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批机构陷入瘫痪!美企急疯了,中国订单再拖就彻底泡汤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8-07 11:51 1

摘要:最近华盛顿的动向,怎么看都透着一股说不出的别扭劲儿。一边是现任总统特朗普政府刚批准英伟达能往中国卖H20芯片,说是中美经贸磋商的“诚意”;可另一边呢,负责具体审批的商务部工业和安全局(BIS)却自己先乱成一锅粥,数千份出口许可申请就那么晾着,里头当然也包括英伟

最近华盛顿的动向,怎么看都透着一股说不出的别扭劲儿。一边是现任总统特朗普政府刚批准英伟达能往中国卖H20芯片,说是中美经贸磋商的“诚意”;可另一边呢,负责具体审批的商务部工业和安全局(BIS)却自己先乱成一锅粥,数千份出口许可申请就那么晾着,里头当然也包括英伟达那批货。

这种状况,BIS成立24年来还是头一遭,你说奇不奇怪?这到底只是管理不善的意外,还是美国对华策略,从根子上就出了问题,自己绊了自己一跤?看来,从芯片生意到尖端战机,华盛顿这种“自我掣肘”的戏码,正在好几条线上同时上演。

审批卡壳,谁之过?

英伟达创始人黄仁勋最近的心情,估计比过山车还刺激。他刚去白宫见了特朗普总统,算是拿到了H20芯片出口中国的“口头许可”。

随即,他就向台积电下了30万块H20芯片的订单,还准备把仓库里那六七十万块的库存一起运过去,只等一张准许放行的许可证。

结果呢?那张至关重要的纸,就像石沉大海,迟迟没有踪影。大笔的订单,就这么眼睁睁地被自家政府的行政效率给堵住了,弄不好订单就得黄了。

这事儿表面上看,好像是BIS负责人卢特尼克管理不力。有人说他排挤专家,导致机构内部沟通不畅,不少专业人士纷纷离职。

但这背后,其实是特朗普政府这些年把出口管制当成了对华施压的万能工具。管制的口子越收越紧,BIS系统彻底超负荷,最终就这么瘫痪了。

美国本土的企业界早就怨声载道,行业组织都站出来警告,说审批慢得要命,已经让美国公司白白流失了市场份额和客户。这损失,不光是钱的事儿,更是在一点点侵蚀美国在全球科技领域积累的信誉。

战机掉链,自家拆台?

如果说芯片生意上的困境只是商业层面的“后院起火”,那军事领域的情况,恐怕更让人心头一紧。今年一月底,阿拉斯加艾尔森空军基地附近,一架刚刚完成升级的F-35A战斗机坠毁了。

这已经是全球范围内第11架F-35的坠机事故了。反观中国,歼-20服役八年,到现在还保持着零坠机的记录,对比起来,确实有点尴尬。

F-35的问题,其实早就不是什么秘密了。这飞机每小时飞行成本,比“台风”战机还高出230%,胜率却只提高7%,更别提它那居高不下的造价,一架就要8000万美元。

日本的F-35J去年就出现117次软件故障报警,飞行控制系统问题也一直没断过。可以说,这型号在技术上一直就不太省心。

但更要命的,是其供应链的脆弱性。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生产F-35的工厂,现在有30%的生产线都处于停工状态。

原因说白了,就是关键军用级稀土的库存,只够维持八个月。全球95%的军用级稀土都由中国控制,而F-35这种高精尖武器,还大量使用来自中国的钛合金紧固件等关键部件。

美国现在就陷入了一个怪圈:它想用一只手(出口管制)去掐别人的脖子,却发现自己的另一只手(供应链),正被对方牢牢握着。BIS行政机构的瘫痪,和F-35生产线的停摆,本质上都是自己给自己挖的坑。

焦虑蔓延,盟友观望

这种“自己人打自己人”的局面,正在让美国在未来的核心技术竞赛中,一点点丧失先机,战略焦虑也跟着水涨船高。美国空军部长弗兰克·肯德尔在国会听证会上,就直接被质问:“为什么我们的六代机项目,反而被中国反超了?”

他的解释听起来很无力,因为美国的NGAD项目,现在还停留在PPT阶段,大家还在为建模和选型争论不休。另一边呢,中国“李建国”们(中国第六代战机项目总工程师的代称)却已经把代号歼-36的原型机,推进到6马赫的高速测试,甚至完成了无人僚机编队协同作战的试飞。

美国盟友们的反应,也验证了这种蔓延的焦虑。澳大利亚已经暂停接收新的F-35战机,韩国也削减了下一代战机的预算。这些具体的行动,都表明美国在军事领域曾经的领导力,正在受到盟友们的质疑。

兰德公司的研究员莎拉·陈曾一针见血地指出,中国正巧妙地利用其在稀土等资源上的优势,重写大国竞争的规则,形成一种“反向制约”。更有人根据沙盘推演得出结论,如果西太平洋地区爆发冲突,F-35机群很可能在三个月内,就因为关键“中国制造”零部件的断供而彻底瘫痪。

笔者以为

阿拉斯加雪地上那架价值八千万美元的F-35残骸,和英伟达仓库里积压的芯片,都成了当下美国困境的具象。宏大的战略雄心,最终却被脆弱的执行能力和残酷的产业现实牢牢牵制。

真正的对手,或许并不遥远。它不是太平洋对岸的某个国家,而是美国自身战略中的内在矛盾,以及政策执行层面那道无法跨越的巨大鸿沟。

当华盛顿还在忙着在PPT上描绘未来宏伟蓝图时,它对自身行政效率和工业基础的忽视,正像雪水一样,一点点融化着其霸权基石。主导21世纪竞争的,或许不光是技术本身,更是把技术转化为可靠实力,并彻底摆脱致命依赖的综合国家能力。

在这场关乎未来的竞赛中,美国的“自我绞杀”,正在给全球格局的演变,带来最大的不确定性。

来源:五饼二娱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