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实操不珍惜拳架子自身功法的窘境:开直播把自己给押上去了

摘要:一、开直播就好比站在讲台上,只是没有政府给你推送学生、领导、同行,没有教材、教参,考试。因此,我决定下来就是自己总结实训的阶段。果然,这三天下来自己累得够呛,但是,比较其他直播,渐渐感觉出了一点门道,我觉得自己还是相当够实在的——真才实学。

一、开直播就好比站在讲台上,只是没有政府给你推送学生、领导、同行,没有教材、教参,考试。因此,我决定下来就是自己总结实训的阶段。果然,这三天下来自己累得够呛,但是,比较其他直播,渐渐感觉出了一点门道,我觉得自己还是相当够实在的——真才实学。

当前,无论武术人士、文化人士都普遍开始从几十年的探讨步入实际性的功力殿堂,他们与社会大众群体已经逐步分离出两个群体,大众群体越来越劳而无功,逐渐远离原来的从众追风冷静下来,开始认识到这些活动性的实操对老人来说,连活动身体的效果都没有,因此,他们注重基本功的锻炼,八段锦、简易功法开始热起来。而文化群体开始注重实际性的操作,认真进行精气神转化的严格修炼生活——戒定慧,百日筑基,同时,具有了内功的体验后,发现自己武术拳法上面的身体功夫达不到自己内修的期望——南怀瑾讲学也提出太极拳、神通功夫,现在,南怀瑾一代播下的种子开始发芽,当然也就越来越注重即身体验的功夫——还且,从六根情景入手,六根互用,因此,我总结了自己出现的这种内修与实训之间的相互转换问题。

二、要解决问题才能开直播,因此,要把好传统文化的脉搏

1、 窘境一、提领劲不足身法不中正注重精气神功夫达到相当程度反而觉得实操不足:我发现了杨澄甫沉肩坠肘在五劲俱全。

五劲者:抻筋拔骨架子劲——节节贯通提领劲——沉腰下弧松沉劲(竖直脊椎胯抻悬沉劲)——三圈螺旋劲——腿根互通筋膜劲(一般叫做“根劲”)。

现在,很多文化人士,开始走向退休生涯,这些人是长期几十年的传统文化积累,到老了真正开始落实实施,比如固精化气、内丹学、百日筑基、静坐,这些人本来就是文人体质,注重内修精气神,转化内气,进而转化为精神世界。在太极拳的广袤世界里,一直流传着关于“意”和“气”的神秘传说。有人坚信它们是太极拳的精髓所在,有人却对此心存疑虑。那么,太极拳习练中到底是否确实存在意和气呢——原来,太极拳的“意”是自身体内各种“劲”的聚集和转换。

在太极拳中,可不是我们平常理解的那个简单的念头。为什么杨澄甫不站桩,那是由于杨澄甫沉浸坠肘、立身中正,开胯松腰,腿根撕扯,脚底乾坤,沉肩坠肘一下来把脖子竖起来,双肩胛夹脊支撑,脖颈完全竖直,引领全身,这个发现大开圆解,全身已经在腹腔丹田的浩大鼓荡中,滔滔不绝,这可不是绵绵不绝,精气太过浩大,自然骨骼沉重,筋膜外裹,谁能碰过这种内劲,只要一个点碰上,就会螺旋发出,力从脚下生,全身已经成为打气球——杨澄甫的奥秘在周身气球,筋骨接发。

杨澄甫炼精化气、练气化骨,练骨化劲,炼劲固精——“气”,这就是一个循环,精气神,浩浩荡荡,一派大儒家的气象,仁义理智信,敦厚儒雅。很多人一听到“气”,可能就想到武侠小说里那种神奇的内力。但在太极拳中,“气”并非如此玄幻。它更像是一种身体内部的精气神能量流动,一种内在的三圈韵律。当你动作舒缓、呼吸平稳时,能感受到一种周身通畅的感觉,这或许就是“气”的体现。有专家指出,通过正确的太极拳习练,能够调节呼吸,促进血液循环,从而让身体达到一种更为健康的状态。

2、窘境二,大松大软的学说进一步受到挑战——太极拳要打出劲才能与精气神相互:孙禄堂的无极桩是自己的武学境界

其实,无论是“意”还是“气”,都不是能轻易用肉眼看到或者用仪器测量的东西。但这并不意味着它们不存在。就像风,我们虽然看不见它,但能通过树叶的摆动感受到它的力量。在太极拳的习练道路上,“意”和“气”或许是那把打开更高境界大门的神秘钥匙。但要真正领悟和掌握它们,需要我们用心去感受,用时间去沉淀。

松沉劲之后,太极拳进入神速推进阶段,千斤坠而两腿入地,脊椎强而骨升肉降,螺旋劲自然代替松软的境界,大松大软被大药起,鼎炉气取代,进而,腿根内劲紧缩,伴随锁阳,精气进入骨力,这样,千斤坠的腿,脊椎的骨升,裆中的发动机,因此,练拳只是一个“意”——王芗斋走出来、孙禄堂集大成开发出了无极桩,两脚直角开立,全身自然直立,胯力支撑,大腿松沉,脚跟脚掌阴阳转换,沉肩坠肘,也具有了五劲。

3、太极拳训练要有相互交流,不是一个模式,而是精气神各有千秋

我们传承太极拳的模式很多,过去开武馆,进王府,取代了武行镖局,今天,学院派不行了,直播该怎么传,各有自己的真才实学才是关键,太极拳成了修真的模式——健康长寿的老年化的文化。

我这几天,骨头开始硬起来了,因为,第三次百日筑基才刚刚开始。我终于明白,精气神来自道德的觉醒,人性的包容,阴阳的转化,这才有杨澄甫的打气球,孙禄堂的猴子功,昨天早晨五点多,练到八点,从孙禄堂无极桩开始,之后三遍,一直开着直播,三遍下来知道了过去出三身汗的错误,其实就是一身热汗,缓缓释放,两道第二遍热汗变成凉水,第三遍收汗。第一遍大汗后需要檫身子换衣服,后面就没关系了——这是我的真实体验。第四遍在公园拍了视频,这是我三遍基础上,我感觉打得最好的架子。公园人看得很吃惊——这种力量!

今天早晨开始讲解杨澄甫的沉肩坠肘,有几个成员进来,开始听后提问,筋膜力开始引起关注。我打了一遍。连续几天兴奋,不想吃饭,因此,早晨我睡了一觉,起来子记录了一套。全是骨架子的打法。

因此,我感悟到了自己开视频,倒真是体制外的文化视野开了。文化复兴,人人自觉,太极拳是一个很好的复兴奇观。

三,未来研究目标——拳架子就是太极桩,就是精气神,就是五力之硕果。

我觉得自己打开了一条很好的路子,把每一个拳架子结合太极十要。以下都是今后要突破的训练要点。我会结合实训继续记录自己的做法:

其一,虚灵顶劲提领劲,专门讲解脊椎竖直的重要性,挺头悬仿佛头顶苍穹,一缕轻烟袅袅升起,身姿挺拔,神意悠然,宛如松柏之姿,屹立不倒。
其二,含胸拔背骨升肉降,胸中藏有乾坤,背负青天白日,身姿含而不露,蓄势待发,恰似山间猛虎,静待猎物。
其三,松腰落胯,腰部如风中杨柳,摇曳生姿,胯部则似沉稳磐石,落地生根,动静之间,尽显太极韵味。


其四,分虚实步,步伐轻盈,虚实相间,犹如云水之间,飘渺不定,又似流水潺潺,绵延不绝。
其五,沉肩坠肘,肩部放松,如卸下千斤重担,肘部下垂,似鹰击长空前的蓄势,力量内敛,蓄势待发。
其六,用意不用力,意念如丝,缠绕周身,力从心生,却不着痕迹,如春风拂面,温暖而无形。


其七,上下相随,身形如风中旗帜,随风摇曳,上下呼应,和谐统一,犹如山川与河流,相依相偎,共生共荣。
其八,内外相合,内劲与外形相融,如磁石相吸,密不可分,内炼一口气,外炼筋骨皮,内外兼修,方为上乘。
其九,动中求静,动如脱兔,静若处子,动静之间,寻找那一抹难得的宁静,如夜空中最亮的星,璀璨而宁静。


其十,以柔克刚,太极之拳,柔中带刚,刚柔并济,如绵绵细雨,润物无声,又如雷霆万钧,一击即溃。太极十要,如诗如画,如歌如泣,诉说着太极拳法的博大精深与无尽魅力。

来源:太极无边一点号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