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3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江西省九江市考察调研。在长江国家文化公园九江城区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长江是长江经济带的纽带。无论未来长江经济带怎么发展、发展到哪个阶段,都不可能离开长江的哺育。要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命共同体出发,着眼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把长
九江,古称浔阳,镶嵌于长江之畔、鄱湖之滨,是为“三江之口,七省通衢”,乃“天下眉目之地”。
这座依水而居、因水而兴的历史文化名城,集大江、大湖、名山于一身,拥有152公里长江岸线和三分之二的鄱阳湖水域,也是江西唯一的沿江港口城市。
2023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江西省九江市考察调研。在长江国家文化公园九江城区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长江是长江经济带的纽带。无论未来长江经济带怎么发展、发展到哪个阶段,都不可能离开长江的哺育。要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命共同体出发,着眼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把长江保护好。
牢记嘱托、砥砺奋进,九江深入贯彻“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探索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文化传承与产业创新协同发展的新路,绘就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生动画卷。
日前,光明日报调研组来到九江,感受九江的生态之美、文化之美、产业之美,探寻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动实践。
市民在长江文化公园九江城区段游览。李涛渊摄/光明图片
保护一江清水 系统治理长江岸线
曾经,九江也面临生态退化、江水污染的问题。如今,“一江碧水”重流,“江边有新景、水城人共融”的美好画卷再现,其背后是九江统筹推进长江岸线系统治理、科学保护的不懈努力。
守护长江安澜,2021年11月,长江干流江西段崩岸应急治理工程开工建设。“该工程实施后,稳定了沿河岸、湖岸的岸坡,避免其崩落、坍塌,和长江干堤共同构成了完整的防洪工程体系。”九江市水利局副局长徐玉山说。
行走在江边,一块块混凝土植生块牢固地拼接在一起;石笼网垫冒出绿油油的小草,一直延伸至水中。
“在亲水平台上种植芦苇、芦荻花等耐水性植物,不仅增强水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多样性,还实现了工程景观、自然生态与历史文化的有机融合。”徐玉山进一步说道。
崩岸治理只是长江岸线整治的工程之一。九江系统实施长江大保护工作三年行动,累计整治长江排污口856个、重点河湖排污口417个,拆除非法码头74座,关闭退出沿江1公里化工企业37家,探索推出船舶污染防治多元共治模式,实现了生活垃圾、生活污水、油污水100%上岸统一接收、转运、处置,长江干流九江断面连续七年保持Ⅱ类水质。
“不让一滴油、一滴污水入江”,调研组一行来到九江石化,只见厂区内污水处理实现绿色化、智能化,花园式工厂愈发绿意盎然;厂区外,油品装卸实现了全过程实时监测,以绿色港口呵护长江生态。
鄱阳湖是长江江豚等濒危生物的家园,也是白鹤等珍稀鸟类的重要栖息地。过去,由于滥捕滥捞等原因,这道生态屏障一度变得脆弱。
十年禁渔的“减法”,换来了生物多样性的“加法”。“以前渔民扎堆,江面全是网,现在渔船不见了,鱼群多到能看到它们翻起的浪花。”一名长江九江段的渔政执法人员说。
江豚不仅是长江“原住民”,也是长江生态改善的见证者。根据《2023年江西省水生生物资源及生境状况公报》公布的数据,长江九江段共计监测到长江江豚24头次,鄱阳湖共计监测到长江江豚427头次。此外,长江九江段共监测到土著鱼类61种、鄱阳湖共监测到土著鱼类81种,其中不乏国家二级保护水生野生动物胭脂鱼、江西省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长吻鮠等。
为了持续巩固禁渔成果,当地建立“护鱼员”队伍,探索多样化转产就业安置途径,12022名退捕渔民实现100%转产就业安置。成立多部门联合禁渔执法机制,形成“人防+技防+机防”的一体化监管机制,推动十年禁渔从攻坚走向持久,从治标转向治本。
制度创新为生态保护“上保险”。九江建立“生态产品价值转化中心”,以公益信托形式委托基金会管理环资案件生态修复资金;持续深化“水行政执法+检察公益诉讼+技术支持”协作机制;积极探索排污权储备交易机制,推动排污权储备交易试点向“全要素、全领域、全行业和跨区域”拓展。今年,九江将排污权储备污染物类别由原来的4项拓展至8项,已累计出让排污权105宗4088.72万元。
江湖安澜、江豚逐浪、渔民“上岸”、鱼群欢腾……这正是九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生动体现。
江西九江瑞昌市码头,工作人员将20万尾鱼苗投放到长江。魏东升摄/光明图片
推进全面转型 产业逐绿追新攀高
钢铁、石化、建材等高污染、高耗能产业,曾一度成为九江高质量发展的沉重负担。九江全面绿色转型之路,在壮士断腕的决心与科技赋能的智慧中有序铺开。
芳烃成套技术是代表石油化工发展水平的标志性技术。2022年,九江石化年产89万吨芳烃联合装置投产,能耗进一步降低。年产150万吨芳烃及炼油配套改造项目的推进,有望“再造一个九江石化”。“这是推动企业实现‘炼化一体化’转型升级,打造世界领先的绿色智能炼化企业的关键所在。”九江石化工作人员陈广盛介绍。
作为江西省传统产业优化升级综合试点城市,九江全力推动石化、钢铁、建材等传统产业追新、逐绿、攀高。“转型不是简单‘关停并转’,而是脱胎换骨的技术革新。”九江市工信局四级调研员丁格非告诉调研组。
与此同时,为顺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趋势,九江大力培育新材料、新能源、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抢先布局核科技、低空经济、氢能、人工智能等产业赛道。
从九江起步的德福科技,自1985年起始终深耕电解铜箔领域。凭借40年的技术积累与近年来的产业链布局,该企业已构建起覆盖极薄化、高抗拉、三维形态化等前沿方向的完整技术体系,成为全球铜箔高端市场的关键参与者。
一大批新兴产业在这片土地“拔节生长”。鄱阳湖生态科技城,一排排深蓝色的光伏板在阳光下熠熠生辉,这里是全球领先的光伏玻璃生产基地之一。湖口高新技术产业园内,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生产线高速运转,产品源源不断供应国内外新能源车企。共青城市数字经济产业园里,年轻的身影来来往往,软件研发、大数据分析等新兴产业在这里汇聚成势。
如何发挥长江“黄金水道”优势,助力全面绿色转型?
从高空俯瞰长江九江段,瑞昌、城西、城东、湖口、彭泽5个港区自西向东次第排开,“一港五区”港口发展大图景一目了然。
6月25日,九江港红光码头汽笛长鸣,“赣沪通”水路物流产品正式发布并迎来首航,这是上港集团与江西省港口集团深化战略协同的又一成果。九江市港航局办公室负责人黄亚琪介绍,该产品承诺“一单制”“一口价”“一票结算”“一箱承运到底”,可覆盖江西80%以上的地区,帮助企业降低物流成本20%以上,实现“内陆口岸与沿海同效”的目标。
目前,九江港全港国际国内航线已达19条,月均航班超300航次,辐射江苏、浙江、上海、四川等21个省市,水铁联运始抵的铁路站点达29个;2025年上半年,九江港累计完成货物吞吐量1.16亿吨,集装箱累计完成47.22万标箱,同比均实现10%以上增长。
从“工业锈带”到“绿色秀带”“创新智带”,九江以破釜沉舟的决心淘汰落后产能、培育新兴产业,在长江之滨奏响了全面绿色转型的激昂变奏曲。
长江九江段江面,各类船舶往来穿梭,有序航行。魏东升摄/光明图片
赓续千年文脉 传承创新长江文化
推进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生态保护是根基,产业发展是核心动力,文化传承则是灵魂和纽带。
走进浔阳江畔的琵琶亭,登上木质大船,或伫立船头欣赏现代光影剧目《浔阳江头夜送客》,或前行几步,借助数字技术与白居易“月下对酌”,重温《琵琶行》诗词中的经典场景。不同寻常的“穿越”体验,让不少游客“种草”。“让传统文化‘活’起来,要增加科技含量。到了晚上,我们还有大型实景灯光秀《浔梦琵琶亭》,游客沉浸式体验琵琶亭的梦幻之美。”浔阳江文化旅游景区运营经理张涛介绍,琵琶亭定期举办民乐展演、文化讲座、诗词游学、乐天集市等活动,成为传播九江文化的重要窗口。
琵琶亭不远处是浔阳楼,其建筑风格为宋代民间酒楼样式。“浔阳楼以《水浒传》为主题,是一处集游览参观、喝茶听书和餐饮于一体的景点。”张涛介绍:“瞧,我们还安排专人说书,广受游客好评。”
“啪”一声,说书人桑家庆身着青色长褂,把醒木拍在书案上,喧闹气氛立刻安静下来,台下听众围坐长桌,品茗倾听。“我以《水浒传》发生在九江的故事为重点,再结合本地风土人情做一番加工,讲讲市井生活,大家听了更亲切。”桑家庆说。
待说书结束,听众心满意足地登楼眺望江景。琵琶亭、浔阳楼、锁江楼、浔阳江号游轮、98抗洪展陈馆……长江国家文化公园九江城区段将它们串珠成链,成为市民的休闲地、游人的打卡地。长江国家文化公园九江城区段项目现场负责人黄庆介绍,该区段三期项目将通过特色街区的打造,再现九江重要航运码头和老工业基地的发展脉络,为市民、游客提供开阔的集散空间,实现从“临江不见江”到“近水又亲水”的转变。
2024年10月10日,长江国家文化公园重点项目之一——瑞昌铜岭铜矿遗址博物馆建成开馆。展陈再现商周矿井原貌,复原南铜北运线路,展示了先民采矿炼铜、金道锡行的壮观景象。“这里是中国迄今发现年代最早、保留最完整、内涵最丰富的一处大型矿冶遗址,对于探寻中国高度发达的青铜铸造业原料来源,研究中国青铜史、冶金史等具有重要意义。”讲解员陈梦梦说。
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带火了九江城市旅游,改变了以往游客“只知庐山不知九江”“上庐山不落浔阳城”的局面。“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成前,琵琶亭、浔阳楼等景区游客不到60万人;建成后不到两年时间,累计接待游客620万余人次。”浔阳江景区负责人魏亚康说。“嘉游赣·追浔季”“跟着课本游九江”“清凉一夏向九江”等活动接续推进,“引客入浔”成效明显。
夜幕降临,大中路历史文化街区游人如织,潮流体验、电竞动漫、主题酒吧等多元业态在这里竞相迸发。“我们希望通过对城市有机更新,以点带面、连线成片,让中心城区更有活力、更具魅力、更添人气。”浔阳区委书记张宁说。
《偷心晚宴》作为集“戏剧+互动+餐饮”于一体的沉浸体验式喜剧,受到了游客的广泛喜爱。“我们将长江文化融入戏剧,实现了传统与现代的融合,让观众拥有独一无二的体验。”剧场运营方负责人罗彬说。
2025年上半年,九江累计接待国内游客5251.06万人次,同比增长11.96%;国内旅游收入653.19亿元,同比增长11.99%。
经验与启示
九江的实践探索,是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谆谆嘱托,坚定不移走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的生动体现。这启示我们,进一步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命共同体,必须正确处理好几大关系。
正确处理系统推进与重点突破的关系。处理好系统推进和重点突破的关系,是我们谋划改革、推动发展的宝贵经验。进一步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既要坚持系统推进,形成合力,又要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精准突破,做到全局和局部相配套、治本和治标相结合、渐进和突破相衔接,实现系统推进和重点突破相统一。因此,要树立系统思维,始终把长江视为一个有机整体,统筹水、路、港、岸、产、城等经济要素和生物、湿地等生态要素,系统谋划进一步推进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与此同时,沿江地区要把自身发展放到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大局之中,协同发展、错位发展、联动发展,在长江生态保护修复、绿色低碳转型、区域协同融通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寻求突破。
正确处理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保护的关系。发展与保护不是非此即彼的“单选题”。进一步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要坚持在高水平保护上下更大功夫,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探索协同推进生态优先和绿色发展新路子。因此,要立足长江流域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和系统性,实施好长江生态保护修复工程,筑牢长江经济带永续发展的生态根基。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促进经济社会全面绿色低碳转型,提升生态“含金量”、发展“含绿量”,厚植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底色。加快完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机制,扩大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试点范围和领域,建立统一的生态产品目录清单、评价机制,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正确处理培育新动能和更新旧动能的关系。培育新动能和更新旧动能是一个相互促进的过程,也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要紧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协同推进培育新动能和更新旧动能,将全面绿色低碳转型贯穿于进一步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全过程,在“共抓大保护”中推动发展方式创新和发展动能变革。因此,要紧紧抓住创新这个“牛鼻子”,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在长江经济带布局,加快攻关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坚持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方向,推动传统优势产业绿色转型升级,推动新兴产业持续壮大,超前布局一批未来产业。坚定不移扩大开放,统筹推动基础设施“硬联通”、规则机制“软联通”,加快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深化与“一带一路”建设的融合对接。
正确处理守正与创新的关系。坚持守正与创新的统一,既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经验总结与规律揭示,也是推动新时代文化繁荣发展的基本准则。实践表明,大力推进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保护好、传承好、弘扬好长江文化,为进一步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推动力和现实创造力。要健全长江文物和文化遗产资源融通共享机制,建立健全多层次、跨区域的保护协作机制。研究制定长江文化图谱,深入发掘长江文化的时代价值,推出更多满足群众需求、体现长江文化的优质文化产品,讲好长江故事。探索长江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创新文旅消费新场景、新模式,推进长江国际黄金旅游带建设,提升长江文旅融合发展质效。推进长江文化、山水文化与城乡建设的有机融合,推进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试点,实施文旅产业赋能城市更新行动,展示山水人城和谐相融的城乡风貌。
(调研组成员:江西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陈运平、张宜红、陈德明、余永华,光明日报记者胡晓军、王洋、李玉兰)
来源:光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