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河西走廊的广袤田野上,一抹鲜亮的“辣椒红”正成为张掖市高台县乡村振兴的生动注脚。从田间地头的翠绿欲滴到加工车间的红火忙碌,从本土餐桌的寻常滋味到全国市场的抢手货,高台辣椒已完成从“土特产”到“金招牌”的华丽转身,书写着一段“小作物”撑起“大产业”的振兴传奇。
在河西走廊的广袤田野上,一抹鲜亮的“辣椒红”正成为张掖市高台县乡村振兴的生动注脚。从田间地头的翠绿欲滴到加工车间的红火忙碌,从本土餐桌的寻常滋味到全国市场的抢手货,高台辣椒已完成从“土特产”到“金招牌”的华丽转身,书写着一段“小作物”撑起“大产业”的振兴传奇。
规模突围:从零星种植到集群发展
夏日时节的高台大地,辣椒种植带铺展成绿色画卷。南部山区的朝天椒缀满枝头,中部平原的板椒饱满厚实,北部滩区的线椒修长挺拔——这“南朝天、中板椒、北线椒”的三大种植带,是高台县立足资源禀赋画出的产业蓝图。2025年,高台县辣椒种植面积将突破6万亩,产量达3.6万吨,建成4个万亩镇、10个千亩村,带动3万户农户年均增收900元以上,较2024年的3.5万亩实现跨越式增长。
图为高台辣椒丰收。(资料图)郑耀德 摄
“以前种辣椒是‘看天吃饭’,现在跟着合作社干,从育苗到销售全程有保障。”南华镇种植户王建军的话道出产业变革。通过“四统一”管理模式(统一种苗、技术、标准、收购),高台县已建成10个标准化示范基地,育苗统供率超70%,机械化移栽覆盖率达80%。保银829、红龙23号等优质品种的推广,让亩均产量提升至600公斤,较往年增产50公斤,红彤彤的辣椒真正成为农户的“致富果”。
链条延伸:从鲜椒售卖到全链增值
在高台西部辣椒产业园的智能化生产车间里,新鲜辣椒经过清洗、切割、烘干等工序,变身辣椒粉、辣椒酱等产品,身价瞬间翻倍。这里正崛起西北地区最大的辣椒精深加工中心,年加工鲜椒能力突破5万吨,加工转化率提升至60%以上。
“我们不仅做初级加工,还提取辣椒素、开发保健品,把辣椒'吃干榨净'。”新疆昆仑红公司负责人介绍说,企业联合高校研发的辣椒碱提取技术,让每吨辣椒的附加值提升3倍以上。目前,高台辣椒已形成从初选、精选到精深加工的完整产业链,产品涵盖调味品、食品添加剂、保健品等多元体系,全产业链产值突破2.33亿元。
图为秋日的辣椒晒场。(资料图)郑耀德 摄
订单农业让产销无缝衔接。高台县4万亩辣椒实现“订单种植”,与保银集团、海天集团等企业建立稳定合作,供港辣椒、脱水辣椒等特色产品直供粤港澳大湾区,“高台辣椒干”更是凭借国家地理标志“双认证”,畅销川渝、两广等地市场。
科技赋能:从经验种植到智慧农业
“过去凭感觉施肥,现在手机一点就知道该浇多少水、施多少肥。”在骆驼城镇的智慧农业示范基地,物联网设备实时监测土壤墒情,水肥一体化系统精准供给,让老椒农们感叹“种地变智能了”。
这种变革源于高台辣椒研究院的技术支撑。该研究院联合甘肃省农科院、甘肃农业大学,每年试验示范50多个新品种,推动保银829、遵辣9号等优质品种覆盖率超90%。同时,针对机械采摘难题,与赛贝露、嘉宝机械合作研发的改进型收获机械,将破损率降低至10%以下,破解了产业发展的“卡脖子”问题。
社会化服务体系让小农户融入大生产。“保姆式托管”涵盖耕、种、管、收、售全环节,“菜单式服务”满足农户个性化需求,29家专业合作组织和30多名经纪人,架起了技术到田间、产品到市场的桥梁。
品牌引领:从地域特产到知名 IP
在2025年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上,“高台辣椒”展台前人头攒动,鲜红的辣椒制品与“中国辣椒种芯在高台”的标语相得益彰。通过参加全国农业品牌推介会、绿色有机食品博览会等展会,这个西北小城的辣椒品牌知名度持续攀升。
品牌建设不止于展会。高台县推行“地理标志+龙头企业+农户”模式,认证绿色食品企业8家,打造“甘味”农产品品牌,推动“高台辣椒”区域公用品牌认证。电商直播基地的兴起,让辣椒通过短视频、直播走向全国,线上销售额占比逐年提升。
如今,站在新的发展起点,高台辣椒正朝着“一高地一基地两中心”目标迈进:打造西北辣椒种业高地、绿色食品原料基地、交易集散中心和精深加工中心。从田垄间的精耕细作到产业园的集群发展,从传统种植到科技赋能,这颗小小的辣椒,正以火红的姿态,撬动乡村振兴的大产业,绘就高台县农业现代化的壮丽画卷。(完)
来源:高台县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