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退休只是换了个战场,只要群众需要,我这身‘龙乡义警’绿马甲的底色就永远不会褪!”西峡县公安局退休民警孙文锋同志的话语里,藏着二十五年公安生涯熔铸的赤诚。卸下警徽后,他以“退休不退色、离岗不离责”的执着,全身心投入“龙乡义警”队伍的组建、试点与推广,让满头银发
——记退休民警孙文锋同志的“龙乡义警”担当
“退休只是换了个战场,只要群众需要,我这身‘龙乡义警’绿马甲的底色就永远不会褪!”西峡县公安局退休民警孙文锋同志的话语里,藏着二十五年公安生涯熔铸的赤诚。卸下警徽后,他以“退休不退色、离岗不离责”的执着,全身心投入“龙乡义警”队伍的组建、试点与推广,让满头银发在守护平安的路上绽放光彩,用行动诠释着共产党员的初心担当。
一、主动请缨,做“龙乡义警”的拓荒者
“中国恐龙之乡”西峡县社情复杂,基层治理中“警力有限”的瓶颈日益凸显。“民力无穷啊!”孙文锋同志始终坚信,“组建一支群众信赖的义警队伍,既能补警力之短,更能暖群众之心。”退休手续刚办结,他便揣着这份信念找到县公安局领导,主动请缨参与“龙乡义警”筹建。
从零起步的日子里,这位“老公安”带着一股子韧劲扎进调研。20天里,他跑遍全县17个乡镇(街道),走访社区干部、商户、村民180余人次,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满了群众对治安防控的期盼、对基层治理的建议。针对“队伍怎么建、职责怎么定、管理怎么抓”等核心问题,他结合数十年基层经验,伏案草拟出4.5万字的《西峡县“龙乡义警”工作机制规范汇编(试行)》。这部《汇编》巧妙融合“枫桥经验”与见义勇为精神,将“政治引领、法治保障、德治教化、自治强基、智治支撑”的“五治”理念落地生根,更明确了“组织建设规范化、队伍管理正规化、工作运转一体化、助警联勤精细化、群防群治常态化”的“五化”标准,为队伍组建筑牢了制度根基。有人劝他“该享清福了”,他却笑着摇头:“看着家乡平平安安,比啥都舒坦。”
二、试点先行,做义警队伍的领头雁
为让“龙乡义警”尽快显效,孙文锋同志主动请缨到社情、民情复杂的城关镇试点,搭乘“小城义警”“顺风车”,带着2名年轻辅警,他挨家挨户宣传招募,用最“接地气”的话解释:“就是帮着看看门、劝劝架、报个警,咱自己的家园自己守!”起初,不少人持观望态度,他便从老同事、老战友、老同学入手。势头见好,他又带着“人马”到双龙、西坪组建起“十亩地义警小分队”“牧牛岭女子义警小分队”等鲜活形式凝聚人心的义警队伍。
试点期间,孙文锋同志既是“指挥员”也是“战斗员”。清晨,他准时带队在南关农贸菜市场、城区一、二中学校周边巡逻;傍晚,又到人民广场夜市摊点提醒商户注意消防安全;遇上邻里纠纷,这位“老调解”三言两语便能化解僵局。一个星期六的下午,在老家休息的他,两户邻居因宅基地争执动了手,他闻讯赶来,搬个小马扎坐在两家中间,从法律规定讲到邻里情谊,聊了整整一下午,最终让双方握手言和。在他的带动下,义警们从“要我干”变成“我要干”,试点区域三个月内治安案件同比下降32%,群众满意度节节攀升。
三、全域推广,做基层治理的播种机
试点成功后,“龙乡义警”全县推广的重任再次落在孙文锋同志肩上。他毫无保留地将经验整理成《工作手册》,跑遍各乡镇手把手教学:“招募要挑‘热心肠’,培训要讲‘实在用’,巡逻要盯‘关键处’。”为提升队伍专业能力,他协调县公安局法制室、治安大队业务骨干,开展法律知识、应急处置等培训12场,800余名义警从中受益。
如今,“龙乡义警”已发展到3330余人,成为西峡基层治理的生力军。而孙文锋同志依旧闲不下来:义警服装不统一,他多方协调解决;有人因家事想退出,他上门谈心鼓劲;重大活动安保,他总是第一个到场……同事们说:“孙老就像颗螺丝钉,哪里需要往哪拧。”
从穿警服守护平安,到带义警共建和谐,孙文锋同志用行动证明:退休不是终点,而是奉献的新起点。他身上那股“不服老、不停步”的劲头,正是“龙乡义警”精神的生动注脚。“为了守护与防范,不讲报酬责任担;为了和谐与平安,流血流汗苦也甜”——这句铮铮誓言,在他的银发岁月里愈发闪亮。
(李海朝)
来源:正义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