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起油锅拧出希望:“麻花”书记的麻花经 ——记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商丘市麻花庄村党支部书记张永涛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8-06 16:43 3

摘要:据《民权县志》记载,在河南省商丘市民权县王桥镇有一个村庄擅长炸麻花,因有“香酥脆无渣,点燃亮似灯”的特点而远近闻名,该麻花制作技艺已经传承300多年,清朝乾隆年间还被列为贡品,故又得名“贡麻花”。如今,这个豫东普通的小村庄,正在通过充分挖掘当地传统特色,以坚守

本报记者 崔斌伟 王玉强

据《民权县志》记载,在河南省商丘市民权县王桥镇有一个村庄擅长炸麻花,因有“香酥脆无渣,点燃亮似灯”的特点而远近闻名,该麻花制作技艺已经传承300多年,清朝乾隆年间还被列为贡品,故又得名“贡麻花”。如今,这个豫东普通的小村庄,正在通过充分挖掘当地传统特色,以坚守和创新为翼,让麻花产业在乡村振兴的大道上越走越强劲越稳健,该村先后获得“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等荣誉称号,这里就是当地的“明星村”——麻花庄村,也是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张永涛任职村支部书记的村庄。

7月中下旬,《中国食品报》记者赶赴民权县,专访了刚从郑州考察直播团队归来的张永涛,探寻这个乡村领路人的情怀与魄力,解码麻花庄村产业振兴的“密码”。

(麻花庄村鸟瞰)

货运路上的拼搏岁月

1974年,张永涛出生在民权县王桥镇麻花村这片土地上,作为回族特有的优秀情怀,他从小就深受家乡风土人情的熏陶。1993年,高中毕业后的张永涛,带着对未来的憧憬和年轻人特有的闯劲,踏上了外出打拼的道路。

起初,他在商丘市的一家拉面馆打工,每天起早贪黑,虽辛苦却也磨炼了他吃苦耐劳的品质。之后,他还开过早餐店,然而这些尝试都没能让他找到真正的方向。1994年,一次偶然的机会,张永涛接触到了运输行业,从此开启了他在货运领域的征程。

开货车跑物流,并非易事。风餐露宿、日夜兼程是常态,还要应对各种突发状况和市场风险。但张永涛凭借着诚信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在这个行业逐渐站稳了脚跟。他对每一次运输任务都认真负责,货物总是按时、安全地送达目的地,赢得了客户的信赖和好评。

随着业务的不断拓展,张永涛的事业也蒸蒸日上。他依靠物流运输攒下了人生的第一桶金,不仅买了房,组建了幸福的家庭,甚至拥有了一个小型货车队。在别人眼中,张永涛已经算是成功人士,过上了令人羡慕的生活。

(张永涛在村委会办公)

故土情深,毅然返乡

尽管在外的事业顺风顺水,但张永涛心中始终牵挂着家乡。他的父亲曾做过多年村支书,受父亲的影响,张永涛从小就乐于助人。看到村里的困难户,他总会伸出援手给予资助;遇到村里需要募捐的事情,他也总是带头捐款。2003年,村里的路需要垫高维修,张永涛毫不犹豫地挑头,自认100多车土方,带领村民一起修路。他的这些善举,让他在村里赢得了良好的口碑,村民们都很信任他、敬重他。

随着在外奔跑的地方越来越多,张永涛看到很多农村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发展得越来越好,村民们的日子也越过越富裕。反观自己的家乡,却依然发展缓慢,基础设施落后,村民们守着传统的手艺,却难以摆脱贫困的生活。这种强烈的反差,让张永涛心中很不是滋味。他深知,一人富不算富,只有全村人都富起来,才是真正的富。

这些年,村民们多次邀请张永涛回来竞选村支书,希望他能带领大家改变家乡的面貌。但由于货运车队事务繁忙,生意和村里的事务很难兼顾,他一次次婉拒了乡亲们的请求。然而,家乡的发展始终是他心头的牵挂,经过深思熟虑,2018年,在村“两委”选举时,张永涛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参选了。让他没想到的是,在20个人的村支部选举中,他以18票的高票当选为村支书。那一刻,他的心中既充满了幸福和自豪,又感到忐忑和压力。在会上,他郑重地向村民承诺:“大家相信我,一年内不出成绩,我就辞职!”

(张永涛组织村民学习)

破局之路,产业先行

上任伊始,张永涛深知,要想让村子发展起来,必须找到一条适合麻花村的产业发展之路。经过一番深入的调研和思考,他做出了两个重要决定。

第一个决定是行政村更名。麻花村有着300多年的麻花制作历史,炸麻花是当地的特色产业,但一直以来,由于缺乏品牌意识和有效的推广,麻花产业的发展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张永涛认为,将五里河行政村更名为麻花庄行政村,能够更好地契合当地的麻花产业,有利于这个富民产业的推广和发展。然而,更名并非易事,需要一个一个地做老百姓的工作,只要有一个人不同意,这件事就无法推进。在接下来的半年多时间里,张永涛带领党员干部挨家挨户地走访,向村民们描绘产业发展的蓝图,耐心地解释更名的意义和好处。尽管期间很多人不理解,认为这是在搞形式主义,但张永涛始终没有放弃。更麻烦的是,行政村更名是一件很罕见的事,很多行政职能部门并不清楚相关流程,张永涛走了很多弯路,也吃过不少闭门羹。但他凭借着顽强的毅力和执着的精神,不断地沟通协调。终于,在2018年11月提出变更申请后,2019年3月,村子正式更名为麻花庄行政村,古老的豫东小村迎来了新的名字,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第二个决定是整合当地麻花资源,统一麻花价格。当时,村里的麻花作坊和生产企业各自为战,价格混乱,相互压价,导致市场竞争无序,不仅损害了麻花产业的整体利益,也影响了村民的收入。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张永涛决定将当地的麻花作坊和生产企业整合起来,统一定价。然而,这个决定一提出,就遭到了很多麻花生产企业及小作坊主的反对,他们担心大厂会吃掉小厂,自己的利益会受到损害。张永涛深知大家的顾虑,他带着村干部挨家挨户地做工作,组织大家开会,向他们保证统一价格是为了做增量,只要控制好品质,拓展销售渠道,大家一定能够在原有基础上多挣钱。他甚至承诺:“听我的,若是赔钱,我来掏!”在他的努力下,大家最终达成了统一意见,签字画押。这一年春节,在保质保量的情况下,麻花村的麻花产业同比增收100多万。春节后开会时,村民们纷纷表示,愿意跟着村里走。这一次的成功,让张永涛在村民心中的威望更高了,也为麻花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张永涛在干农活)

改善环境,凝聚民心

在发展产业的同时,张永涛也没有忘记改善村里的基础设施和办公环境。在他未当村支书之前,村委会办公场地非常简陋、破败,连基本的办公条件都无法满足。张永涛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自掏腰包,花费数千元,给村委会办公室装上了玻璃大门,对室内进行了修缮,还把杂乱无序的农家书屋重新归置和打理。看着焕然一新的村委会,老百姓开心地说:“来村委会至少有个歇脚喝茶的地方了。”

为了让村民们了解市场动态,掌握新的销售模式,张永涛通过关系对接网红,在2019年组织了一场直播带货活动。这场直播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单场售出3万单。然而,由于当时村里的产能跟不上,无法按时发货,最终赔付了2万多元的违约金。虽然这次直播赔了钱,但却让村民们看到了销售的新路径和魅力,不少村民也开始尝试电商销售,为麻花产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随着河南省大力推进五星支部建设,麻花村也借机进行提升。在这个过程中,村委会成员的凝聚力、团结力更强了,号召力也更大了。张永涛顺势提出了“支部+公司+合作社+农民”的模式,他要将当地的麻花生产厂和小作坊资源进一步整合,成立了村集体企业民权县麻花庄村食品有限公司,旗下设有六个分厂,通过统一采购原材料、统一管控质量、统一对外销售,集中推出“钦封麻花庄”商标品牌,有效改变了以往麻花产业分散经营、无序竞争的局面,推动麻花产业朝着规模化、产业化方向发展。尤其是借助司法厅帮扶点的优势,在消费扶贫领域,也不断扩大麻花的销售。

张永涛深知,产业发展、乡村振兴,离不开人才的支持。为了留住人才,他鼓励和引导麻花生产企业和作坊提高就业村民的工资待遇。从2018年的60元/天,逐步提高到现在的100元/天,现在他还准备再带头提高工资待遇,力争让工人一个月在家门口就能挣到4000元左右。这样一来,村民们既能挣到钱,又能照顾家庭,也为村里下一步产业的发展壮大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在张永涛的带领下,麻花村的麻花产业产值从他上任时的1000多万,增加到了现在的4000多万,从事麻花生产的村民也达到了400多人,村里的资产也达到了180多万元。村里有了钱,张永涛又带领村民积极改善村里的环境,自筹和争取资金修建文化馆、老年活动中心、麻花展览馆等。春节时,给老百姓发福利;重阳节时,组织老人聚会;不定期地为70岁以上的老人免费理发、发放衣服、提供免费饭菜等。这些实实在在的举措,让村民们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不断提升,也让麻花村成为了远近闻名的富裕村、文明村。

(张永涛参加全国两会)

勇挑重担,砥砺前行

2021年,由于村里的道路狭窄,影响了交通和产业的发展,麻花村决定开街扩路。在这个过程中,村民们表现出了极高的支持度和配合度,他们主动把房子及院落向后挪,最远的移后近8米。对于扒掉的房子,村里负责重建,但没有一个村民要求赔偿被占部分。这种和谐的氛围,充分体现了村委会的领导力、号召力和影响力,也让张永涛更加坚定了带领村民继续前进的决心。

作为少数民族村,麻花村在民族团结方面也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由于大家的团结和产业的发展,村里获得了很多民族团结的奖励。张永涛深知,民族团结是村子发展的基石,他始终致力于促进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让大家团结在一起,共同为麻花村的发展贡献力量。

为了一心为村民办事,2020年,张永涛将自己的4辆货车卖了,彻底告别了物流运输行业。从此,他全身心地投入到村里的工作中。虽然村支书的工资每个月只有2000多元,但为了村里的发展,他经常自己垫钱垫路费去跑考察、跑项目。他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心中只有一个信念,那就是让麻花村的村民过上更好的生活。

如今的麻花村,虽然在产业发展和乡村建设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张永涛并没有满足于此。他深知,麻花村的麻花产业工艺还很传统和落后,与当下市场需求存在差距。为了找到破局之道,他四处奔波,寻找灵感。他从手抓饼和小油条胚中得到启发,希望能够攻破麻花发面技术及鲜胚制作和保存等技术,在保障麻花村麻花传统口感的同时,让麻花走得更远,销售场景更多。为此,他积极与河南省农科院等研发机构对接,寻求合作和破局。当研发成功后,张永涛计划在村里打造一个万人工厂基地,同时要建设冷库、冷链物流,以及相应的面粉工厂、包材厂、油脂厂等全产业链。为了拓展销售渠道,他近期经常前往郑州、杭州、上海等地,寻找直播主播。目前,村里的直播基地及运营团队已经搭建完成,就缺主播团队。在此次赴郑州期间,尽管一天要见四五个团队,但他依然乐此不疲,因为他知道,这些努力都将为麻花村的未来发展带来无限可能。

(张永涛外出考察、调研)

履职尽责,为乡村振兴发声

2023年1月,由于工作表现优秀、出彩,张永涛被选为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这对于他来说,既是一份荣誉,更是一份责任和压力。成为全国人大代表后,张永涛把倾听民声、反映民意作为履职的重中之重。履职以来,他每个月至少外出两次调研,定期组织村民代表会议,听取意见建议,及时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他还走访了民权县的多个村庄,深入了解当地农业发展、基层治理等方面的问题,并形成了几份有针对性的建议。

其中,《关于发展村集体产业、筑牢防返贫机制,助力乡村振兴的建议》,旨在通过发展特色产业带动村民就地就业,筑牢防返贫防线;《关于推进科技兴农、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促进农民增收的建议》,希望通过推广农业科技,提高生产效率,助力农民增收致富。

每次去北京参加两会,张永涛都会带上村里生产的麻花。他喜欢别人喊他“麻花书记”,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本村的麻花更出名,更好地带动当地产业发展。因为全国人大代表身份的加持,这些年他接触了多个行业的优秀人才,他会盛情地邀请这些名人成为麻花庄村的名誉村长。他认为此举会通过名人效应,让更多人知道麻花庄,知道村里的麻花产业。张永涛已经把家安在了民权县,虽然离麻花庄村只有10公里的距离,但他除了出差外,更多时间都是住在村里。他表示,愿意扎根基层,愿意和村民打交道,只有这样才能履行好人大代表的职责,为乡村振兴和基层治理建言献策。

傍晚的麻花村,炸麻花的香味飘得很远。张永涛站在村委会门前花园式的文化广场上,看着村民们跳广场舞,忽然想起七年前那个夜晚——他在货车里看着温州乡村的星空,心里默念“要是咱村也这样该多好”。如今,那些念想正一点点变成现实。这根缠绕的麻花,真的拧出了一条富裕路,而他这个“麻花书记”的麻花经,还在继续往下念。

来源:中国食品报融媒体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