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侦10无人机在东海前出侦察,2小时扫描日本全境,日本如坐针毡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8-05 19:49 1

摘要:据央视披露,2025年8月,无侦-10无人机在一次训练中突接敌情,无侦-10在目标海域侦测到异常信号,协同无侦-7前出识别,确认疑似敌舰并引导后续打击。

据央视披露,2025年8月,无侦-10无人机在一次训练中突接敌情,无侦-10在目标海域侦测到异常信号,协同无侦-7前出识别,确认疑似敌舰并引导后续打击。

无侦-10无人机服役以来成为太平洋杀伤链的重要一环,它最突出的特点是具有广域侦察的能力,20分钟可以扫描20万平方公里的范围,2小时便可以扫描日本全境,不留死角那种监视,任何舰船和飞机都逃不过它的眼睛。

无侦-10无人机为什么这么厉害?我们看看它的技术参数和性能。

一、核心性能参数与设计特点

无侦-10无人机的主要性能参数:

性能指标参详细参数数飞行性能最大飞行高度:14,500–18,000米最大飞行速度:0.7马赫(约850公里/小时)巡航速度:650公里/小时最大航程:4,000公里作战半径:1,500–1,800公里续航时间:10–48小时(任务载荷影响)隐身设计雷达反射截面积(RCS):约1平方米设计特点:V形双垂尾、机背进气道、锯齿状舱门/光电窗口修型、高比例复合材料机身

任务载荷

侦察系统:光电监视/瞄准装置、合成孔径雷达、全频段雷达/通信信号侦测设备(400公里外截获信号)

武器挂载:机翼6个挂点,支持TL-20制导炸弹、YJ-9E反舰导弹、FT-7防区外制导炸弹、BA-21反坦克导弹等

通信能力:卫星数据链,与天基/海基/空基平台实时数据共享

二、无侦10无人机的实战活动与任务类型

主要执行东海方向战略侦察(对日/美),抵近琉球群岛,2024年5月27日,无侦-10现身距琉球群岛约100公里空域,日本航空自卫队紧急起飞F-15J跟踪但未拦截,证实其隐身能力可突破外围防空网。

任务目标侦察冲绳那霸、嘉手纳基地的美日军力部署,收集雷达/通信电磁信号,为战略决策提供支撑。

参加反航母体系演练,“侦打一体”作战链,在解放军“反航母天团”演习中,无侦-10负责早期电子侦察与目标区域锁定,无侦-7进行光学精确认证,最终引导东风-100超音速巡航导弹(射程3,000–4,000公里)实施摧毁。

采取多域协同,与卫星、舰艇、电子战机(如J-16D)联动,构建从探测到打击的完整杀伤链。

在西太平洋远海巡逻,常态化前出。隶属东部/中部战区的无侦-10多次赴西太执行远海侦查任务,与无侦-7组成高低搭配侦察体系(无侦-10广域监视、无侦-7高速突防)。

三、作战效果与战略价值

实现了战场感知革命。广域监视效率高,与无侦-7协同可在20分钟内扫描20万平方公里海域,2小时覆盖日本全域,解决卫星侦察连续性不足的问题。

复杂目标识别精确,情报中心通过其回传图像,可在“百万像素点中识别关键目标”,提升对隐身舰船/电磁静默目标的发现能力。

具有“非对称”作战优势, 凭借隐身与高空性能,可在敌防空圈外活动,或渗透纵深区域执行高危任务,大幅降低有人平台风险。

成本效益高,作为“低成本”节点,可引导昂贵导弹(如东风-100)精准打击,颠覆传统航母编队攻防逻辑。

战略威慑升级,区域控制延伸,部署于永兴岛及海南岛基地后,实现对南海北纬12°以南的全天时监控,支撑反介入/区域拒止(A2/AD)体系。

对敌实施心理压制,外军机舰在台海等敏感区域的行动面临更密集的无人机“蜂群”监控,增加其战术成本与政治风险。

无侦-10通过隐身、长航时与多任务载荷能力,已成为解放军构建“侦打一体”作战体系的核心节点。其在东海、西太的实战化部署及反航母演练中的关键作用,标志着中国在无人化、智能化战争领域已形成实质性威慑力。未来随着与隐身无人机(如攻击-11)的协同深化,或进一步推动台海、南海“战场透明化”,重塑区域安全格局。

来源:渝鲜生大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