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上海译文出版社原创双语工具书出版中心是一支多语种、以中青年为主体的高素质编辑团队。中心自成立以来一直坚守学术出版、专业出版高地,以社会效益为先,策划并承担多项国家和上海市重点出版项目,先后获“巾帼文明岗”“上海市三八红旗集体”“上海市模范集体”等荣誉称号。
让书香与您常伴
上海译文出版社原创双语工具书出版中心是一支多语种、以中青年为主体的高素质编辑团队。中心自成立以来一直坚守学术出版、专业出版高地,以社会效益为先,策划并承担多项国家和上海市重点出版项目,先后获“巾帼文明岗”“上海市三八红旗集体”“上海市模范集体”等荣誉称号。
/
近五年学术出版成果
/
近五年来,原创双语工具书出版中心以国家重点项目为抓手、技术创新为驱动,在学术出版领域实现全方位突破,形成了涵盖国家级、市级重点项目,数字化转型与学术品牌建设并行的丰硕成果。
在重点项目攻坚方面,中心承担多项国家级、上海市级重点出版项目,成果显著。国家重点辞书规划项目《世纪汉英大辞典(上、下卷)》(3500万字)作为国内规模最大、收词最多的汉外工具书,奠定了行业标杆地位;国家基金项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系列”(6种)和“中国不简单系列”(2种) 践行“走出去”战略,成功登陆北美及欧洲50多个国家,引发广泛关注;上海市文化发展基金项目“红色经典系列”(5 种)首次以西方记者视角,为国内读者全面呈现中国革命叙事,填补了相关领域空白;“1850-1950上海方言英法日三语实录” 第一、二辑为晚清至解放前上海方言及社会生态研究提供了珍贵文献。上海市文创基金项目“世界学术经典(英文版)”系列(101种)首次纳入中国经典著述,推动中国传统学术思想融入世界,彰显文化与学术自信,获第十七届上海图书奖一等奖。
数字化转型领域同样成果斐然。《新法汉词典》移动端 App 上线法语助手平台,成为传统小语种工具书数字化转型的典范,获上海市科委资助;“人工智能与合成数据驱动的高质量多语种平行语料库构建和应用”项目获上海市文创基金资助,构建起上亿级规模平行语料库,为多语种AI出版与教学提供了强大数据支撑。
/
中心建设历程与特色
/
原创双语工具书出版中心以出版社为实体依托,通过多语种大型双语工具书的编纂,汇聚了大批外语人才与词典编纂专家资源,逐步构建起优秀的作者和编辑团队。其鲜明特色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坚守原创初心,坚持自主研编与设计,依托自建第一手语料库开展工具书编纂,拥有产品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另一方面深耕创新路径,以出版社原创中、英、法、 德、西、俄、日、韩等多语种工具书为高质量语料基础,对词典内容进行系统化数据处理,构建起多语种平行语料库。同时,运用合成数据技术优化语料分布、补齐语料短板,在此基础上引入人工智能技术,构建多语种译文专域模型,并探索该模型在工具书出版和多语种教学研究中的实际应用——包括辅助词典内容编纂、开展多语种混合文本校对、职称基于语料库的翻译教学等。基于上述实践,中心进一步搭建AI出版平台与AI教学平台,深度解构编辑、校对、出版、教学各环节,精准构建多语种翻译校对模块以高效处理内容,完善学生、班级、考试管理功能。
中心组建了一支以中青年为主体的高素质编辑团队,精通英语、日语、法语、德语、西班牙语、韩语、俄语等多语种,具备扎实的外语图书编纂审校、市场调研、学术研究及技术创新能力。多年来,中心结合工作实际,以加强编辑队伍建设为核心,聚焦增强责任与使命意识、调动编辑积极性、提升团队凝聚力、全面强化整体战斗力,始终坚持正确出版导向,持续探索把握图书选题策划的现代理念,创新发展工具书数字化转型的方式与内容。
中心形成了“外汉/汉外工具书—专业词典—经典阅读”的完整产品线,立体化产品线布局实现全链条覆盖。外汉系列包括《日汉大辞典》《法汉大词典》等 6 部大型工具书;汉外系列以《世纪汉英大辞典》《汉英大词典》为代表,配套《简明英汉公安词典》《英汉戏剧词典》《英汉餐饮词典》《汉德科技词典》等专业词典;“世界经典阅读”系列已出版德、西、法、日语种等 24 册,实现从语言工具到文化传播的全链条服务。
/
未来规划
/
中心立足长远发展,从重点项目攻坚、学术生态构建、人才管理优化等方面精准发力,力争成为中国双语工具书出版的标杆阵地。
重点项目攻坚与技术赋能是核心方向。其中,AI出版平台的搭建作为激活新质生产力的关键载体,将深度融合前沿技术与出版场景,推动传统编纂模式向智能化、高效化转型。该平台以中心已构建的上亿级多语种平行语料库为数据基底,依托自主研发的多语种译文专域模型,重点开发两大核心功能:一方面,针对多语种混合文本智能校对,突破传统人工审校在语法精度、语境适配、跨语种一致性上的局限,通过自然语言处理技术与合成数据训练的深度结合,实现英、法、德、日等语种在专业术语规范、句式逻辑校验等维度的智能筛查,提升校对效率,降低多语种混排文本错误率,大幅压缩编纂周期。另一方面,基于课标的阅读文本生成功能,将整合各学段的多语种教学标准,通过AI算法解析教学目标与语言能力要求,自动生成适配不同难度层级、融入文化场景的阅读素材,同步实现词汇注释、语法解析、跨文化对比等增值内容的智能嵌入,既满足个性化教学需求,又拓展了工具书从“查询工具”向“教学支撑”的场景边界。此平台的上线运营将推动中心从“内容编纂者”向“智慧出版解决方案提供者”转型,为学术出版领域的技术革新提供可复制的实践范式,彰显新质生产力在激活创新动能、重构生产关系中的核心价值。
学术生态构建与品牌拓展同步推进。中心将深度联动上海外国语大学、天津外国语大学、南开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等高校及科研机构,一方面整合大连交通大学词典研究所、南京大学双语词典研究中心、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词典学研究中心等专业力量,强化专业技术支撑;另一方面聚焦人才队伍建设,推动编辑室创新实践机制落地。中心将实施“1+2”创新实践机制,即以专业化建设为中心,贯彻落实“纵横交叉指导机制”和“内外双向服务机制”。一方面,纵向上通过以老带新、社内学术委员会评定等方式,横向上通过组建社外学术编审委员会、学术共建和协办研讨会等形式,拓宽编辑视阈,触摸学术前沿,带动提升综合能力。另一方面,对内制定选题负责板块、个人学术专业发展设想和职业理想短、中、长期规划,服务自我成长;对外以社会效益为先,不断优化图书品质,服务社会需求。
从传统工具书编纂到智能化出版转型,中心始终秉持“务实创新、服务文化”的理念,以每一部词典的精准打磨、每一项技术的深度应用,践行学术出版的社会责任,力争成为中国双语工具书出版的标杆阵地。
中心联系方式
来源:书香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