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0天产蛋率仅70%?!揪出“吃空饷”的鸡,止损增效有妙招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8-05 09:30 1

摘要:郭老师最近接到一个棘手的案例:某鸡场180日龄的蛋鸡迟迟达不到产蛋高峰,产蛋率卡在70%-80%之间。鸡舍内闷热异常,视频中鸡只浑身沾满水珠——这是严重热应激的信号。更糟的是,鸡群里还“潜伏”着一批不干活、白吃料的“懒鸡”,它们要么不下蛋,要么隔天下蛋,甚至还

郭老师最近接到一个棘手的案例:某鸡场180日龄的蛋鸡迟迟达不到产蛋高峰,产蛋率卡在70%-80%之间。鸡舍内闷热异常,视频中鸡只浑身沾满水珠——这是严重热应激的信号。更糟的是,鸡群里还“潜伏”着一批不干活、白吃料的“懒鸡”,它们要么不下蛋,要么隔天下蛋,甚至还产出“太阳蛋”、“炭烧蛋”(可能是异常色斑或形状)、“软皮蛋”甚至“无壳蛋”。如何精准揪出这些“害群之鸡”?郭老师给出了火眼金睛的识别方法:

三步挑出“白吃鸡”,省下饲料钱:

冠貌识“假”: 警惕那些鸡冠又大、又厚、又硬、挺立不倒的母鸡。这种异常发达的鸡冠往往是“假母鸡”(内分泌紊乱、不产蛋或产蛋极少)的标志,优先淘汰。

摸骨知产: 伸手摸鸡的耻骨间距(位于肛门下方两侧)。正常产蛋鸡耻骨间距应宽松,能轻松容纳三指以上。那些只能勉强塞进两指的鸡,产蛋能力极低,坚决淘汰。

观色测温: 留意那些眼圈特别红、脸特别红的鸡,以及腿部温度摸起来比正常鸡偏高的鸡。这些都是体内代谢异常(常与炎症、脂肪堆积有关)、产蛋性能低下的信号。

“笨办法”与专业选择:

记号追踪: 如果以上特征难以把握,可用最“笨”但有效的办法——给疑似鸡做标记(如脚环、翅标),连续观察数日。那些被标记后仅偶尔产一枚蛋的鸡,也绝无保留价值。记住:以当前高昂的饲料成本,一枚零星蛋根本赚不回它吃掉的本钱!

求助专业队: 对于大型鸡场,聘请专业的“挑鸡队”效率更高、更省心。他们将利用丰富经验快速精准识别低产鸡。

解剖揭秘:病灶藏在哪?

淘汰的低产鸡经解剖,发现惊人一致的问题:

“胖”是原罪: 腹腔内堆积着厚厚的脂肪,大部分患有卵黄性腹膜炎(卵黄掉入腹腔引发严重炎症)。

输卵管“堵车”: 关键问题在生殖系统!要么是输卵管的起始端(漏斗部)形成囊肿,要么是腹腔其他部位出现囊肿。正是这些囊肿阻碍了卵泡顺利进入输卵管,卵黄只能“迷路”掉入腹腔,引发腹膜炎和疼痛,导致鸡不愿进食、产蛋骤降。

卵巢“干着急”: 令人无奈的是,这些鸡的卵巢发育往往良好,卵泡源源不断成熟,却因“入口”被堵而无法进入正轨,最终酿成灾难。

揪出真凶:衣原体感染是主谋?

郭老师结合解剖结果进行关键判断:

排除传支: 输卵管没有出现“盲端”或“盲变”(这是早期生殖道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的典型病变)。因此,基本可排除传支是主因。

图1 脂肪多

图2 腹膜炎

锁定衣原体: 腹腔内发现的囊肿,高度指向禽衣原体感染。衣原体会引发输卵管炎和腹腔慢性炎症,导致囊肿形成。郭老师建议最终通过实验室(如PCR检测)确诊衣原体。

恶性循环:脂肪、炎症与低产

至此,低产之谜被层层揭开:衣原体感染(或其他类似病原) ➔ 输卵管/腹腔炎症囊肿 ➔ 卵黄“迷路”掉入腹腔 ➔ 引发严重腹膜炎和疼痛 ➔ 鸡采食下降、活动减少 ➔ 多余能量转化为脂肪堆积 ➔ 鸡冠等第二性征因内分泌紊乱反而红润发达(假象) ➔ 产蛋性能一落千丈。

止损增效,刻不容缓:

精准淘汰: 立即行动,严格依照“冠、骨、温、色”四法或记号法,将低产、停产鸡坚决淘汰。这些鸡每多吃一天料,都是纯亏损。

实验室诊断: 采集病料送检,明确是否为衣原体或其他病原(如滑液囊支原体也可能导致类似囊肿),为精准用药提供依据。

改善环境: 重中之重是解决热应激!加强通风降温(湿帘、风机),确保饮水清凉充足,调整饲喂时间(避开高温时段),在饲料或饮水中添加抗应激剂(如VC、电解质)。

科学管理: 优化饲料营养(特别是优质蛋白质和钙磷平衡),做好生物安全,定期清理消毒,减少病原传播机会。

科普小结:

180天产蛋率低迷,鸡只“汗流浃背”,畸形蛋频出,这是鸡群发出的强烈求救信号!背后往往是热应激与低产鸡问题(尤其是衣原体等感染引发的生殖系统病变) 的双重打击。养殖户需炼就“挑鸡慧眼”,果断淘汰“白吃鸡”,同时务必改善鸡舍环境,积极寻求实验室诊断精准用药。唯有如此,才能及时止损,帮助鸡群重回高产轨道,保障养殖效益。记住:养蛋鸡,效益藏在每一只健康高产鸡和每一度精准控制的舍温里。

来源:郭良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