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今年3月初,2025年普利兹克奖(建筑界的“诺贝尔奖”)授予中国建筑师刘家琨。建筑界的朋友圈好久没有这样集体狂欢了,可是这则好消息,却无法扭转建筑学大势已去的局面。
今年3月初,2025年普利兹克奖(建筑界的“诺贝尔奖”)授予中国建筑师刘家琨。建筑界的朋友圈好久没有这样集体狂欢了,可是这则好消息,却无法扭转建筑学大势已去的局面。
近几年城镇化速度放缓、房地产市场收紧,建筑行业早已悄然入冬,大环境对建筑学专业的震荡拉开大幕。
另一边,AI的强势发展进一步把这个专业推向“深坑”,喜欢建筑学的莘莘学子还有信心继续为这座将倾的大厦添砖加瓦吗?
曾经状元扎堆的专业,凉了
近期热播剧中,“学霸”庄图南考上了同济建筑系,才女黄亦玫在清华设计院实习,可惜这些都是年代剧,当一个专业在年代剧中被追忆时,就意味着它的盛景已然消失。
时钟拉回到十年前,建筑学的祖上确实发达过,有人统计了2007-2016年间各地高考状元填报最多的专业,建筑学位列第五,状元数量与电子信息类专业相当[1]。
但黄金年代终究还是过去了,经济转型的阵痛一波接一波,曾经高歌猛进的房地产大船开始转向,导致整个建筑行业就业市场出现了严重的供需失衡[2]。
行业需求端萎靡、人才供给端过剩,必然导致建筑学专业的就业比例下降。从2019届到2023届,本科毕业后从事该行业的人数占比明显下滑,五年来的降幅高居第二,仅次于教育行业。
毕业生对建筑行业的热情一再降温,劝退的风也吹到了高校的招生,分数线一降再降。拿地狱级高考难度的河南省举例,代表专业最高水平的“建筑老八校”,除清华大学
相较往年,天津大学、重庆大学在河南的最低录取位次掉落三千多名,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更是暴跌一万多名,即便是将建筑专业纳入工科试验班的同济大学不仅准大学生们避之唯恐不及,双脚已经踏进来的新生们也在集体逃离,武汉大学2024级建筑学新生中,就有不少人选择了转专业,最终导致该专业只剩下4名学生,而这个专业从教授到讲师就有20多人[3]。
看着越来越难看的招生赤字,高校采取了各种补救措施,有的抢占风口用AI赋能传统专业[5],有的整合到专业大类招生,有的纳入特殊批次录取,但都改变不了王牌专业人走茶凉的现实。
不少高校只好选择撤退,华南理工大学宣布将开始停招建筑学专业,四川大学大幅裁撤建筑相关的一系列本科专业,中国石油大学也宣布从2024年起撤销包括建筑学在内的9个专业,清华大学建筑学更是直接取消了2024年建筑学非全日制研究生的招生[2]。
试问还有哪个专业的寒冬,比建筑学还冷?
梦想困在现实里
其实,建筑学专业的艰苦一直都是出了名的,夜以继日的画图,数不清的专业课,价格不低的各类学习材料……你可能已经感受到建筑学子的不易。那么,当年的“学霸”们为什么还要学建筑?
和难兄难弟土木专业不一样,建筑学自带一层美好滤镜。虽然面对的同样是冷冰冰的混凝土,但建筑学仿佛可以联系时间与空间、历史与当下,充满人文艺术的光环。
多少学子冲着这层光环选择了这个专业,一进校门就开始熬夜肝图,眼看着宿舍地面上的头发逐渐多过擦图掉落的橡皮屑,也乐此不疲,幻想着笔下的作品能化为现实。直到毕业即失业的时刻才猛然清醒。
建筑学的就业率早已不似当初了,持续下滑,且降速越来越快。
就业率下滑除了供大于求之外,还与越来越低的就业满意度脱不开关系。麦可思的研究发现,建筑学已经超过土木,沦为就业满意度最低的专业。
听着学长学姐的劝退忠告,很多萌新毕业生宁愿延迟就业也不想再踏入这个“天坑”。
我们统计了社交平台上的相关讨论,发现钱多、事少、离家近,建筑行业是一个不占,吃的苦还超级加倍。
这个苦不只是身体上的苦,更多的是来自甲方和领导施加的精神摧残,五彩斑斓的黑不是黑,是很多设计师的眼前一黑,设计图改了一百回,最终换来甲方的一句:“亲,用第一版吧”。
曾经立志要设计出伟大的建筑作品,可现实中哪有那么多大项目?99%建筑师做的工作无外乎是为千篇一律的商品房改门窗、挪厕所。更惨的是,如今连这样的项目也快没有了。
十年前的建筑师工作两三年就能买得起市区豪华大平层,十年后的建筑师却已经快要还不上“老破小”的房贷。
据麦可思《2024年中国本科生就业报告》,近几届建筑学专业本科生毕业三年后和五年后的平均薪资涨幅都很小,甚至有下滑趋势,更别提有的是公司在降薪裁员。
无数建筑少年的热爱和梦想,就这样慢慢被无尽的内耗、身心的疲累和微薄的收入掩埋了。
曾经挤破头都要进的设计院,变成了吃人的血汗工厂,偶尔传来某院同行猝死在工位的新闻,看着镜子里过劳肥和日渐头秃的自己,越来越多的建筑人无奈选择转行以自救:“我不是不爱建筑学了,我只是不爱这个行业了”。
提桶跑路,许多建筑人的归宿
如果你上网搜索“XX行业前景如何”,通常都会好坏参半,但是建筑行业却是清一色的劝退文章,满屏都是有关转行的求助帖和经验贴。
转行难,对于步入职场多年的大龄设计师来说更是难上加难。因此更多人选择未雨绸缪,他们从大一就开始行动,找实习、学习新技能,只为了实现毕业即转行。
根据麦可思对历届大学毕业生培养质量跟踪评价,建筑学专业本科毕业生工作与专业相关度在2019届还高达90%,排到所有专业的第10位,到2023届已经跌至30位开外。
考研党更是直接选择跨专业考研,艰难完成赛道切换。
纵观整个建筑界,大家不是已经转行,就是在转行的路上。以某位知乎用户的亲身经历为例[5],班上30个人,还在设计院干的只有两三个,女生基本全军覆没,男生已婚的也差不多,只有北上广的单身理工男还在拿着5000块的月工资日夜拼搏……
转行的方向五花八门:
学建筑的好处就是,在各行各业都能见到曾经的同行。
对社交平台上相关讨论进行分析,我们总结了建筑人转行的四大方向:最多的是相关专业,如智慧建筑、智慧城市等新兴岗位,转行难度相对较低;转码人士也不少,通过辛苦的学习挤进互联网或AI赛道;还有一定比例的人投身于插画师、自媒体博主、艺术老师等小众行业;当然也不乏考公的人,虽然上岸的少之又少。
转行成功的前辈常常鼓励后来人,这个专业在“转行圈”是有很大优势的:比牛马能吃苦,交图时节的“007”早已见怪不怪,什么“996”简直是福报;比哆啦A梦全能,画得了图纸,写得了文案,做得了PPT,可以非常快速地适应各行各业的需求。
不过话说回来,谁又真的想发挥这些“优势”呢?还不是生不逢时、时代的锅?
回到开篇,当中国建筑界在为新任普利兹克奖获得者欢呼时,内心一定藏着深深的隐忧:一批又一批的继承者们正在仓皇出逃,未来角逐这个奖的会是不忘初心的优质候选人?还是找不到更好出路的“剩”者为王?
哦!别忘了他们的竞争对手(也可能是队友)里,很可能还有一位机器人。
参考文献
[1]2024年高考刚刚结束!往年的高考状元偏爱哪些专业?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01745002271462429&wfr=spider&for=pc
[2] 建筑专业遭遇寒冬https://mbd.baidu.com/newspage/data/dtlandingsuper?nid=dt_5055751424220422365&sourceFrom=search_a
[4] 曾是“天选专业”,如今“全网劝退”!建筑学如何抓住新风口?https://export.shobserver.com/baijiahao/html/889137.html
[5] 失业的建筑师们都去了哪里?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U1NTUyMTMzOA==&mid=2247529227&idx=1&sn=7a75fb8ee59aa710ded4854e6c17e928&chksm=fbd1375ecca6be48e58e53be74df1b1e41decb2a2e28554fced98d7a8e413097ec0cee09c3b4&scene=27
特别声明:本文为易度排名原创作品。未经著作权人授权,禁止转载和使用,否则将承担法律责任。
来源:易度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