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不是学区房,而是父母的认知和三观湖北省黄石市阳新县,18岁的陈杰以理科669分的优异成绩被北京大学录取,并在近日收到了北大的录取通知书。
教育最贵的资源
不是学区房,而是父母的认知和三观湖北省黄石市阳新县,18岁的陈杰以理科669分的优异成绩被北京大学录取,并在近日收到了北大的录取通知书。陈杰是他所在的镇上,11年来第一个考入清北的孩子。拿到通知书后,他立马和母亲分享了这份喜悦,母亲何木珍不禁喜极而泣。随后陈杰又想尽快让父亲也知道这个好消息,在得知父亲一大早就去送快递后,他急忙带着通知书赶去了父亲工作的地方。快递站点,父亲陈世兴刚送完快递回来,炎热的夏天里,这位爸爸的皮肤晒得黝黑。当从儿子手里接过北大录取通知书后,他难掩激动,尽管早已知道了录取结果,却还是有种“美梦成真”的感觉,还跟儿子开玩笑让“掐自己一下从梦中醒来”。和世间很多父亲一样,陈世兴是一个不善言辞的爸爸,他小心翼翼地翻看着那份通知书后,热泪盈眶地给了儿子一个大大的拥抱,随即说道:“儿子辛苦了。”给孩子最好的托举
是无条件支持和高质量陪伴
心理专家张怡筠曾说过:“父母存在的最大意义,不是给予孩子舒适和富裕的生活。而是当你想到你的父母时,你的内心会充满力量,会感受到温暖,从而拥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和能力,以此获得人生真正的乐趣和自由。”
陈杰刚上初中不久,就在物理学科上展现出了过人的天赋,在父母和老师的鼓励下,他立志将来要投身航空事业。高中期间,他一边备战冲刺高考,一边用长达15个月的时间准备物理竞赛,耗费了不少精力,可他依然在高考时取得了669分的高分。备赛期间,因为环境的限制,他大多时候只能依靠自学和有限的校外培训。看到儿子为了竞赛停课,母亲何木珍甚是担忧,好多天都焦虑得寝食难安。但她也清楚儿子的决心,所以全家人最终都选择了全力支持孩子,甚至也做好了将来让孩子复读的心理准备。“所有的孩子出生都是平等的,没有人会说话、数数、读书或写字,但这些孩子在进入幼儿园时却是不平等的。
差异的原因在于,他们的父母是尽力培养他们,还是仅仅看着他们长大而已。”
所谓“尽力培养”,最关键的要素就在于尽己所能,通过高质量的陪伴,全力支持孩子的梦想,给予孩子足够的勇气,托举孩子奔赴美好的未来。陪伴不是监督,而是共同成长;支持不是纵容,而是信任和鼓励。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父母的支持和陪伴就像阳光和雨露一样,不可或缺。无条件支持不是无原则地溺爱,而是无论孩子成功或失败,都坚定地站在他们身后。在理解孩子的基础上,给予他们试错的空间。高质量陪伴不是简单的堆砌时间,而是全身心投入,与孩子进行心灵上的沟通,成为孩子前行路上最坚实的后盾。真正好的教育,往往需要父母根据孩子的成长阶段调整教育方式。比如在孩子年少时,父母可以陪孩子一起读绘本、玩游戏,通过肢体接触和语言互动建立安全感;小学阶段,父母可以陪着和孩子一起做手工,教孩子做家务,学着独立,也能在合作中培养默契;青春期时,陪伴更多是倾听,放下家长的权威,做孩子的“树洞”,陪着孩子一起建立人生的目标,做出成长的规划,鼓励孩子大胆去尝试,支持他们一步步往前走。始终相信,世间没有那么多横空出世的奇迹,有的只是无数父母在背后的奋力托举。教育路上,家长用什么样的方式浇灌孩子成长,将来就会收获什么样的果实。一个家庭最高级的炫富
就是养出懂得感恩的孩子王符说:“生活需要一颗感恩的心来创造,一颗感恩的心需要生活来滋养。”一个人若懂得感恩,不管经历了什么,无论身处顺境还是逆境,都能一步一个脚印,把自己的路越走越宽。感恩,是做人最珍贵的品质,是处世最有力的底牌,也是一个家庭最高级的炫富。陈杰一家的故事在网上流传后,不少网友感叹:看了这个孩子的言谈和思想,比他的优异成绩更可贵的,是他内在的品质,是那颗时刻懂得体谅父母、知恩报恩的心。这些年里,陈杰从未忘记父母的操劳。因为深知父母赚钱不易,从小他就十分懂事,一次外出学习培训,母亲特意额外给了他600块钱,让他拿去用。可他只花了30块,其他钱全部省了下来,回家后又还给了母亲。他从小很喜欢打乒乓球,但是当父亲提出要送给他一副球拍时,他为了省钱也拒绝了。他表示,在学习的过程中,爸妈就是他努力的动力,只要懈怠的时候就会想到他们在辛劳,然后就会收获力量继续拼搏。提到父亲的工作,陈杰坦言称,父亲每天五点多就起床,晚上才回家,比自己想象的要辛苦很多。拿到北大录取通知书后,他坚定地说:“等我以后有出息了,一定不会让他们这么累。”来源:常春藤亲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