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役不褪色!以“老兵农场”为犁,在乡土沃野深耕“共富粮仓”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8-06 15:15 1

摘要:炎炎夏日,骄阳似火。在自贡市自流井区荣边镇桂花村,一位穿着旧迷彩服的身影,正弯着腰仔细查看新翻的泥土。汗珠顺着他坚毅的脸庞滑落,滴入这片他决心深耕的土地。他就是荣边镇桂花村第一书记毛政权,也是一名有着15年军旅生涯的退役老兵。

炎炎夏日,骄阳似火。在自贡市自流井区荣边镇桂花村,一位穿着旧迷彩服的身影,正弯着腰仔细查看新翻的泥土。汗珠顺着他坚毅的脸庞滑落,滴入这片他决心深耕的土地。他就是荣边镇桂花村第一书记毛政权,也是一名有着15年军旅生涯的退役老兵。

端起致富碗,让乡亲共享发展甘甜

毛政权于1984年10月入伍,1998年8月转业到自流井区公安分局。2023年7月,已经56岁的毛政权主动申请下派,经组织批准到荣边镇桂花村担任第一书记。作为一名出身农村的老兵,他想为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尽一份心力。缘于这种情怀,他渴望在乡村沃土上探索出一条“产业兴旺 生态宜居”乡村共富之路。

老兵农场。自流井区退役军人事务局供图

桂花村紧邻乐自高速贡井出口,旭水河滋养着这片沃土。毛政权看准优势,带领桂花村股份经济合作联合社,在80余亩土地上播下了希望的种子——“老兵农场”生态种植采摘基地。

蓝图很美,如何让乡亲们真受益?毛政权和联合社想出了“金点子”,城里人想体验田园,村民有土地和手艺。

于是,“菜地租赁+村民代种”模式应运而生,他们整理出238块整齐的菜地。消息一出,反响热烈!短短时间内,238块菜地就被城里人认租一空,每块年租金200元,村集体有了“活水”。更妙的是,认租的城里人没空打理?没关系!村民可以“代种代管”,每块地一年600元代种费轻松赚取,还能顺带销售种子、化肥、农药,又多了一份收入。

老兵农场,就这样成了连接城乡的“金桥”。周末假日,城里人纷至沓来,采摘、游玩。更让村民乐开花的是,游客们走时,后备箱塞满了老乡家的土鸡、鲜果、蔬菜,销售额蹭蹭上涨!为了把产业做大做强,毛政权还牵头成立了四川兵耕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统一技术、管理、品牌和销售,让分散的“小农”抱团闯市场,风险共担,收益共享,真正让土地“生金”、乡亲“添财”。

端起稳定碗,家门口就业托起乡亲安心生活

见到外出打工的乡亲们背井离乡相当辛苦,毛政权心里不是滋味。“能让大伙儿在家门口把钱挣了,那才叫本事!”在老兵农场用工上,他立下规矩:优先本村村民,尤其是困难家庭和留守劳动力。土地流转有租金,合作入股有盼头,灵活“代种代管”更是把家家户户的小菜园也纳入了产业版图。一位留守妇女李大姐,靠给租户代管几块菜地,顾家赚钱两不误。老兵农场实实在在创造了一批“离土不离乡”的就业岗位,乡亲们在家门口就能凭力气和手艺,稳稳地端起装满收入的“饭碗”,日子过得安心又踏实。这份安稳,是毛政权最想送给乡亲们的礼物。

毛政权(左一)。自流井区退役军人事务局供图

端起金饭碗,技能与创新铸就乡村长远未来

毛政权的眼光看得很远,产业要兴旺,人才是关键。他深知,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老兵农场不仅生产果蔬,更成了培养新农人的“田间课堂”。他定期组织农业技术培训,手把手教乡亲们科学种植、生态管理,努力培养一批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农人,让大家端牢可持续的“金饭碗”。老兵农场的活力,早已超越春种秋收。依托热闹的“老兵俱乐部”,这里成了城里人感受乡村魅力的驿站,特色坝坝宴炊烟袅袅,研学活动笑语欢声,商务接待也络绎不绝。

走进毛政权的办公室,墙上的规划图清晰标注着毛政权的下步打算,盘活村里闲置的老屋,打造特色民宿;拓展劳务派遣和小微工程承接,将诚信务实的军人作风融入经营,“荣边味道”凭借过硬品质香飘四方;线上“农业体验”预约和电商销售渠道也要积极探索。老兵农场,正成为带动桂花村乃至荣边镇振兴发展的活力引擎,源源不断地引入客流、资金和商机,点亮乡村的未来。

毛政权深耕的土地。自流井区退役军人事务局供图

从青涩新兵到如今扎根泥土的“兵支书”,毛政权用汗水浇灌,以实干执笔,在桂花村80余亩的田园画卷上,奋力描绘着共同富裕的壮美图景。老兵农场的犁铧过处,翻滚的稻浪不仅是丰收的粮仓,更是他与乡亲们共同耕耘、牢牢端稳的“共富粮仓”。

人民网 赵祖乐

来源:金台资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