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做人也当明悟一个“淡”字,万事淡然处之,从容应对世事流年,你将越过越顺。
何谓“淡”,薄味也。
淡是中性之味,但却比浓烈之味更美味,更让人念念不放。
人生百味,浓缩到最后,唯留一个“淡”字。
《道德经》上说:“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意思是:最宏大的声音反而听不到,最伟大的形象反而看不见。
做人也当明悟一个“淡”字,万事淡然处之,从容应对世事流年,你将越过越顺。
情绪淡,不内耗
有句话说得好:“外界的风浪再大,淡人的心海始终无波。”
人的心灵就好比一张弓,如果你一直将弓弦崩得紧紧的,长时间这样放着,弓背和弓弦的效用就会变差,射出的箭力道就会减弱,根本射不了多远。
患得患失,思想纷繁,就会让身心疲惫,精神涣散。
《庄子·田子方》里讲了一个孙叔敖三任宰相的故事:
肩吾问孙叔敖:子三为令尹而不荣华,三去之而无忧色;吾始也疑子,今视子之鼻间栩栩然,子之用心独奈何?
孙叔敖三次任宰相,却没表现出喜悦,三次被罢官也没有面露忧愁。肩吾刚开始还以为是孙叔敖装出来的,可后来看他舒缓自在的样子,果真不假,就很好奇地问他:你的心里到底是怎么想的?你有什么过人之处呢?
孙叔敖说:我哪有什么过人之处啊,当不当官,都不是我主观意识可以控制的,得失都不是我能决定的,我所能做的就是放平心态,不纠结,淡然处之而已。
有道是,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当你不给自己寻找烦恼,别人也就永远不能给你烦恼。
人生在世,犹如白驹过隙,何必对自己苦苦相逼,情绪放淡,停止内耗,与自己言和,才会拥有持久而丰茂的生命力。
欲望淡,不贪求
《庄子·大宗师》中说:“其耆欲深者,其天机浅。”
一个人的欲望过多,就会缺少智慧与灵性。
《庄子·让王》篇中讲,孔子将自己的学生颜回叫过来问话:“你家境贫寒,地位卑微,怎么不出去做官呢?”“
颜回说:”我无心做官,我有田地足够吃,我还种麻养蚕,有衣穿。在先生这学习,让我快乐,所以不愿意做官。“
孔子听后,很是感动,赞叹道:”“知足者,不以利自累也;审自得者,失之而不惧;行修于内者,无位而不怍。”
孔子赞美颜回:知足的人,不会受名利所累,看透得失的人,不会因为担心失去而害怕。注重内心修养的人,不会为没有官职而羞愧。
孔子接着说,我常把这话挂在嘴边,现在在你身上才真正看到了它,这是我的一点收获啊。
生活的意义,不在于终点,而在于感受沿途风光的美好。
欲望淡一点,脚步便会慢一点,风景入眼多一些,心情便会好一分。
张一鸣曾说:“不设限的人生,往往始于‘不想要’。”
少要一些,人生反而丰满一些。
中山公子牟问瞻子:我虽然身在江湖,但是心总在朝廷,该怎么办呢?
瞻子让他要重视生命,这样就会看轻名利。
中山公子牟说,道理我懂,可总是控制不住自己的想法。
瞻子说,不能约束自己的想法,就顺其自然 ,如果约束不了,还要硬约束,就是双重损伤。心神受到双重损伤,就长寿不了。
贪婪无度,其实是种病态心理,心有疾病,则身体必多病,所以嗜欲深者通常短命。
《道德经》中说:“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
越是执着于占有,越会付出惨痛代价。
关系淡,不强求
《庄子·山木》中说“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意思是:君子之间的交往像水一样平淡,而小人之间的交往,就和甜酒一样甜腻。
水虽平淡,却能持久,酒虽浓烈,却难以长饮。
人际之间,最好的关系其实是不用力。
很赞成蔡康永说过的一句话:“过于热情并不是一个人维持良好关系的方法,因此我鼓励大家要做个冷淡的人。”
尊重彼此的边界,不疏远,不跨界,一碗热粥的距离就刚刚好。
适度冷淡,给心灵留白,才能让每段感情恰到好处。
真正的亲密,应该是两棵树并肩生长,根脉相连却各自向阳。
愿你的人生,不疾不徐,刚刚好。
来源:一品姑苏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