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沙进人退”到“瓜果飘香”:民勤探索生态富民新路径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8-08 08:57 1

摘要:在甘肃民勤,这个被巴丹吉林沙漠和腾格里沙漠三面包围的绿洲,防沙治沙的故事已经书写了几十年。如今,这片土地不仅实现了生态的改善,更通过蜜瓜产业的蓬勃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

在甘肃民勤,这个被巴丹吉林沙漠和腾格里沙漠三面包围的绿洲,防沙治沙的故事已经书写了几十年。如今,这片土地不仅实现了生态的改善,更通过蜜瓜产业的蓬勃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

成片梭梭林

过去,当地农民一边种地,一边在农闲时压沙造林。如今,这支治沙队伍日益壮大,吸引了全国各地的年轻人加入。今年暑假,来自全国68所大学的志愿者来到民勤,参与春季新栽梭梭树的补水管护工作,在蜜瓜市场参与分拣、包装等实践体验。

在当地的蜜瓜交易市场,来自甘肃畜牧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的师生正忙碌地参与“包瓜”劳动实践。他们通过亲手分拣、包装民勤蜜瓜,既助力了农产品销售,也上了一堂生动的乡村振兴实践课。

“希望学生走出课堂,到民勤看看生态保护和乡村振兴是如何融合在一起。另外一方面也希望学生能更加深刻的体会到植树造林、防风固沙的意义。”甘肃畜牧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教师唐文雅说。

压沙造林

民勤县地处河西走廊东北部、石羊河流域末端,东西北三面被腾格里和巴丹吉林沙漠包围,位于“北方防沙带”关键位置,荒漠化面积占国土面积的88.18%,绿洲沿线风沙线长达408公里。自1950年起,民勤县就将防沙治沙视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全县上下齐心协力,一届又一届接力传承,持续开展压沙造林、战风斗沙行动。2025年3月,当地集中攻坚锁边林带的“最后一公里”,5月下旬实现了环绿洲锁边林带的全链条闭环围合。

民勤县林草局副局长姜莉玲表示,经过七十多年的接续努力,环绿洲锁边防护林带全面闭环围合,这是民勤人民集体智慧和汗水的结晶,是“三北”工程标志性成果,更是党带领人民群众筑牢生态安全屏障,守卫西部生态安全的有力答卷。

民勤环绿洲锁边林带总长380公里,宽度1公里至20公里不等,总面积210万亩。这条蜿蜒于绿洲边缘的“绿色长城”串联起红崖山水库、青土湖、老虎口等关键生态节点,为民勤绿洲构筑起完整闭环的立体生态屏障,推动腾格里、巴丹吉林两大沙漠从“握手”转向“分离”。

风沙肆虐,让产业发展望而生畏;治沙治不了穷,到头来还是竹篮打水一场空。而在民勤蜜瓜的核心产区收成镇,蜜瓜产业园的蜜瓜迎来上市高峰。

民勤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高级农艺师马玉霞介绍,通过田间考评和室内鉴定之后,对参试蜜瓜品种的适应性、抗病性、丰产性、含糖量、商品性等各项指标进行综合鉴定,筛选出高产优质、适合民勤种植的蜜瓜品种。

蜜瓜喜获丰收

随着防沙治沙的持续推进,民勤的生态环境逐步改善。风沙少了,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为蜜瓜种植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如今,民勤蜜瓜已成为当地的一张“金色名片”,2025年,全县蜜瓜种植面积达到16.88万亩。

如今,民勤蜜瓜的品种也从过去的单一化发展到的100多种,从脆甜到软糯,从高糖到低糖,满足了不同消费者的需求。更值得一提的是,通过大田直播、育苗栽培、秋后延栽、连体拱棚、日光温室等五大栽培模式,民勤蜜瓜实现了错峰上市、四季生产、全年供应的良好局面,让群众四季都有收入。

在民勤蜜瓜产业的发展中,越来越多的“新农人”选择返乡创业,通过电商和直播带货,将民勤蜜瓜卖到全国各地。他们用手机镜头展示蜜瓜的种植过程、采摘场景和口感特点,为传统农业注入新活力,也让民勤蜜瓜的品牌越叫越响。

新农人仲麟表示,通过电商宣传家乡的特色农产品,不但可以提高乡亲们的收入,还可以通过电商赚到的钱反哺到沙漠种树这件事情上,让我们家园的生态环境越来越好。

“以前我们种瓜怕风沙,现在治沙造林,风沙也少了,我们的瓜品质高了,产量高了。”收成镇兴盛村村民李瑞英说,现在通过电商,我们的瓜也更好卖了。

从防沙治沙到蜜瓜飘香,民勤走出了一条生态与产业融合发展的新路。这片曾经被风沙肆虐的土地,如今已成为乡村振兴的典范。(记者:杨燕 张小芳 黄尖参)

来源:民勤融媒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