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颖教授:真实世界探索SG治疗mTNBC疗效,发掘安全性管理优化策略

360影视 2024-12-16 15:17 4

摘要:2024年12月10日-13日,第47届圣安东尼奥乳腺癌研讨会(SABCS)在美国隆重召开,汇聚全球乳腺癌最新前沿进展。曾经,三阴性乳腺癌(TNBC)因缺乏明确的靶点而成为预后最差的癌种之一。如今,靶向Trop-2的抗体偶联药物(ADC)戈沙妥珠单抗(SG)已

编者按:2024年12月10日-13日,第47届圣安东尼奥乳腺癌研讨会(SABCS)在美国隆重召开,汇聚全球乳腺癌最新前沿进展。曾经,三阴性乳腺癌(TNBC)因缺乏明确的靶点而成为预后最差的癌种之一。如今,靶向Trop-2的抗体偶联药物(ADC)戈沙妥珠单抗(SG)已将TNBC带入ADC时代,较传统化疗有力改善了患者的生存获益。随着SG的可及性提升,其在真实世界应用的疗效和安全性备受关注。此次会上,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汪颖教授、赵健丽教授、丁林潇潇教授等发布了一项关于SG±免疫治疗用于mTNBC的真实世界研究结果,为临床进一步探索SG联合免疫治疗提供了参考。

RWS研究简介

SG单药或联合免疫治疗用于mTNBC

Trop2约在85%~90%的乳腺癌中存在过表达[1],是TNBC的重要靶点之一。基于ASCENT研究[2]及EVER-132-001研究[3]的阳性结果,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和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相继批准了全球首个靶向Trop-2 ADC SG用于既往接受过至少两种系统治疗,其中至少一种为针对转移性疾病治疗的不可切除局部晚期或转移性TNBC患者。SG也在一系列循证医学证据的支持下,成为《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CCN)乳腺癌临床实践指南2024 v6》[4]、《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诊治指南与规范(2024年版)》[5]等国内外指南推荐的TNBC二线优选方案。在ASCENT研究中,SG较化疗取得了显著获益,mPFS由化疗的1.7个月延长至5.6个月[2],然而在“延缓疾病进展、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的晚期乳腺癌治疗指导原则下,研究者在不断发掘能够进一步提升患者获益的治疗方案。

由于ADC可以通过破坏肿瘤细胞以诱导免疫细胞浸润肿瘤,增加肿瘤对免疫治疗的敏感性,从而可能使患者在ADC联合免疫治疗中取得获益。尽管SG在mTNBC中取得了可靠的治疗效果,但目前仍缺乏SG单药与SG联合免疫治疗用于TNBC的疗效对比。于是,我们开展了一项回顾性真实世界研究,旨在解决上述问题。我们回顾性收集以SG为基础治疗方案的mTNBC患者数据,包括SG单药、SG联合免疫治疗、SG联合免疫治疗及抗血管生成治疗三种策略,分析临床病理数据、用药前基础信息、疗效、安全性信息,以评估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我们回顾了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2023年1月到2024年5月的患者数据,共纳入了39例以SG为基础治疗方案的mTNBC患者,其中28例为SG单药、6例为SG联合PD-1单抗(帕博利珠单抗/卡瑞利珠单抗)、5例为SG联合PD-1单抗及抗血管生成药物(阿帕替尼)。研究结果显示,SG联合免疫治疗较SG单药改善了客观缓解率(ORR),为54% vs 41%,值得注意的是,SG联合PD-1单抗及抗血管生成药物具有更高的ORR,为60%。同样,SG联合免疫治疗较SG单药具有更高的疾病控制率(DCR),为81% vs 62%。此外,SG联合治疗较SG单药还能取得更高的3个月无进展生存(PFS)率(73% vs 40%)和6个月PFS率(34% vs 21%)。在安全性方面,SG联合免疫治疗与SG单药相比,并不会带来更高的≥3级治疗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在本研究中,我们在患者接受SG治疗前予以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rhG-CSF)进行预防,≥3级的中性粒细胞减少发生率为8%,且无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事件,此方面的表现较ASCENT研究得到改善[6]。

专家点评

真实世界验证疗效,优化安全管理策略

汪颖 教授:我们所开展的此项研究在真实世界中再次验证了SG治疗mTNBC的疗效,SG单药取得了41%的ORR,与ASCENT研究SG组35%的ORR数值接近,而SG联合免疫治疗组ORR获得了进一步提升,为未来探索奠定了方向。值得注意的是,此次SABCS会议中,另有多项国内外真实世界研究也再次验证了SG的疗效。SARELIFE研究纳入意大利27家中心121例患者,SG中位3线治疗mTNBC的mPFS为5.9个月,mOS为14.1个月,与ASCENT研究表现一致[7]。SACISUR研究纳入了西班牙159例mTNBC患者,中位前序治疗线数为3线,使用SG单药取得了5.2个月mPFS和10.5个月的mOS[8]。另一项法国的真实世界研究纳入了97例患者,其中有64%的TNBC患者,前序治疗3线,使用SG单药mPFS为2.8个月,mOS为8.1个月,亚组分析显示无论患者年龄是否超过70岁、是否具有BRCA突变,SG获益均一致[9]。浙江省肿瘤医院王晓稼教授也带来了一项真实世界研究,纳入了44例患者,其中77.3%为TNBC,中位前序治疗线数为3线,SG在全人群及TNBC人群的mPFS均为4.13个月。随着一系列SG在真实世界应用数据的公布,其在TNBC的治疗地位不断得到巩固,也增强了我们在临床实践中应用SG的信心。

赵健丽 教授:SG联合免疫治疗能否为mTNBC患者带来获益仍在探索中,并取得了初步进展。2024年欧洲肿瘤内科学会乳腺癌年会(2024 ESMO BC)公布了Ib/II期MORPHEUS-pan BC研究中SG联合免疫治疗的初步成果。该研究显示,对于未接受过系统治疗的PD-L1阳性、不可手术的局部晚期(LA)或mTNBC患者,SG联合阿替利珠单抗较白蛋白紫杉醇联合阿替利珠单抗改善ORR,为76.7% vs 66.7%;延长mPFS,为12.2个月vs 5.9个月,初步展示了SG联合免疫治疗用于mTNBC的潜力[10]。在我们所开展的真实世界研究中,SG联合免疫治疗较SG单药也展现了更好的治疗效果,与MORPHEUS-pan BC研究中SG联合免疫治疗扩大临床获益的作用相互印证。

在安全性管理方面,ASCENT研究显示,SG最常见的≥3级治疗相关不良事件为中性粒细胞减少(51%)、白细胞减少(10%)、腹泻(10%)[11]。对于中性粒细胞减少,可使用G-CSF二级预防;若出现了严重的中性粒细胞减少伴发热,则须开始抗感染治疗;对于腹泻,可通过及时监测并对症补液、补充电解质、洛哌丁胺等止泻治疗有效控制[12]。我们开展的真实世界研究提示预防性使用rhG-CSF能够降低患者中性粒细胞减少事件。Ⅱ期PRIMED研究显示,在SG治疗晚期HER2阴性乳腺癌时,预防性使用rhG-CSF后,患者≥3级中性粒细胞减少发生率为24%;预防性使用洛哌丁胺后,患者≥3级腹泻发生率为4%,安全性表现良好[13]。美国的一项真实世界研究显示,在SG治疗mTNBC时,预防性使用G-CSF的患者中位SG治疗持续时间为137天,未经预防的患者仅为85天,也提示了预防中性粒细胞的重要性[14]。

在此次SABCS会议中,国内外的真实世界研究对SG应用于mTNBC的疗效进行了再次验证,并取得了与既往研究类似的结果,展现了SG在真实世界应用中的稳定表现。我们的真实世界研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索了SG联合免疫治疗的可行性,初步展现了一定优势。但由于样本量较小,联合治疗策略仍待进一步探索。如今,Ⅱ期SACI-IO(NCT04448886)正在探索SG±帕博利珠单抗一线治疗mBC的疗效与安全性,值得期待。此外,我们的真实世界研究也证实了预防性使用G-CSF对SG安全性的改善作用,该预防策略在国际上广受认可,也在多项真实世界研究中得到验证。另外也有真实世界研究对使用洛哌丁胺预防SG相关腹泻进行了探索,为优化SG的安全性管理带来参考。相信随着更多临床研究数据的公布,SG将为乳腺癌的治疗带来更多可能,其临床应用的安全性管理策略也将得到进一步优化,全面保障乳腺癌患者生存时间和生活质量获益。

参考文献

[1] Izci H, Punie K, Waumans L, et al. Correlation of TROP-2 expression with clinical-pat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outcome in 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 Sci Rep. 2022;12(1):22498. Published 2022 Dec 28. doi:10.1038/s41598-022-27093-y

[2] Bardia A, Hurvitz SA, Tolaney SM, et al. Sacituzumab Govitecan in Metastatic 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 N Engl J Med. 2021;384(16):1529-1541. doi:10.1056/NEJMoa2028485

[3] Xu B, Ma F, Wang T, et al. A Phase IIb, single arm, multicenter trial of sacituzumab govitecan in Chinese patients with metastatic 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 who received at least two prior treatments. Int J Cancer. 2023;152(10):2134-2144. doi:10.1002/ijc.34424

[4] NCCN Guidelines 2024.v6 Invasive Breast Cancer. 2024.12.04. Available at: https://www.nccn.org/guidelines/guidelines-detail?category=1&id=1419

[5] 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 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乳腺肿瘤学组. 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诊治指南与规范(2024年版)[J]. 中国癌症杂志, 2023, 33(12): 1092-1187.

[6] Jianli Zhao, Jingze Liu, et al. P1-07-28: Real-World Study on Efficacy and Safety of SG Alone and Combined with Immunotherapy in Metastatic Triple Negative Breast Cancer Patients. 2024 SABCS abs#2487

[7] Nicla La Verde, Elena Florio, et al. P3-12-07: SARELIFE study: Safety and efficacy of Sacituzumab Govitecan (SG) in pretreated metastatic triple negative breast cancer (mTNBC): a multicentric, real-life study. 2024 SABCS abs#2041

[8] Alejandro Falcón-González, et al. P2-10-02: SACISUR, results of a real-world evidence observational study of the use of Sacituzumab-Govitecan (SG) in triple negative metastatic breast cancer (mTNBC) clinical practice in the south of Spain. 2024 SABCS abs#644

[9] Alexandre de Nonneville , et al. P3-07-18: Sacituzumab Govitecan in Metastatic Breast Cancer: Impact of Age and BRCA Mutational Status in a Real-World Cohort. 2024 SABCS abs#1933

[10] Peter Schmid, et al. Interim analysis (IA) of the atezolizumab (atezo) + sacituzumab govitecan (SG) arm in patients (pts) with 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 (TNBC) in MORPHEUS-pan BC: A Phase Ib/II study of multiple treatment (tx) combinations in pts with locally advanced/metastatic BC (LA/mBC). 2024 ESMO BC abstract 181O.

[11] Rugo HS, Tolaney SM, Loirat D, Punie K, Bardia A, Hurvitz SA, O'Shaughnessy J, Cortés J, Diéras V, Carey LA, Gianni L, Piccart MJ, Loibl S, Goldenberg DM, Hong Q, Olivo M, Itri LM, Kalinsky K. Safety analyses from the phase 3 ASCENT trial of sacituzumab govitecan in metastatic 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 NPJ Breast Cancer. 2022 Aug 29;8(1):98. doi: 10.1038/s41523-022-00467-1. PMID: 36038616; PMCID: PMC9424318.

[12] 中国医师协会肿瘤医师分会乳腺癌学组,中国抗癌协会国际医疗交流分会. 中国乳腺癌抗体药物偶联物安全性管理专家共识[J]. 中华肿瘤杂志,2022,44(09):913-927.

[13] Elena Lopez, et al. P1-02-06: Efficacy analysis & updated safety from the phase 2 PRIMED study of prophylactic granulocyte-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 (G-CSF) & loperamide for patients (pts) with HER2-negative advanced breast cancer (ABC) treated w/ sacituzumab govitecan (SG). 2024 SABCS abs#1839

[14] Fred Kudrik, et al. P1-07-16: Real-World Duration of Sacituzumab Govitecan-hziy Treatment in Patients with Metastatic 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 2024 SABCS abs#2279

汪颖 教授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乳腺内科

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硕士生导师

乳腺肿瘤中心党总支书记

乳腺内科副主任

第五届羊城好医生

2022年度广东实力中青年医生

中国老年保健协会乳腺癌专委会常委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青委

广东省医疗行业协会乳腺肿瘤内科分会主委

广东省老年保健协会乳腺癌整合治疗专委会副主委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及面上项目

主持逸仙临床研究5010项目

以第一/通讯作者在Clin Cancer Res、eLife等期刊发表SCI

赵健丽 教授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乳腺内科

中山大学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乳腺内科副主任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深汕院区乳腺内科主任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临床研究中心副主任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临床研究中心设计部常务副主任

CSCO乳腺癌规范化诊疗大赛全国总冠军

广东省医疗行业协会乳腺肿瘤内科管理分会副主任委员

广东省老年保健协会乳腺癌整合治疗专委会主委

汕尾市医师协会乳腺分会常委,汕尾市医学会乳腺病分会常委

主持国自然项目,中国抗癌协会临床研究项目,CSCO临床研究项目,逸仙5010临床研究项目

2012年 IUPUI Simon Cancer Center访问学习

丁林潇潇 教授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乳腺肿瘤内科

副主任医师,博士

广东省医疗行业协会乳腺内科管理分会副主委

广东省老年保健协会乳腺癌整合治疗专委会副主委兼秘书长

广东省胸部肿瘤防治研究会乳腺肿瘤内科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主要研究方向:乳腺癌内科治疗

以第一或共同第一作者身份在《Advance Science》、《Cell Reports》等杂志发表文章,主持1项国自然青年基金,参与多项临床研究

来源:肿瘤瞭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