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电影《爱在日落黄昏》中有这样一句台词:“我们不能选择怎样出生,但我们可以选择怎样生活,怎样老去。”
人越淡,世界就越简单,就越顺溜。
在电影《爱在日落黄昏》中有这样一句台词:“我们不能选择怎样出生,但我们可以选择怎样生活,怎样老去。”
一个人经历得越多,就会慢慢发现,真正的成熟不是对抗,而是能够与外界和谐共振,不被尘世喧嚣打乱了内心的平静。
一个人最高级的活法,就在于一个“淡”字。
01
淡得失
白岩松曾在个人大型主题演讲的互动环节中,被一位观众问道:“随着时间的推移,已经开始有人不熟悉您了,这是不是您过时的一种表现呢?”
白岩松听后,不但没有生气,反而微笑着答道:每一个人都会过时,有一篇文章中说过,如果你了解历史就会知道,500年的历史在教科书当中,有时候半页都不到。一个人更是如此,过时再正常不过了。
《红楼梦》中有这么一句鉴言:“人这一辈子,无非就是个过程,荣华花间露,富贵草上霜,生不带来,死不带去。”
人生就是一趟修行,越修到最后,就越会发现,其实人来人间一趟,修的是心,修的是一颗能够用宽容的眼光,去看待世间万事万物的菩提之心。
很多时候,人常常执拗于各种得失,患得患失,终日郁郁寡欢。
但你知道吗?
有些东西抓得越紧,反而流失得越快。就像是手中的沙,握得越紧,从指缝中滑落得越多。
作家冯唐说:“如果实在放不下的时候,去趟重症病房或者墓地。你容易明白,你已经得到太多,再要就是贪婪。”
生命中的一些馈赠,都是有期限的。一旦时间到了,上天就会默默地将这份礼物收回。你所要做的,不是企图再次拥有,而是要学会慢慢释怀,淡然地接受它的消失。
所以,我们要允许一切发生。人生的旅程不过是寒来暑往,人生的风景不过是山川湖海,我们终究只是岁月的行者,又何必眷恋呢。
得之我幸,失之我命。
学会看淡得失,人生才能像月光漫过青石小巷,不追逐云的脚步,不挽留坠落的星子,只将每一缕清辉织成柔软的纱,轻轻裹住时光的褶皱,让过往的遗憾都化作苔痕间闪烁的碎银,在静谧的夜里温柔生光。
02
淡情绪
季羡林和臧克家曾经在一家小饭馆吃饭。
在吃饭的时候,季羡林帮忙扶起了一个摔在地上的孩子。但是,孩子的母亲却以为是季羡林欺负小孩,还一个劲地骂季羡林:“一个大人干嘛欺负小孩,要是我儿子受伤了,跟你没完。”
旁边的顾客实在是看不下去了,便帮季羡林作证,回击了那个女人:“是孩子自己摔倒了,这位先生好心帮你扶起他,你不问青红皂白就乱骂人呢?”
事后,臧克家问季羡林:“你明明被误解了,她骂你,你为何不还嘴?”季羡林笑着说:“大家都看着呢,我何须解释。”
《菜根谭》里有一句话:“风来疏竹,风过而竹不留声;雁度寒潭,雁过而潭不留影。故君子事来而心始现,事去而心随空。”
一个人,最大的智慧,就是从不将情绪挂在脸上。在遇到任何不顺心的事情时,都懂得驾驭情绪,用最好的状态去解决问题,从来就不会内耗和消耗自己。
前段时间的热播剧《蛮好的人生》中的胡曼黎。
从一个中专毕业的普通保险员,到成为年入百万的金牌保险代理人。她一路上遭遇了无数的白眼和冷嘲热讽,但她始终保持一颗平和的心态,一步步稳扎稳打,成为了行业里面无可替代的翘楚。
曾经看到过一句话:“每个牛人都要有个稳定的内核,这样在宇宙间才不易被风吹散。”
一个人的情绪越稳定,内核就稳定,所散发出来的磁场也就越发强大。只有情绪稳定了,才能任尔东西南北风,我自泰然处之,岿然不动。
03
淡社交
心理学上,有一个名词,叫做“社交电池”。
顾名思义,每一个人的社交容量都是有限的。我们所进行的每一次对话,做出的每一个表情,都是在无形地消耗我们的电量。
其实,很多时候,生活中大部分的社交都是无用的。但大多数的人,都在为了社交而社交,只忙着和世界推杯换盏,渐渐地在灯红酒绿中迷失了自我。
然而,一段能够维系长久的关系,一定不是过分亲密,也不是过分的疏远,而是像淡淡的白开水一样,既有澄澈透明、毫无杂质的纯粹,能在喧嚣尘世中为彼此留一方静谧的净土;又有温润柔和、不疾不徐的暖意,于无声无息间浸润着对方的心田。
红学家周汝昌和张伯驹,两个人相识于燕京大学。一次偶然的机会,两人因《红楼梦》结缘,从此成为忘年之交。
张伯驹家藏书丰富,周汝昌常常去‘蹭书’。
张伯驹明知周汝昌到访,却也不去相迎和寒暄,只是埋头做自己的事情。周汝昌从不放在心上,自顾自地找寻自己喜欢的书籍,也心照不宣地看起书来。等到看书完要走后,周汝昌也不会刻意去告别。
两个人之间永远保持着最纯粹的社交距离,既不过分生疏也不过分热情,回归到了最自然的相处状态。
周国平曾经说:“人生有三种境界,最低境界是平凡,其次是超凡脱俗,最高境界是返璞归真后的淡然。”
社交的最高境界,其实也是淡然。
与其绞尽脑汁涌入人潮,做一些让自己不舒服不自在的事情。倒不如将时间交还给自己,静静地在一隅土地里,低调地做自己。
对的人,你们不必说太多,站在那里,早已无声胜过有声。
当生活不再充斥着虚假的繁荣和喧嚣,你的内心会变得越来越宁静,越来越舒坦。从此,每走一步,都携带着清风,步步轻盈舒缓。
04
杨绛先生说:“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
学会淡化得失,坦然释怀生命中的所有,放下那个顽固且执拗的自己,修得一颗豁达乐观之心。
学会淡化情绪,平和地接纳生活中的波澜,抛却那个容易内耗且多疑的自我,修得一颗自在从容之心。
学会淡化社交,于喧嚣中找到一个清净之地,舍去那个刻意且刻意逢迎的自己,修得一颗安宁静雅之心。
来源:老崔这碗汤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