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说起明朝对中国西南边疆的经营,这事儿得从朱元璋开始聊。他生于1328年,本是个穷苦出身的农民,早年父母兄妹多死于饥荒和瘟疫,1344年加入红巾军,从底层一步步爬上来。1356年攻占集庆,改名南京,奠定政权基础。
说起明朝对中国西南边疆的经营,这事儿得从朱元璋开始聊。他生于1328年,本是个穷苦出身的农民,早年父母兄妹多死于饥荒和瘟疫,1344年加入红巾军,从底层一步步爬上来。1356年攻占集庆,改名南京,奠定政权基础。
1363年在鄱阳湖击败陈友谅,1367年派徐达北伐,1368年称帝,建立明朝。在位时推行中央集权,对边疆特别上心,1381年派傅友德、蓝玉、沐英率三十万大军征云南。傅友德生于1330年左右,早年投军,擅长用兵,1360年参与灭陈友谅,1370年伐蜀有功。
1330年蓝玉生,定远人,本是常遇春部下,1368年随北伐,1372年西征吐蕃,1388年捕鱼儿海大捷。1345年沐英生,原名朱英,被朱元璋收养,1355年从军,1378年征西番。1382年明军攻克昆明,元梁王自尽。战役后傅友德蓝玉回京,沐英留守云南。
杨高学是南京武举人,南明时追随永历帝朱由榔抗清。1623年朱由榔生,1646年在肇庆称帝,年号永历。1659年清军压境,杨高学护永历帝退缅甸,1661年缅王莽白扣押永历,杨高学率部突围逃缅北。朱元璋的这些将领,通过征战和治理,打开了西南大门。
傅友德在云南战役中任主将,从广西进军,蓝玉沐英从湖广推进,在曲靖等地击败元军。蓝玉后来因军功封凉国公,但1393年涉蓝玉案被处决,族人遭株连。
傅友德封颖国公,1393年赐死。沐英治理云南,推行屯田,1392年病逝,其家族世代镇守至明末。1398年朱元璋去世前,已将云南纳入版图。
杨高学在南明覆灭后,带领残部在缅北定居,组织遗民,形成早期势力。永历帝朱由榔在位期间政绩平平,依赖李定国孙可望等抵抗清军,但内斗不断,1662年被吴三桂勒死于昆明。
其实明朝对云南的管理,比前代都到位。唐以后云南独立,缺乏中原影响。明军平定后,朱元璋下令移民,从内地迁民众,改变人口结构。
士兵留驻屯田,开垦土地,修建水利,产量大增。商人随之而来,推动贸易。官府办学校,教儒家经典,传播中原文化,使云南融入内地。
明朝还向缅甸北部扩展,1446年设置三宣六慰,包括南甸、干崖、陇川三个宣抚司,以及车里、缅甸、木邦、八百大甸、孟养、老挝六个宣慰司。
这些机构覆盖缅甸北部和东北部,明朝册封当地首领,派兵维持秩序,形成缓冲区。当地居民学汉语,用汉字,习俗接近中原。明朝通过此地开辟通道,船队沿伊洛瓦底江南下,运丝绸瓷器,换香料宝石。缅甸北部连接印度洋,明朝影响扩展东南亚。
三宣六慰的设立,本质上是明朝对中南半岛的间接控制。宣抚司和宣慰司任命土司,接受明册封,贡纳物品。明军不时干预,保持稳定。这套体系让缅北成为通往印度洋的桥梁,中国货物可经云南缅甸抵达海洋港口。
屯田政策在云南持续,移民建堡垒,促进农业。教育深入乡村,提高识字率。贸易活跃,茶叶马匹交换频繁。缅北汉语区形成,居民保留汉俗,村寨汉字招牌多见。这样的经营,巩固边疆,为后世留下路径。
南明灭亡后,1662年永历帝被杀,杨高学残部逃缅北,招募遗民,继续抗清。抵抗失败后,转为土司,管理地区。遗民后代繁衍,形成果敢等势力,保持汉族身份。
清朝时纳入土司制度,杨氏家族世代统治。1897年中英划界,果敢归缅甸,但居民汉俗不改。1948年缅甸独立,政府推行大缅族政策,压制北部少数民族。
北部七邦与政府冲突反复,武装力量控制地方。冲突持续,缅甸难掌控北部,七邦渐远。这些明遗汉语区,为中国提供机会,通过外交经济,将缅北纳入影响,实现通往印度洋通道。
傅友德蓝玉结局惨,沐英家族至明末。朱元璋的西南遗产,影响至今。杨高学后裔融入当地,杨氏为土司至现代。缅北武装源于遗民,冲突中势力割据。明朝遗产在演变中显现,通往印度洋路径曲折,却有潜力。
明朝的这份遗产,简单说就是从云南到缅北的通道。朱元璋派大军征云南,不是一时兴起,而是为了稳固边疆。傅友德他们打下基础,沐英留守开发。
移民屯田改变一切,云南从独立王国变成内地一部分。教育贸易跟上,文化融合。向缅甸扩展,三宣六慰管住北部,册封土司,间接影响。
货物南下印度洋,打开贸易门路。南明遗民迁移,带来新势力,杨高学他们定居,形成汉语区。缅甸独立后冲突多,明遗势力成武装前身。中国有机会借此通道,经济外交并行。
话说回来,这遗产不是白给的。朱元璋严酷,傅友德蓝玉下场不好。永历帝优柔,政权内斗。缅北割据源于历史,冲突不断。但逻辑上,明朝经营打开门,通印度洋潜力大。接地气点说,现在缅北乱,但根在明朝遗民,机会在合作。
明朝遗产是地缘战略。通印度洋不止贸易,还影响东南亚。缅北汉语区如桥头堡。逻辑上,从征服到移民到扩展,一环扣一环。后续遗民迁移,延续影响。现在机会在,把握好能重现通道。
来源:朱竟年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