒平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