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出创新发展“加速度” 上半年滨海新区科技工作成绩单“出炉”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8-06 14:12 2

摘要:聚集创新要素,留住创新人才,尝试创新政策,促进创新发展。今年上半年,滨海新区持续践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科技创新促进产业焕新,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在科技工作领域形成了一批掷地有声的成果。

津滨海讯(记者 牛婧文 报道 胡义和 摄影 )聚集创新要素,留住创新人才,尝试创新政策,促进创新发展。今年上半年,滨海新区持续践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科技创新促进产业焕新,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在科技工作领域形成了一批掷地有声的成果。

1—6月,全区新增获批3家全国重点实验室,形成了以7家全国重点实验室、4家海河实验室、3个国家级创新中心为引领的“重点实验室+创新中心+工程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自主创新体系。同时,获批新药临床试验8项、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35项。全区技术合同成交额预计突破425亿元。84项成果入选2024年度市科学技术奖,占全市42%。生物医药(中医药)产业链链上企业规上工业产值达到319.37亿元,同比增长13.41%。这些亮眼的数据显示出滨海新区作为创新引擎所释放出的强大动能。

抢抓机遇 提升牵引力

今年上半年,滨海新区持续深化京津冀区域协同创新。伴随着“天津电子信息技术实验室”“天津信创产业创新中心”的相继揭牌,以及“绿色低成本酶法合成骨化二醇”等颠覆性技术创新项目获科技部立项等一批高质量成果的涌现,滨海新区积极融入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建设“一盘棋”的布局已经成型。与此同时,滨海新区联动北京怀柔科学城也取得了新成效。不仅与怀柔科学城召开年度联席会议,签署科技、产业、文旅等3项合作协议,更推动新区部分产教联合体促进中心与怀柔形成利益分享机制,吸引怀芯科技公司等注册落地华苑科技园。

在统筹推进滨城科创区建设方面,滨海新区一边着力提升滨海—中关村科技园建设能级,推动市18个部门发布《支持滨海中关村科技园高质量发展的工作举措》,助力北理工新能源与高性能制造实验室揭牌,全国最大“超大规模金属点阵结构多弧并行3D打印技术与装备”完成验收,以及吸引红印科技等国内龙头企业集聚落地。另一边,积极服务华苑科技园与天开高教科创园融合发展,仅在上半年就促成了北科大和天安博瑞、南开大学和赛象科技等“先使用后付费”合作案例12项;并推动了天开园孵化转化平台、南开大学新型生物能源催化研究院、国研时代等项目先后落地;牵头推动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基地建设,对接全国高水平项目50余个。

在争取战略科技力量布局方面,上半年,滨海新区支持中科院工生所、天津科技大学、津膜科技等单位在合成生物、生物基纤维、膜材料领域获批3家全国重点实验室;并推动新区25家市级重点实验室全部通过验收;推动10家院所获批2025年驻津院所高质量发展项目12项。此外,随着信创海河实验室成功研发信创自主移动机器人控制器;合成生物学海河实验室部署“合成生物制造食品核心数据库构建及应用”项目,并组织开展医药化工合成生物制造转化及产业应用等4个方向自主立项;细胞生态海河实验室“细胞与基因治疗中试平台”成功入选国家工信部首批重点培育中试平台名单;脑机海河实验室获批“天津市脑机接口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海河实验室作为天津版“国之重器”,正在渤海之滨乘风破浪茁壮成长。另外,滨海新区还积极与市科技局、生态城管委会共同组织“天津资源循环产业技术创新交流研讨会暨战略联盟筹建大会”,服务中资环先进技术研究院完成揭牌。通过支持重点实验室建设,服务中央驻津院所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建设海河实验室,主动服务中资环集团拓展板块业务等有效举措不难看出,滨海新区正在争取战略科技力量布局实现新跃升。

深化改革 提升新质创造力

今年以来,滨海新区积极促进新型研发机构发展。制定并印发落实2025年度滨海新区重大创新平台成果产业化实施方案,上半年新引进孵化企业70余家。通过持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北京大学(天津滨海)新一代信息技术研究院获批2个省部级研发项目,孵化引进3家科技企业;北京化工研究院天津科学试验基地获评国家工信部重点培育中试平台;天津科技大学发明专利荣获第二十五届中国专利银奖;国际生物医药联合研究院新引进企业项目40余个;国家超算互联网平台总用户量突破35万,上架超240款开源大模型及6500余款算力服务商品,覆盖100余个细分行业和科学计算,工业仿真、AI训练等1000余个应用场景。

通过打造全链条成果转化服务体系、深化开发区管理制度改革等有效举措,滨海新区推动改革试点工作见行见效。如今,“滨科荟”数字平台已启动成果转化垂直行业大模型开发。全区技术转移机构培育库达到96家。值得关注的是,天津科技大学通过开展科技成果资产单列管理和职务科技成果改革先行先试,其反哺学校科研经费已超3000万元。而同时,滨海新区也在推动将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项目鉴定工作移交开发区等创新措施,进一步探索区域协同飞地孵化、资产入股等新模式,推动落实职务科技成果资产单列管理、科技成果“先使用后付费”等创新政策落地见成效。

创新驱动 提升新质创新力

从南港绿色石化科创中心建设有效推进,到飞腾腾云S5000C荣获第八届“IC创新奖”,井芯微发布首款全链路国产化PCIe交换芯片……龙头企业对于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的带动作用不容小觑。为了进一步推动龙头科企做大做强,今年上半年,滨海新区聚焦信创、生物医药、新能源等重点领域,已获批17个创新联合体,并组织超百家企业申报天津市级猎豹企业。

除了龙头企业,支持中小科企加快培育也在滨海新区提升新质创新力的计划之内。上半年,区科技局推动天津科技大学、天津商业大学与多家在孵企业签订产学研合作协议,共建人工智能创新实验中心、联合科研平台等;而南滨科创园也迎来了正式运营,已注册企业超过40家,注册资本累计6000余万元;首期规模6000万元的天津芯火基金也已设立,聚焦集成电路早期项目开展投资。

从科技创新到产业焕新。上半年,滨海新区全力推动未来产业加快布局形成优势,并积极发挥“链长+链主”双牵引机制,全链条支持生物医药产业发展。以未来产业为例,滨海新区组织高新区聚焦核心芯片、脑机交互、细胞与基因治疗,经开区聚焦核酸药物、通用人工智能、特种烯烃衍生物,保税区聚焦生物制造、低空产业方向成功获批3个市级未来产业先导区,并印发了滨海新区打造未来产业创新高地2025年工作要点。可以预见到,一个因地制宜、布局合理的未来产业画卷已初步绘就。

做强服务 提升新质服务力

1至6月,滨海新区积极完善成果转化服务体系,大力发展科技服务业,着力引育一批科创服务机构。目前,全区共有32个项目获批市级科技服务业研发专项,争取资金1035万元。而为了更好地推动科创要素资源聚集,区科技局还聚焦金融赋能科技创新领域,推动天津农商银行滨海分行设立科技专营机构,与16家银行合作推广“创新积分贷”产品,累计为482家科技企业通过“创新积分贷”授信51.89亿元;联合滨海产业基金推动工银、交银在新区注册设立AIC股权投资基金。

此外,滨海新区还聚焦推动教科人三位一体发展和推进新时代科普工作等领域持续发力。上半年,已争取人才发展资金2025年计划资助项目661万元,选拔推荐40人申报科技部国家级人才项目;并做强辽宁石油化工大学石化产业研究院、天津大学滨海产业研究院,与新区企业累计建设21个研究生实践基地;实施8个新时代科普项目,开展各类科普活动20余场。

区科技局主要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滨海新区将聚焦强化战略科技力量,培育新质生产力继续发力;前瞻布局新兴产业,积蓄发展动能;加速科技成果落地,厚植创新优势;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提升创新能级。在渤海之滨,继续以实干为笔、创新为墨,书写下高质量发展的全新篇章。

本文来自【津滨海客户端】,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