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为深入推进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大众化传播,进一步提升公众参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积极性,近日,生态环境厅、共青团四川省委联合开展“美丽中国,志愿有我—绿动青春四川高校生态环境志愿行动”,面向全省高校征集生态环境志愿服务科普宣传文化作品。活动发出后,得到了省内各高校志
为深入推进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大众化传播,进一步提升公众参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积极性,近日,生态环境厅、共青团四川省委联合开展“美丽中国,志愿有我—绿动青春四川高校生态环境志愿行动”,面向全省高校征集生态环境志愿服务科普宣传文化作品。
活动发出后,得到了省内各高校志愿服务团队的广泛关注和积极参与,前期共收到科普产品类、生态环保宣讲类、文化演艺类等99个作品的申报材料,经初评、复评等程序共选出10个优秀作品。
科普生态环保知识
融合创意文化元素
和小编一起
来看看优秀作品有哪些吧~
生态环保宣讲类
01
从红色记忆到绿色发展:中国铁路与生态文明建设的交响
推报单位
西南交通大学
作品介绍
作品以“青言青语”的青春化表达为特色,突出青年视角与铁路精神的交汇,通过生动讲述展现铁路人在绿色发展中的担当作为,讲述新时代中国青年在生态文明建设进程中建功立业的感人故事。
02
“SAY”!青年环保行动
推报单位
电子科技大学
作品介绍
“SAY”!青年环保行动由电子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发起,以“科技基石(Smart Technology)+新潮科普(Attractive Science)+青年回响(Youthful Echo)”为核心架构,将前沿科创、科普宣传与社会实践有机联动,构建产学研深度融合的立体化环保实践体系。
03
《蜀道通古今,生态连未来》
推报单位
西华师范大学
作品介绍
作品紧扣“蜀道通古今,生态连未来”主题,以千年蜀道为叙事主线,深度挖掘其蕴含的生态密码与文明回响,展现蜀道在历史演进中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智慧,以及当代生态保护实践成果。
04
双碳路上的青春星光:后3060时代的生态想象——成都理工大学博物馆·沉积地质研究院气候变化科普项目
推报单位
成都理工大学
作品介绍
项目聚焦全球气候变化,致力于用科学严谨及生动形象的方式,将深奥的地球系统科学转化为直观易懂的知识,深入浅出地阐释我国双碳战略的战略内涵和行动路径。
科普产品类
01
表象之下:生态之殇
推报单位
阿坝师范学院
作品介绍
作品采用“废弃物直接转化为艺术语言”的创作逻辑,践行“零废弃艺术”原则,将废弃物转化为生态警示载体,通过“美丽表象 vs 残酷现实”的强烈对比,揭露人类对自然的双重态度:对外部环境的赞美与对内部生态的漠视。
02
墨韵新生——书法科普文创时装
推报单位
西华师范大学
作品介绍
大量废弃书法纸因书写瑕疵被闲置,而保温袋难以回收处理,造成资源浪费、加重环境负担。“墨韵新生”团队将二者结合,通过创意设计,既实现环保再生,又让书法文化以穿戴艺术的形式融入现代生活。
03
“小手牵大河,共绘绿色梦”稚青花火儿童爱河护河志愿服务项目
推报单位
成都文理学院
作品介绍
项目开发“志愿团队智能伙伴——护水汪”产品,集成NFC感应与语音交互功能,在对互动钟实现环保知识科普;开展“垃圾置换艺术”,用河道垃圾可兑换1小时墙绘体验,将环保实践融入当地老街墙绘创作;开发“河流故事盒”本土教具,将蒲江船工号子、古法捕鱼技艺等非遗文化融入生态环保宣讲课堂,在文化传承中建立河流保护意识。
04
生“态”邮路——“绵州”志愿图鉴
推报单位
绵阳城市学院
作品介绍
将志愿服务、绵阳标志性景点与生态环保元素融合,设计出可种植的种子明信片,种子镶嵌于明信片,赋予其可种植属性,寓意环保行动的延续与生长,通过新颖的形式传播环保理念,引导大众投身美丽四川建设。
文化演艺类
01
《卵石映生态·非遗薪火传》
推报单位
资阳环境科技职业学院
作品介绍
作品聚焦沱江,通过资阳环境科技职业学院师生一行与非遗卵石工艺大师黄栋梁的沟通交流,展现近年来沱江生态环境的转变。
02
原声民歌表演唱《水西谣》
推报单位
成都艺术职业大学
作品介绍
通过现代声景艺术与非遗音乐元素的跨时空对话,构建起“历史叙事-自然意象-人文情感”三位一体的音乐空间,以自然声效展现水西大地的生态音景。
纵深推进规范执法与精准监管!2025年第二期全省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干部培训班举办
守护一江碧水 写好绿色答卷(四川新闻联播)
媒体纵览|《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审查和碳排放评价办法》修订印发、新版绿色金融支持项目目录出炉、世运会期间鼓励绿色集约出行
来源:四川环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