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纹样绽放大阪世博会东方美学开启全球对话新篇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8-06 18:59 2

摘要:在 2025 年大阪世界博览会期间,中国工艺美术学会纹样研发中心主任孙若溪策展的“东方时尚” 国际艺术周暨“纹采东方”艺术展览在日本大阪世博会东画廊举行,以“以衣载道、以茶载道、以艺载道”为核心,借纹样搭建中日及全球文明对话桥梁。中国工艺美术学会纹样研发中心在

在 2025 年大阪世界博览会期间,中国工艺美术学会纹样研发中心主任孙若溪策展的“东方时尚” 国际艺术周暨“纹采东方”艺术展览在日本大阪世博会东画廊举行,以“以衣载道、以茶载道、以艺载道”为核心,借纹样搭建中日及全球文明对话桥梁。中国工艺美术学会纹样研发中心在展览上全球首发径山“禅茶一味”茶纹样,其凝结千年东方智慧,以径山禅茶文化为根脉,用当代设计语言奏响文明互鉴新乐章,并成为推广径山文旅、激活文化消费的崭新载体。

千年文脉凝于纹样禅茶意境现于当下

茶纹样创作深植杭州径山禅茶基因。径山为千年茶文化圣地,影响东亚茶道,“径山茶 宴”传承东方生活美学。中国工艺美术学会纹样研发中心团队以“叶为形,山为骨,圆为 法,空为境”为设计哲学,将径山自然灵韵与禅宗哲思融入纹样。

这款纹样不仅是艺术表达,更将成为径山文旅的视觉标识,引导游客沉浸式体验禅茶源 地魅力,带动文化感知与在地消费。

现场,孙若溪女士阐释:“纹样是凝固的哲学,是中国人最古老的生活宣言。”茶纹样 细节承载东方诗意——线条复刻茶汤涟漪,留白似山风穿林,使图案成为可触摸的时光容 器,完成从千年文化肌理解到当代生活美学的创造性转化。

切圆构图合《金刚经》圆融智慧,镂空“负空间”含“和、敬、清、寂”茶道气韵,山形叶脉交织隐喻“一叶一世界”宇宙观。

(单个纹样的线到面的演绎)

(纹样的组合应用)

跨界演绎生活美学文化馈赠与消费赋能并举

发布仪式上,纹样研发中心呈现的以茶纹样为核心的文化衫、折扇、背包等系列化、高 品质衍生品,成功将传统美学融入日常场景,为径山文旅消费市场提供了极具吸引力的特色 商品矩阵。

其中,孙若溪女士向2025年日本国际博览会协会国际关系局联络主任折原真子赠送的 限量款茶纹样背包,不仅成为中日文明对话的生动注脚,更是一款极具市场潜力的径山文旅 “代言品”。这份以茶纹样为载体的馈赠,既延续了径山茶文化对东亚的历史影响,更以当代 设计语言诠释了“禅茶一味”的共通审美,让源于东方的生活智慧跨越山海,并转化为可感、 可购的文旅吸引力。

(左:2025年日本国际博览会协会国际关系局联络主任折原真子 右:中国工艺美术学会纹样研发中心主任兼艺术展策展人孙若溪)

同时,以茶纹样为核心的主题走秀惊艳全场。模特身着融合茶纹元素的服饰,步履间展 现茶道气韵,使千年禅意化作流动的美学盛宴,印证了传统文化在创新表达中的鲜活生命力。 这些融合传统与现代的服饰设计,未来有望成为径山特色文旅活动(如茶宴表演、禅修体验) 的着装亮点,或开发为游客可购买的“径山风尚”纪念品,进一步延伸消费链条。

创新传承赋能未来纹样架起文明互鉴之桥

此次茶纹样发布是中国工艺美术学会纹样研发中心全球化探索的延续,此前其传统纹样 已亮相国际舞台,世博首发将东方美学国际传播推向新高度,更是赋能径山文旅产业、激活 文化消费的创新实践。中心未来将深化跨产业合作,推动茶纹样在文旅商品开发、目的地品 牌营销等多元场景的应用。

无独有偶,在聚焦传统文化创新表达的浪潮中,由中国工艺美术学会纹样研发中心与麒 麟共创历时一年半打造的《大美敦煌 VR 数字沉浸展》亦宣布启动全球推广计划。该项目 作为预热环节举办的海外试片推介会反响热烈:这场“可步入的立体画卷”运用前沿 VR 技 术重现敦煌莫高窟奇景,还原石窟入口、烛光地宫、悬浮飞天等元素,并采用三绿、天青等 传统矿物色构建梦幻的“数字化敦煌梦境”。试映会上, 一位日本文化爱好者感叹:“戴上 设备仿佛化身为壁画中的飞天,这种震撼是教科书无法给予的沉浸感!”

《大美敦煌》项目即将登陆国际舞台,以创新科技赋能千年文明,成为中国数字文化出 海的新典范。

MAGNIFICEN 下DUINHUANC

孙若溪女士在现场同步启动了“东方纹样大展”计划,旨在推动全球纹样创新与交流。 并特别强调将探索纹样 IP与地方文旅经济深度结合的可持续模式,让文化传承真正惠及地 方发展。

(图为活动现场茶纹样首发仪式)

茶纹样全球首发是东方生活美学的当代觉醒,预示中华文化在世界的创造性绽放,也为 径山文旅注入了国际化、艺术化的新动能。通过世博会这一顶级平台,径山禅茶文化以纹样 为媒,不仅实现了美学的全球对话,更精准对接了国际文旅消费市场,为吸引海外游客深度 体验径山、拉动在地消费开辟了新路径。孙若溪称: “当纹样成为无需翻译的审美语言, 每次文化相遇都是文明共荣新起点。而当纹样深度融入文旅体验与消费,文化传承便获得了 生生不息的内生动力。”

来源:硒都大叔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