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南山建议:3种溶栓药通血管,高血脂中老年人可常备!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8-07 12:47 1

摘要:人到中年以后,朋友圈的“主角”往往不再是孩子的照片,而变成了体检报告和健康文章。一项国家卫健委的调查显示,我国60岁以上人群中,超过60%存在不同程度的血脂异常。更令人揪心的是,很多人根本没有意识到这是一颗“定时炸弹”,直到某天突然晕倒,才知道血管早已堵得像“

人到中年以后,朋友圈的“主角”往往不再是孩子的照片,而变成了体检报告和健康文章。一项国家卫健委的调查显示,我国60岁以上人群中,超过60%存在不同程度的血脂异常。更令人揪心的是,很多人根本没有意识到这是一颗“定时炸弹”,直到某天突然晕倒,才知道血管早已堵得像“老水管”。

高血脂,从来不是胖人的专属标签。不爱运动、长期熬夜、三餐油腻、精神压力大的人,哪怕身材看起来正常,血脂也可能悄悄飙升。它不像高血压有头晕、不像糖尿病有口渴,它安安静静地“埋雷”,一旦爆发,往往就是心梗、脑梗,甚至猝死。

很多人以为“心梗脑梗”是老年人才会碰的事,其实我国脑卒中患者平均年龄已经提前到55岁。也就是说很多人刚退休没几年,还没来得及享受生活,就被疾病推入深渊。

血脂高了,血管就像长满油垢的水管,血流变慢、血栓容易形成,一旦堵在脑子或心脏,后果不堪设想。这也是为什么权威专家钟南山院士曾经公开呼吁:中老年人应常备3种常用的溶栓药,关键时刻能救命

溶栓药听起来像是医院急救用的,其实不少药物在家里也能常备,用于高危人群的日常预防与应急处理,当然必须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不能随意服用但知道这些药的存在,知道它们如何“通血管”,就是对自己健康负责的第一步。

血栓就像一颗会游走的炸弹,不知道什么时候它会在血管里“卡壳”。特别是在炎热的夏天,血液更容易浓缩,血流变慢,血栓发生的风险也在增加。老百姓常说“夏天是中风的高发期”,这话一点不假。

临床上有不少病例让人唏嘘。一位不到60岁的企业高管,体检时发现血脂略高,却觉得无所谓,继续加班熬夜、应酬不断。一天清晨,他突发胸痛,送医后被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紧急溶栓抢救才从鬼门关拉回来。医生在病历上写了一句话:“如果他的血脂早控制住,今天也许不会躺在ICU。”

高血脂不是病,但它是所有大病的“引线”。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脑梗死……这些都和血脂有关。尤其是“坏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它就像“搬运工”,把脂肪送到血管壁上“堆积”,时间长了,血管越来越窄,血流越来越慢,最后形成血栓。

很多人误以为,血栓是一下子形成的,其实它往往是多年“积劳成疾”的结果。血液中的脂肪、炎症因子、血小板在血管壁上“扎营”,不断累积,直到某一刻压力过大、情绪激动或者天气突变,血栓就像山洪一样爆发。

血栓的可怕之处在于,它能“悄无声息地杀人”。很多脑梗患者发病前没有任何征兆,突然说话不清、半边无力,有的甚至猝倒在地。而一旦错过黄金抢救时间,留下半身不遂、语言障碍,是常见的结局。

溶栓药的意义就在于“争分夺秒”。它能够在关键时刻“化解”血栓,让血液重新流动,降低致残率和死亡率。当然它不是万能的,也不能替代日常的血脂管理。

钟南山院士所提到的3种常见溶栓药,不能随意服用,但却反映出一个核心健康理念:“血管不能堵,血脂必须控,血栓要防更要早预警。”

防血栓,远比溶血栓重要。医生常说:“别等堵了才想通。”这话听起来像句玩笑话,实则是血淋淋的现实。每年因为心脑血管疾病离世的人数,已经超过癌症,据《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显示,我国每年死于心脑血管病的人高达400万人以上

平时生活中,最容易忽视几个危险信号:走路气短、早上头晕、饭后胸闷、腿脚发麻、睡觉打鼾严重……这些症状看似不痛不痒,却可能是血脂异常或血管堵塞的“红灯”。

饮食上稍微注意点,血脂就能降下来。别再相信“我吃得不多、肯定没事”这类自我安慰。油炸食品、动物内脏、奶茶、甜点,这些都是血脂的“助推器”。很多人吃得少,但吃得精、吃得油,血脂照样高。

运动,是最便宜的“通血管药”。每天快走半小时,就能让血液循环更顺畅,血脂水平更稳定。不要小看这点运动,它的意义远比一堆保健品强得多。医生们常说:“你不运动,你的血管就替你奔跑。”

生活里的“懒”才是最危险的病。懒得查体、懒得动、懒得管嘴,久而久之,身体就会“用病痛来提醒你”,你本该早点觉悟。

有些人说,自己吃了降脂药,血脂控制得还可以,就没事了。但别忘了,“血脂控制达标”和“血管干净”之间,还有很大距离。药物只是帮你压住了表面,真正的改变,还得靠生活习惯。

作为医生,见过太多“后悔”的眼神。刚查出高血脂时觉得无所谓,等到心梗、中风后才追悔莫及。其实健康从不吓人,真正可怕的是“对健康掉以轻心”。

血管健康,是中老年人最大的底气。别以为退休了、压力小了、日子清闲了,身体就能自动修复。血脂一旦升高,身体就像开了“慢速内耗”,不爆发则已,一爆发就是大灾难。

那三种溶栓药,只是一种提醒:血管堵了,可以抢救;但人的生活,不能一直靠抢救来支撑。

每一个中老年人,都应该像定期打扫家里一样,定期“打扫”自己的血管。查血脂、测血压、做个颈动脉彩超,都是对自己最基本的责任。

血管清了,人才轻松;血脂稳了,命才稳当。真正的“养生”,不是靠补,而是靠“通”;不是吃什么灵丹妙药,而是少吃糟心的东西,多走一会儿、多笑一会儿。

健康不是一句口号,而是一件件小事的坚持。每一次拒绝油腻的外卖、每一次出门快走半小时、每一次按时吃药、每一次不熬夜,都是你对自己未来的投资。

心脑血管的病,从来不挑人,它只“挑”那些疏于防范的人。别等发病了才去了解溶栓药是什么,真正的聪明,是在健康时就把风险扼杀在摇篮中

你以为血脂高只是个指标,其实那是身体拉响的“警报”;你以为自己没事,其实只是“还没事”。愿每一个中年人,都能在风平浪静的时候,做好准备,不等风暴袭来才悔不当初。

血管的通畅,是人生的通顺;对健康的敬畏,是对生命的尊重。

参考文献:

[1]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编写组. 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3[J].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24, 52(3): 195-206.
[2]国家卫健委. 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3年)[R]. 北京: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2023.
[3]林洪, 李素文. 高脂血症患者动脉粥样硬化形成机制与干预策略研究进展[J].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25, 35(4): 60-65.

声明:本文为科普内容整理,旨在传播健康知识,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构成医疗建议或诊断方案,如有症状请尽快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来源:心内科孙博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