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教授的出场费

摘要:大学教授除了在校内上课,有时也能接到校外授课的邀请。校外授课的报酬差距非常大,高的可以达到天文数字,低的则毫无分文。一位学者被邀请到西部讲课,他说你们那里太困难,讲课费就低一点吧,十万就可以了。另一学者的讲课费远远高于市场水平,具体多高无从了解,但从一件小事可

来源 | 法学教书匠的日常

作者|谢立斌,中国政法大学教授


大学教授除了在校内上课,有时也能接到校外授课的邀请。校外授课的报酬差距非常大,高的可以达到天文数字,低的则毫无分文。一位学者被邀请到西部讲课,他说你们那里太困难,讲课费就低一点吧,十万就可以了。另一学者的讲课费远远高于市场水平,具体多高无从了解,但从一件小事可以看出来。有单位想请这位教授讲课,找到了他的同事,同事问这位教授的时候,他说你知道我的讲课费多少吗?不知道的话就别撮合了,此事就此作罢,由此我们也可以想象其讲课费的水平。

在国内顶级的出场费,已经和国际最高水平接轨了。有一次,国内一个单位邀请几位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参加一个研讨会,赞助商向每位参会者支付了四十万人民币,这是我了解到的出场费天花板,应该与卸任外国政治家的出场费相比毫不逊色。例如,美国前总统克林顿下台以后,因为莱温斯基事件支付了很多律师费,欠了一屁股债,后来他在世界各地演讲,收取高昂出场费。

对于讲课费,大学教授通常采取三种做法。第一种是只要有人请,有时间就去讲课,对方愿意给就给,不给也行,给多给少都可以,一切随意。

第二种做法是与邀请方讨价还价。有的教授为自己设定了标准,如果有人来邀请就会和对方协商,如果对方的报价达不到标准就予以拒绝。这种处理方式其实也没太大的问题,因为精力有限,如果只是为了获得更多的讲课费而到处讲课,必然影响自己的教学和科研,而通过设定一个较高的讲课费标准,让很多人知难而退,就能够确保自己有足够的时间精力从事本职工作。双方讨价还价的时候,很有艺术。有一个同事比较逗,为了不让自己太忙,提出了一个较高的标准。如果对方说要价太高了,这位同事本着谈不成也好的心态会接着说,对啊,而且我还只是个副教授呢。这句话往往让对方破防,在风中凌乱^_^。

第三种做法是想办法利用各种手段来提高自己的讲课费,自抬身价,成功之后则到处吹嘘,沾沾自喜。一个相对常见的做法是接受乃至授意学生家长邀请讲课,收取高额的费用。有一次好友 C君告诉我有人是这么做的,他对此非常不屑。他自己也有学生在外地当一把手,多次邀请他去讲课,他都婉拒。他认为,这种邀请其实醉翁之意不在酒,真正的学术交流比较少,只是进行隐蔽的利益输送,实在没有意思。

讲课费的高低为什么相差那么大?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一些专业领域的学者去讲课,所提供的知识能够直接为企业创造不菲经济效益,因此讲课费自然就高了。除此以外,还需要考虑讲课本身对讲者是否有取酬之外的意义。对此可以区分三种情况。

一是学者有机会去宣讲自己认同和信仰的学识,讲课的机会本身对他就是一个回报,这种情况下完全可以接受无偿讲课,如果对方还愿意支付报酬则无疑锦上添花。如此一来,对方愿意给就给,不给也行,给多给少都可以,一切随意,也不提前问。有一次,H老师收到邀请,讲自己感兴趣的话题,二话不说,坐飞机去了,下了飞机坐了四小时车,加上往返,一共四天时间,最后对方给了2K,平均一天是五百元。目前我也属于这个类型,在校外传播点宪法案例分析的知识,乐在其中,讲课费零元起,考虑到差旅等成本甚至可能倒贴。尤其是今年以来,有点丧心病狂变本加厉,不是应邀就是硬要去一些大学讲宪法案例分析,或许已经达到了人见人怕的程度。需要说明的是,我只讲、也只会讲宪法案例分析,所以并不会拉低讲授其他课程的市场价格水平——否则罪过可就不小了。

二是有学者只把讲课视为一种盈利活动,与自己的信仰无关,讲课就是和农民种地、工人做工一样的劳动。在这种情况下,与对方根据市场经济原则讨价还价,往往能够就相当于市场价的讲课费成交。

三是学者内心并不认同他讲的内容。去宣讲自己并不认同、但存在市场需求的内容,是一件痛苦的、甚至导致人格分裂的事情。在这种情况下,只能通过高额的报酬来弥补其精神上的损失,相应的报酬必然是较高的。如果大家关注一下老年人常看的视频,可以发现经常有一些人穿着白大褂推销没用的保健品。这些人自己也知道产品没用,违心地说自己不相信的话,至少一开始内心可能是痛苦的,超额的报酬就算是某种精神损害抚慰金吧。这种情况下的讲课费,自然远远高于其实际价值。

(本文声明 | 本文章仅限学习交流使用,如遇侵权,我们会及时删除。本文章不代表北大法律信息网、北京北大英华科技有限公司及北大法宝学堂的法律意见或对相关法规/案件/事件等的解读。)

来源:北大法宝学堂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