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某博物馆文物修复师小王在修复珍贵古籍时,发现传统方法耗时长但安全,新技术效率高却有潜在风险。领导暗示采用新技术尽快完成任务。小王应如何选择?
2025工勤晋级高级技师《职业道德》各章节案例情景模拟题练习题
一、单选题
1.某博物馆文物修复师小王在修复珍贵古籍时,发现传统方法耗时长但安全,新技术效率高却有潜在风险。领导暗示采用新技术尽快完成任务。小王应如何选择?
A. 听从领导建议,采用新技术
B. 坚持传统方法,但隐瞒进度延迟
C. 向领导说明风险,建议按传统方法修复
D. 自行尝试新技术,成功后上报
答案:C
解析:选C符合“爱岗敬业”和“诚实守信”的职业道德要求。小王需优先保障文物安全(教材第三章),同时主动沟通风险体现责任意识。盲目服从(A)或隐瞒(B)可能损害文物,违反职业操守;擅自行动(D)违背组织纪律。
2.单位采购员老李负责办公用品采购,供应商私下承诺回扣以换取订单。老李家庭负担重,但最终拒绝该提议。他的行为体现了哪一规范?
A. 办事公道
B. 奉献社会
C. 诚实守信
D. 服务群众
答案:A
解析:选A因“办事公道”要求公私分明、不谋私利(教材第四章)。老李抵制回扣,维护了采购的公平性,符合“坚持真理、公平公正”的具体要求。诚实守信(C)侧重承诺履行,而此情景核心是抵制利益诱惑的公正性。
3.高级技师张工发现年轻同事简化传统工艺赶工期,辩称“古代方法效率低”。张工应如何回应?
A. 默许简化,因效率确需提升
B. 立即上报处罚该同事
C. 组织培训对比传统与现代工艺优劣
D. 要求同事私下改进,不声张
答案:C
解析:选C体现“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教材第五章)。通过培训平衡效率与质量,既尊重传统工艺价值(如鲁班案例),又引导科学创新,符合高级技师“传授技艺”的职责。默许(A)或包庇(D)可能降低工作标准,直接处罚(B)不利团队协作。
二、多选题
1.小李负责组织古代文化讲座,需在两位专家中选择:甲学术水平高但难配合,乙水平稍逊但积极协作。小李的选择应考虑哪些职业道德因素?
A. 专家学术权威性
B. 专家配合活动的服务意识
C. 讲座对听众的实效性
D. 领导个人偏好
答案:A、B、C
解析:选ABC符合“服务群众”和“敬业”要求(教材第三章)。学术能力(A)保障内容质量;服务意识(B)确保活动顺利;实效性(C)体现对受众的责任。领导偏好(D)与职业道德无关,可能违背公正原则。
2.某工勤人员发现同事私自挪用单位物资,且该同事是领导亲属。根据职业道德,他应采取哪些行动?
A. 记录证据并实名举报
B. 私下劝涉事同事归还物资
C. 因涉及领导亲属而保持沉默
D. 向监察部门提交证据
答案:A、D
解析:选AD体现“遵纪守法”和“诚实守信”(教材第四章)。举报(A、D)是维护集体利益的正当行为,符合“办事公道”中不徇私情的要求。私下劝解(B)可能包庇违规,沉默(C)纵容违法。
3高级技师老周创新文物修复技术未报备,虽成功却被质疑违反流程。为兼顾创新与制度,他应如何做?
A. 隐瞒创新方法避免争议
B. 提交技术方案可行性报告
C. 详细记录实验数据供复核
D. 建议修订操作规范
答案:B、C、D
解析:选BCD符合“创新与规范统一”原则(教材第五章)。提交报告(B)和记录数据(C)体现透明性;建议修订制度(D)展现责任担当。隐瞒(A)违背诚实守信,且可能引发安全隐患。
三、判断题
1.老子“无为而治”思想主张不过度干预,对现代职业道德中管理者给予员工创新空间有借鉴意义。
答案:正确
解析:正确。老子思想强调顺应规律,可启示管理者避免过度干预(教材第一章),与职业道德中“尊重创造性”的要求一致。
2.道德调节范围仅限人际关系,不包括人与自然的关系。
答案:错误
解析:错误。道德调节涵盖人与自然的关系,如环保意识是职业道德中“社会责任”的延伸(教材第四章)。
3.服务群众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最高境界。
答案:错误
解析:错误。最高境界是“奉献社会”(教材第四章),服务群众是基本要求,奉献社会强调无私贡献,如李冰治水服务社会的事例。
单选题(3 道)
1.某机关单位后勤部门两名工勤人员因办公用品分配问题发生争执,影响了日常工作秩序。部门负责人了解情况后,耐心沟通协调,引导双方换位思考,最终达成一致意见。这一过程主要体现了道德的哪种功能?
A. 调节功能 B. 认识功能 C. 教育功能 D. 服务功能
答案:A
解析:道德的调节功能是指通过评价、沟通等方式,调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化解矛盾。题干中通过协调解决争执,符合调节功能的定义,故 A 正确。认识功能侧重道德对社会关系的反映,教育功能侧重引导行为规范,服务功能侧重满足社会需求,均与情景不符。
2.在机关单位设备维护工作中,工勤人员长期通过协作完成复杂维修任务,逐渐形成了 “分工配合、互相监督” 的工作规范。从道德起源理论来看,这种规范的形成主要与哪种理论相符?
A. 神启论 B. 劳动起源论 C. 天赋论 D. 情感论
答案:B
解析:劳动起源论认为道德起源于人类的劳动实践,在协作劳动中形成的社会关系是道德产生的基础。题干中工勤人员在协作维修(劳动实践)中形成工作规范,符合劳动起源论,故 B 正确。神启论强调神的意志,天赋论强调先天本能,情感论强调情感冲动,均不符合情景。
3.某机关食堂工勤人员为提升餐饮服务质量,主动学习食品安全知识、钻研烹饪技巧,坚持每日清洁厨具并记录食材新鲜度。其行为主要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哪项要求?
A. 敬业 B. 诚信 C. 友善 D. 爱国
答案:A
解析:敬业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个人层面的要求,指对工作认真负责、精益求精。题干中工勤人员钻研技能、坚守岗位规范,符合敬业的内涵,故 A 正确。诚信侧重诚实守信,友善侧重人际关系,爱国侧重对国家的情感,均与情景不符。
多选题(3 道)
1.机关事业单位定期组织工勤人员开展职业道德培训,通过案例分析帮助大家认识 “什么是正确行为”;设立 “道德模范岗” 发挥示范作用;在工作中倡导 “互相帮助、主动服务” 的氛围。这些举措分别体现了道德的哪些功能?
A. 调节功能 B. 认识功能 C. 教育功能 D. 惩罚功能 E. 服务功能
答案:BCE
解析:“通过案例分析认识正确行为” 体现认识功能(帮助理解行为标准);“道德模范岗示范” 体现教育功能(引导行为规范);“倡导互相帮助、主动服务” 体现服务功能(满足社会需求)。调节功能未在情景中体现,惩罚功能不属于道德功能(属于法律范畴),故 BCE 正确。
2.某机关单位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开展 “文明服务窗口” 创建活动,要求工勤人员做到 “热情接待群众、如实反馈问题、耐心解答疑问”。这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道德建设的哪些引领作用?
A. 引导个人道德修养 B. 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C. 推动国家文明进步 D. 替代法律规范作用 E. 保障经济高速增长
答案:ABC
解析:“要求工勤人员规范服务” 引导个人道德修养(A);“文明服务窗口” 提升群众满意度,促进社会和谐(B);整体活动推动单位乃至社会文明进步(C)。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能替代法律(D 错误),与经济高速增长无直接关联(E 错误),故 ABC 正确。
3.在长期的机关后勤保障工作中,工勤人员逐渐形成了 “节约资源、爱护公物、服从安排” 等行为准则。从道德起源角度看,这些准则的形成受到哪些因素影响?
A. 劳动实践 B. 社会关系形成 C. 文化传统积淀 D. 个人意志决定 E. 自然环境变化
答案:ABCE
解析:后勤保障工作属于劳动实践(A),人员协作形成社会关系(B),“节约资源” 等准则受文化传统影响(C),资源状况等自然环境也会影响行为规范(E)。道德起源是社会现象,并非由个人意志决定(D 错误),故 ABCE 正确。
判断题
1.在封建社会,“忠君孝亲” 是重要道德规范;在社会主义社会,“爱国敬业” 成为核心道德要求。这说明道德在不同阶级社会中具有不同内容和标准,体现了道德的阶级性。
答案:正确
解析:道德具有阶级性,不同阶级、不同社会形态的道德会因经济基础和阶级利益不同而存在差异。题干中不同社会的道德规范差异,正是阶级性的体现。
2.某机关单位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工勤人员日常考核,要求在服务群众时践行 “友善”“诚信” 等要求,这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当代道德建设的核心引领作用。
答案:正确
解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道德建设的灵魂,为道德实践提供方向指引。题干中将核心价值观融入考核和服务要求,符合其引领作用的内涵。
3.机关单位工勤人员若违反 “按时完成工作任务” 的道德要求,会受到同事批评和自我反思;若违反《劳动合同法》相关规定,则会受到法律制裁。这说明道德和法律一样,都依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答案:正确
解析:道德主要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个人自觉维系;法律才依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题干中道德违规的后果(批评、反思)与法律制裁的本质不同,故该说法错误。
来源:博羽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