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群人 一辈子 一件事:记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摆渡者”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8-05 09:56 1

摘要:2011年6月26日,《光明日报》在头版显著位置发表了一篇名为《一群人 一辈子 一件事——记奋战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线的中共中央编译局优秀翻译家群体》的报道。文中高度评价了老一辈翻译家们“板凳甘坐十年冷,文章不写半句空”的治学精神。它描绘出的不仅仅是一幅始终

2011年6月26日,《光明日报》在头版显著位置发表了一篇名为《一群人 一辈子 一件事——记奋战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线的中共中央编译局优秀翻译家群体》的报道。文中高度评价了老一辈翻译家们“板凳甘坐十年冷,文章不写半句空”的治学精神。它描绘出的不仅仅是一幅始终与民族命运同频共振的知识分子群像,更传递出一种跨越时代、历久弥新的强大精神力量——那是将毕生心血倾注在真理传播事业上的执着,是用生命丈量思想高度的坚守。

转眼间,又十几年过去了,那群人中有人已经离开了我们,但冥冥中的那股精神力量从未远去。当我们走进图书馆,指尖划过《马克思恩格斯全集》那烫金的书脊;当我们每每读到前沿的学术文章,看到专家学者们又引用了最新的编译成果;当我们看到莘莘学子捧着《共产党宣言》认真研读时专注的侧脸……我知道“那群人”一直在我们身边。

那是一群真正的追光者,手握真理的火把,在思想的旷野上笃行不辍,为后来者照亮前路。我曾以为他们的故事始于北京西单西斜街的胡同深处——那个并不十分显眼的建筑群里。直到有幸拜访过年逾九旬的老前辈,才知道这份事业的源头要追溯到更远的地方:延安窑洞里彻夜不熄的油灯,西柏坡土房中沙沙作响的钢笔,而最重要的是从战火纷飞的年代便深植于他们心中,对信仰的那份执着与坚持。他们中的许多人放弃了国外优渥的生活条件毅然归国,有人隐姓埋名数十载,有人翻译、校订稿件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那些泛黄的手稿上,既有对文字逻辑的极致追求,也浸染着岁月的痕迹,就像他们的人生,从来不计较个人的得失,却把时代重任浓墨重彩地刻进年轮。

2025年,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的专家们完成了国家出版基金项目“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编译口述史”丛书的编纂工作,近期已由中央编译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该丛书生动再现了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编译者们的感人故事,记录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百年传播的艰辛历程,深情缅怀了一代代编译人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作出的不可磨灭的贡献,为新时代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凝聚起砥砺前行的磅礴力量。后续,我们将以调研、访谈等多种形式为读者全方位介绍本套丛书,敬请期待。

来源:近现代史论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