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说实话,我第一时间看到这个新闻时,脑海里就冒出一个念头:不是才和好了没几年吗?怎么又杠上了?结果一查才发现,这已经是华为第二次起诉传音了。
8月6日,一条消息在科技圈炸锅了:起因是华为又把传音告上了法庭,这次选在了德国的专利法院慕尼黑分庭。
说实话,我第一时间看到这个新闻时,脑海里就冒出一个念头:不是才和好了没几年吗?怎么又杠上了?结果一查才发现,这已经是华为第二次起诉传音了。
而这次,不再是什么壁纸争议,而是直接打到了“技术核心”——专利战。
这次打的是硬仗,专利比壁纸更伤人
根据外媒 ip fray 的说法,华为早在6月20日就提交了起诉书(案件编号:ACT_28975/2025),主要是针对传音涉嫌侵犯一项欧洲专利,专利编号是EP2725797。
听起来很拗口对吧?我查了一下,其实主要是和图像处理、视频编解码有关的一项技术,能提升手机在播放视频或者处理图像时的效率。
有趣的是,这项专利虽然是日本人研发的,但专利权是属于华为的。这也意味着,不管专利发源地是哪,谁手上拿着授权,谁就有话语权。
我认为,这次诉讼对传音来说压力不小,因为跟上次那张调色壁纸不一样,这次是扎扎实实的技术专利,而且打到了欧洲战场,明显更不容易应付。
传音也立刻做出回应:我们已经注意到相关事项,并会积极应对,话说得挺标准,但能不能扛住,还得看后续怎么处理了。
这并不是他们的第一次“过招”
我还记得,2019年10月,传音刚上市不久,华为就送上了一份“见面礼”:起诉传音抄袭自己壁纸版权,索赔2000万。而彼时正是传音意气风发的时候,刚上了科创板,结果就遇上了这事儿。
争议焦点其实就是一张华为原创的“珍珠极光壁纸”,传音只是稍微调整了颜色,就直接放进了自家HiOS系统里用了,还在宣传上大肆使用,最后这场官司虽然是以和解结尾,但细节一直没公开。
现在,五年过去了,华为选择重启战斗,明显也不是“无的放矢”。而且地点也从中国搬到了欧洲,很有一种国际化维权的意味。
传音自身,情况不容乐观
说到传音,很多人只知道它是“非洲手机之王”,但未必清楚它有多猛,这家深圳的公司,在非洲的市占率一度高达57%,而且2024年全球出货量排到第三,特别是在非洲和巴基斯坦,稳坐第一的位置。
不过我发现,它最近的日子也不太好过,因为在2025年一季度,传音在非洲的市场份额一下掉了5个百分点,只剩47%,而另一边的小米、荣耀这两个老熟人,也开始在非洲发力了。
其中荣耀的出货量直接飙升283%,首次杀进非洲前五,来势汹汹。
更让人担忧的是,传音的财报数据已经开始发出警告:2025年第一季度营收同比暴跌25.45%,净利润更是比腰斩还要多,跌了69.87%,你说这时候再被追着打专利官司,所以我感觉,传音真的是腹背受敌了。
专利短板,成了出海路上的硬伤
我查了下数据,截至2024年底,传音总共才持有1201项发明专利。而华为呢?全球授权专利超过15万件,90%以上是发明专利,这差距真的有点悬殊。
而且更麻烦的是,华为不是唯一一个来“敲门”的。除了华为,还有NEC、JVC和Sun Patent Trust,也都因为HEVC相关的专利问题,把传音告到欧洲和巴西。
这不仅仅是一场官司
总的来说,其实整个手机行业的专利战一直从没停过,你看像苹果和三星大战十年,高通和苹果全球互掐,哪一场不是动辄几十亿美元的较量?我认为,专利这件事,本质上就是科技公司之间的“护城河”。
当像传音这样的新兴玩家,试图从非洲、南亚走向更大市场的时候,专利不只是门槛,更是“门神”。如果没有自己的专利墙,进来的第一步可能就要被别人告到退回起点。
中银律师高景贺也曾说过一段话,我觉得很有道理:面对专利围堵,企业要么靠自主创新撑起一堵专利墙,要么靠交叉许可谈出一条生路,没有第三种选择。
所以回到这次事件,我并不觉得这是“自家人打自家人”的无聊剧,而是中国手机品牌走向全球化过程中必须经历的一环。一边是华为,手握海量专利却在海外市场受限;一边是传音,靠性价比和本地化赢得市场,却始终没能补上技术短板,所以这场诉讼,说白了是两个方向不同的玩家,在全球棋盘上的正面对撞。
截至8月6日收盘,传音股价跌到85.61元/股,市值976亿元,已经是腰斩的水平了。而这场官司怎么打下去,能不能和解、怎么和解,或许会直接影响传音接下来的复苏节奏。
我觉得吧,真正在意的不该只是官司谁赢谁输,而是中国科技企业怎么在走出去的过程中,别再被“专利”这根绳子反手一套绊倒,打仗归打仗,生意才是终局。
来源:GlobalL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