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进行时|“艺耕乡野队”实践团:艺绘乡野,青春赋能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8-05 18:45 2

摘要:在国家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时代背景下,《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5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要推动乡村特色文化产业发展,加强乡村文化资源挖掘利用,北京市也积极响应并出台系列政策支持乡村文化振兴实践。

在国家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时代背景下,《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5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要 推动乡村特色文化产业发展加强乡村文化资源挖掘利用,北京市也积极响应并出台系列政策支持乡村文化振兴实践。

北京市平谷区马昌营镇作为“全国文明村镇”,拥有优美的自然风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与良好的发展基础。为进一步提升村镇影响力、推动产业升级、激活文化活力,当地政府希望 引入艺术元素,整合村镇资源,探索农文旅融合新路径,实现乡村振兴的新突破。

实践内容

2025暑期社会实践

七月的马昌营镇,稻浪翻涌间藏着夏日的热忱,田埂地头里跃动着青春的身影。华北电力大学艺耕乡野队的5名学子,带着画笔与镜头、问卷与创意,在平谷区的乡土大地上铺开了一幅“ 艺术赋能乡村振兴”的生动长卷。

活动伊始,团队便以魏辛庄村为起点,在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的非遗展台前驻足。指尖拂过传统编织的纹路,耳畔听着老手艺人的故事,古今农耕文明的对话在此刻悄然展开。随后,队员们带着精心设计的问卷走进十余户村民家中,炕头的拉家常里,既有老人对非遗传承的牵挂,也有农户对种植技术的渴求。“把剪纸纹样印在桃盒上,说不定能卖个好价钱”——队员们将已有的成功案例化作贴心建议,让 “ 认知乡村” 与 “传递思路”在烟火气中同步生长。

暑期社会实践◆◆◆

田埂间的课堂永远充满惊喜。在前芮营村的有机农场,队员们跟着农户辨认油桃与毛桃的叶片差异,记下蔬菜成熟的纹路密码,才懂 “务农需知农”的深意。

魏辛庄的田间,镜头成了最好的笔记,晨光里弯腰除草的背影、掌心磨出的老茧、果实上的露珠,都被定格成“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鲜活注脚。这些带着泥土气息的观察,让书本里的农耕知识长出了触手可及的模样。

助农直播的镜头对准挂满枝头的平谷大桃,青春的声音便成了最好的吆喝。队员们先学直播话术、练剪辑技巧,再钻进桃园直播间,把“有机种植”的细节讲得透亮,将农户的故事说得动人。抖音里的生长短视频、公众号里的农场故事,让双营有机农场的果蔬香飘出了马昌营,两场直播掀起的“盛夏热”,是知识变现的喜悦,更是青春助农的实效。

更动人的是文化的 生根发芽。排练场里,《稻香》的合唱声与村民的笑声交织; 设计图上,镇域IP“马文文”“马明明”变身为冰箱贴上的乡土符号,日历里的四季风景,环保袋上的赶集身影,让乡土记忆有了可触的模样。队员们钻进档案室, 把泛黄的村志化作《马昌营的文明蜕变》话剧里的台词,让老桃农的谚语成了漫画《果林防火记》的脚本。连圪塔头村的民宿也换了新颜,老犁变装饰、故事写成卡,“团建主题民宿集群”的蓝图里,藏着让乡愁落地的巧思。

耕乡野队实践团

华北电力大学艺耕乡野队以青春为笔、艺术为墨,在平谷区马昌营镇的乡土画卷上写下了 “赋能”“共生”的注解。这场跨越校园与乡村的实践,不仅让艺术之花绽放在田垄之间, 更让青年力量融入乡村振兴的脉络......

它证明:

当创意扎根大地

当知识对接需求

便能催生出文化传承的新路径

产业发展的新动能

为乡村振兴注入

既有温度又有深度的青春答卷

实践感悟

2025暑期社会实践

这次实践让我深刻体会到,艺术赋能乡村振兴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要让创意真正扎根乡土、融入生活。当看到自己的付出能为乡村带来实实在在的改变,这种成就感远胜过任何理论知识的积累,也让我明白了当代青年应有的责任与担当。

——姜雨欣

在与乡村的深度接触中,我懂得了乡村振兴需要的不只是热情,更要找准需求、用对方法。无论是文化传播还是产业助力,都要站在乡村的角度思考,这种换位思考的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是这次实践给我最宝贵的礼物。

——高文璨

实践让我发现,乡村蕴藏着无穷的文化宝藏,非遗技艺、农耕故事、红色记忆都是值得深挖的财富。而我们要做的,就是用创新的方式让这些宝藏“活”起来,这种对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理解,将影响我未来对文化价值的认知。

——窦建琦

大学生的创意与乡村的需求碰撞出的火花,不仅能为乡村发展注入活力,也让我们在服务中实现了自我成长。这种双向赋能的过程,让我对“学以致用”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熊成虎

这次实践让我明白,乡村振兴是一场需要久久为功的事业。无论是文创设计还是活动策划,只有真正贴合乡村的长远发展,才能产生持续的价值。这也让我树立了更长远的眼光,学会用发展的思维看待问题、贡献力量。

——叶厚麟

艺术赋能乡村振兴从来不是单向的给予,而是一场双向的成长——学子在土地里读懂中国,乡村在创意中焕发新生。愿这份扎根大地的热忱,能成为他们未来人生里最珍贵的底色。

—— 季泱帆老师

来源:京津冀消息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