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不着的打工人,原来是这个“清醒开关”卡了?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8-07 19:32 1

摘要:又是一个凌晨,身体明明累到“断电”,你的CPU却还在“超频运转”?那些未完成的任务、潜在的风险,甚至老板和客户的“灵魂拷问”,都像幻灯片一样在脑海中轮番上演。对打工人来说,早就分不清是失眠还是"24小时待命后遗症"——毕竟,老板的“凌晨灵感”总比你的困意来得更

又是一个凌晨,身体明明累到“断电”,你的CPU却还在“超频运转”?那些未完成的任务、潜在的风险,甚至老板和客户的“灵魂拷问”,都像幻灯片一样在脑海中轮番上演。对打工人来说,早就分不清是失眠还是"24 小时待命后遗症"——毕竟,老板的“凌晨灵感”总比你的困意来得更准时。

《2025中国睡眠健康报告》可谓是直接撕开现实:近一半(48.5%)成年人正在被失眠暴击。白天被工作群连环@、各种会议马拉松榨干精力的人,夜里大脑根本刹不住车——结果就是:汇报时嘴比脑子慢,需要思考时灵感全掉线,工作效率和状态都跌入谷底。

食欲素:白天的“清醒引擎”

夜里的 “睡眠开关”

身体想“关机”,大脑却像被按下了“清醒”键,根本停不下来。这一核心矛盾的神经生物学基础,很大程度上就在于夜间食欲素信号的失调与过度活跃。

食欲素的发现挺有意思:上个世纪90年代,科学家本来在研究“为啥会饿”,结果在老鼠大脑的下丘脑里发现了这种神经肽。一开始以为它是管 “想吃东西” 的,后来才慢慢揭开真面目 —— 它真正的主业,是当 “清醒总调度”。

食欲素就像大脑里的“电力系统”,由下丘脑的特定神经元负责 “发电”,通过神经通路把 “清醒信号” 传到大脑各个区域:给负责专注力的区域 “供电”,你才能连开三小时会还思路清晰;给负责情绪的区域 “稳压”,你才能在客户提奇葩要求时保持微笑;给负责记忆的区域 “续航”,你才能记住上周会上敲定的关键节点。

正常情况下,这组“电力系统” 特别懂 “上下班时间”:白天随着光线变强、活动增加,它的 “发电量” 稳步上升,保证你有足够精力应付一堆事;到了晚上,光线变暗、身体放松,它就主动 “降功率”,让 “睡眠系统” 顺利接手。

但问题就出在“非正常情况”:跨时区会议打乱的生物钟,相当于给它发了 “加班通知”;睡前刷到的紧急工作邮件,像突然给它 “加了个急活”;甚至对项目风险的反复琢磨,都在逼着它 “超额发电”。

结果就是:深夜里,你的身体早就想“关机休息” 了,食欲素却还在 “满负荷运转”,大脑自然就成了 “永不停歇的办公室”—— 这就是为什么你明明累到睁不开眼,大脑却像按了快进键。

真正的好睡眠

是给大脑“深度保养” 的时间

别再纠结“每天睡够 6 小时还是 8 小时” 了,对需要高强度脑力输出的人来说,睡眠的 “质” 远比 “量” 重要。

优质的自然睡眠是套环环相扣的“夜间保养流程”, 一个完整的睡眠周期大约持续90分钟,包含由浅入深的非快速眼动睡眠(NREM)和随之而来的快速眼动睡眠(REM)。

·非快速眼动睡眠(NREM)阶段,尤其是深度睡眠时,大脑会开启 “清洁模式”—— 就像办公室下班后的保洁,把白天积累的神经代谢废物(比如会影响记忆力的 β 淀粉样蛋白)及时清掉,同时让身体分泌生长激素,修复白天损耗的细胞;

·快速眼动睡眠(REM)阶段,则像 “数据整理员”,把白天碎片化的信息(客户需求、市场动态、项目细节)分类归档,甚至会在潜意识里把这些信息重新组合 —— 不少人突然想通的难题、蹦出来的好点子,就是这么来的。

这两个阶段得循环 4-5 次(大概 6-7.5小时),才算完成一次 “全面保养”。要是长期睡不好,或者这套流程被打乱,你会明显感觉到:记不住客户的特殊要求了,对团队的小摩擦更容易烦躁了,甚至看报表时的逻辑都没那么顺了 —— 这些,都是 “大脑保养不足” 的信号。

让大脑学会“按时下班”

才是真的会休息

对付失眠,很多人试过传统的助眠方式,但效果总像“按下葫芦起了瓢”。

它们的思路更像“强制断电”:通过增强大脑里的 “抑制信号”(比如 GABA 系统),强行让神经活动降下来。虽然能让人睡着,但相当于 “跳过了保养流程”—— 可能会缩短深度睡眠或 REM 睡眠的时间。

结果就是:第二天醒来总带着点“没睡醒” 的昏沉感,看数据、理思路都觉得费劲,甚至有人会出现 “记不清昨晚做了啥” 的情况。更麻烦的是,长期用还可能产生依赖,就像 “不用这招就没法断电”,反而更焦虑。

科学家早就发现了这些问题,开始琢磨:能不能不“强制断电”,而是让 “食欲素系统” 自己学会 “按时下班”?

随着对食欲素的研究越来越深,答案慢慢清晰了:既然失眠的核心是“夜间食欲素太活跃”,那其实只要精准“调低它的功率” 就行。

顺着上面这个思路,双重食欲素受体拮抗剂(DORA)类的调节方式就被研发出来了。近期国内获批上市的首款双重食欲素受体拮抗剂-莱博雷生就是其中的代表。

它的作用机制特别“懂事”:不影响大脑其他区域的正常功能,只专门 “对接” 食欲素的受体,像给过度活跃的 “发电系统” 装了个 “智能调节器”—— 夜间食欲素分泌太多?它就温和地 “挡一挡—— 就像温和地提醒那组停不下来的神经:“今天的工作结束了,明天再战”。让其 “功率” 回到正常水平,既不会让大脑突然 “断电”,又能让 “睡眠系统” 顺利接手。

这种方式带来的好处,对半夜脑子运转停不下来的人来说是不言而喻的:它能让睡眠节奏保持自然,该深度修复时不打折扣,该整理信息时不偷懒;而且因为代谢特性优化,早上起来不会有“宿醉感”,哪怕前一晚睡得晚,也能快速进入高效状态,应对突发的会议或决策。对于需要长期保持好状态的人来说,它的低依赖风险,不用担心中途 “停药就睡不着”,也更符合工作“可持续运转” 的需求。

当然,除了配合这种科学调节,日常里也可以多做一点:固定一个睡觉时间(哪怕周末也别差太远),睡前一小时把电子设备收起来(蓝光会骗食欲素“还没到点”),把没理顺的事写在备忘录里(告诉大脑 “明天再处理”)。

说到底,能让大脑“按时下班”,才能在白天更从容地 “冲锋陷阵”。当睡眠真正成为恢复能量的 “充电站”,那些需要创造力、专注力和决断力的时刻,你才能始终在线。

本文涉及文字及图片版权、产品服务和质量、活动权益等由第三方授权发布,其解释权归内容提供方所有。

来源:有意思报告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