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不到租金、困于数智化,居然智家“大象难转身”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8-08 09:32 1

摘要:7月28日晚间,居然智家(原居然之家)发布公告称董事长汪林朋先生一天前在家中不幸身故。要知道,就在7月23日汪林朋才刚刚被武汉市江汉区监察委员会解除留置,没想到仅仅过了几天时间就发生如此变故。

“家居行业的普遍困境,还需要很多时间来解。”

好文3955字 | 6分钟阅读

图源自电影《绿皮书》

家居龙头居然智家的变动,给这个正处在寒冬时期的行业又泼了一盆冷水。

7月28日晚间,居然智家(原居然之家)发布公告称董事长汪林朋先生一天前在家中不幸身故。要知道,就在7月23日汪林朋才刚刚被武汉市江汉区监察委员会解除留置,没想到仅仅过了几天时间就发生如此变故。

作为公司创始人,汪林朋从上世纪90年代末带领居然智家从单个门店发展成覆盖全国300多个城市的连锁家居集团,如今在营收和门店数量上都已超越红星美凯龙成为国内当之无愧的“家居一哥”。

原本以为在2025年的家居寒冬之际,面对营收和净利润持续下滑、门店不断缩减等多重困境,外界寄希望于汪林朋带领居然智家实现华丽转身,结果一切戛然而止。

那么,这条缺少了主心骨的巨轮,未来又将驶向何方?

时间来到2025年,家居行业的风波愈演愈烈。

7月17日,曾在2008年率先推出按平米计价全包套餐、在业内有着“整装校长”之称的知名家装公司靓家居创始人曾育周坠楼身亡。没隔几天公司便宣布在长期亏损的影响下资不抵债,将会进入破产清算程序。

原本以为曾育周的坠亡已经在业内掀起轩然大波,让人颇为意外的是,行业巨头居然智家董事长汪林朋于7月27日不幸在家中身故。原本就不平静的家居行业,再一次被推上风口浪尖。

对居然智家而言,创始人的离开无疑让这个家居行业的巨头没了主心骨。更关键的是,居然智家早已深陷泥潭而无法自拔。

从2019年成功上市、市值突破600亿开始,居然智家有着属于自己的高光时刻。尤其2021年公司全年营收130.71亿,同比增长44.88%;归母净利润23.03亿,同比增长69.76%,盈利水平甚至已经超越了当时的行业龙头红星美凯龙。

正是自此开始,居然智家后继乏力,营收原地踏步的同时净利润也开始逐年下滑。

财报显示,2024年居然智家实现营收129.66亿,同比下滑4%;归母净利润7.69亿,同比下滑40.83%,要知道这已经是居然智家净利润连续第三年下滑。哪怕4月29日所发布的2025年第一季度财报显示公司营收有微幅增长,只不过如果把视线放到扣非归母净利润上,2.13亿元的利润表现仍然同比下滑了42.84%。

作为家居行业的巨头之一,居然智家的盈利水平正变得越来越糟糕。对于净利润的持续下滑,官方解释主要受房地产周期影响,经营压力增加,为支持商户运营减免了部分租金和管理费用。

这一回复,从居然智家的核心营收来源租赁及其管理业务的变化可见一斑。2021~2024年间,居然智家的租赁及其管理业务营收从74.15亿下滑至55.4亿,营收占比从56.73%下滑至42.73%。

在此过程中,商品销售业务持续增长,到2024年以63.24亿的表现成为其第一大营收来源,同比增长13.81%。需要注意的是,尽管商品销售业务仍然处在正向增长通道,然而其毛利率水平却从2020年的31.25%下滑到2024年的7.59%。

从这个角度出发不难发现,居然智家过去几年在面对家居行业的寒冬时,似乎没有太多的转型方案只能靠降价求生存。甚至为了进一步降本增效,过去两年居然智家的直营卖场缩减了8家,加盟门卖场缩减了13家,员工数量也在逐步减少。

摆在居然智家面前的困境,又何止是业绩滑坡和门店收缩?2019年“蛇吞象”般的借壳上市,以及公司内部不断上演的减持风波同样让这个家居巨头备受争议。

在上市前夕,居然智家作为行业巨头估值高达360亿,被借壳的武汉中商市值仅15亿,结果后者却以350多亿的价格收购居然智家。反向收购后不久,武汉中商的持股比例便下滑到不足2%。

上市后伴随着股价上涨,2023年7月和11月居然智家控股股东分批减持26.7亿,再加上上市后几年累计分红的30多亿,汪林朋都是背后最大受益者。

事实上,家居行业的寒冬影响的远不止居然智家一个,有着类似困境的还包括老牌巨头红星美凯龙、宣布破产重整的东易日盛、资金链断裂的住范儿…

就在今年5月13日晚间,红星美凯龙官方曝光公司创始人车建兴被云南省监察委员会立案调查。屋漏偏逢连夜雨,红星美凯龙在2024年的净亏损达29.83亿,同比扩大34.61%,同时还深陷门店关闭、高管落马、商户卷款跑路等风波。

就目前而言,国内家居卖场主要可以分为三大经营模式:重资产投入、通过建设大卖场来吸引商户入驻并收取租金的集贸市场模式,主要以居然智家和红星美凯龙为代表;以生产商进行生产制造、品牌方输出设计的OEM模式,以宜家为代表;从设计到最终的装修施工和验收于一体的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模式,以居泰隆为代表。

在这之中,商场化管理的集贸市场模式凭借大而全的平台效应,在房地产市场蓬勃发展的年代快速崛起。简单来说,也就是很多人口中的“二房东”。

居然智家的发展史,说来也颇为神奇。1998年位于北京的居然装饰城发生火灾,一年内汪林朋临危受命开始接管这家企业,彼时国内家居市场鱼龙混杂,汪林朋推出家装、家居和家电的一站式购物模式,对卖场商户进行统一收银、统一管理,甚至还推出一个月内无理由退货的服务,确立了标准化的发展路线。

2005年居然智家开始向全国各大城市扩张门店,经过多年发展并在国企改革浪潮的影响下,2015年汪林朋成为居然智家的实际控制人。2018年初,汪林朋斗志昂扬表示“未来5年内开出600家门店,10年内开1200家”,随后在阿里巴巴等知名机构融资的助力下成功借壳上市,成为国内首个家居新零售概念股,2023年更是在营收方面首次超越红星美凯龙成为“家居行业一哥”。

和房地产行业类似,家居大卖场在发展前期主要以重资产投入,尤其扩张阶段需要大量资金入驻。

以红星美凯龙为例,从成立之初就坚持重资产投入,目前旗下94个自营卖场中有61个属于自有物业,自营卖场的营收占比长期维持占50%以上;遍布全国各地的居然智家同样不遑多让,虽然在后期放开了加盟模式,不过截止到2024年底居然智家仍然有83家直营卖场,通过向商户收取租金和物业管理费等维系运营。

不过,提供标准化服务的家居大卖场由于追求统一管理,这又反过来催生了资金池模式的诞生。

事实上,绝大多数的家居卖场经营策略都是将消费者购买商品的大部分甚至是全部款项直接支付到商场,商场再根据不同的账期安排分别结算给每个商户。资金池模式面临的最大挑战就在于无法做到专款专用,对重资产运营的居然智家和红星美凯龙等集团性公司而言,资金很容易就会被更紧急的需求抽走。

客观来说,只要后续能够有稳定的租金收入来源和经营业绩等,家居卖场模式本身并没有太大问题,关键在于越滚越大的雪球总有停下的一天。

随着地产红利期逐渐消退,一切都可能会被打回原形。据亿欧智库所发布的数据显示,目前国内存量房市场约为3.5亿套,过去5年新房装修在整体装修需求中的占比从48.9%下滑到35.9%,2024年整个家装零售市场规模更是收缩了近17%。

当故事讲不下去,很可能的结果就是损害广大消费者的利益。就在今年3月,广州新塘居然智家就被曝光出背后是同一控制人的多家门店假借国补名义卷款跑路的事件,影响200多户家庭,涉案总金额超过1300万,暴露出居然智家在管理方面的漏洞。

客观来说,目前整个家居行业已经不可避免进入存量时代,2025年更是阵痛转型的开始。据亿欧智库所发布的《2024中国家居行业观察报告》显示,2024~2028年前,国内家居行业市场规模的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2.8%。

面对行业肉眼可见的天花板,各家居巨头都纷纷开启了转型步伐。以居然智家为例,2024年12月公司正式更名为居然智家,显示出向数字化转型的决心,具体来看包括通过AI技术实现降本增效以及拓展出AI+设计、AI+家装等全新的业务形态,一度带动公司股价上涨了不少。

事实上,早在2016年居然智家就开始布局数智化转型,如斥资1亿美元收购来自美国的家装设计软件Homestyler,命名为居然设计家。2024年公司研发费用超过5000万,同比增长32.6%,打造出居然设计家、居然智慧家和洞窝三大家居产业数字化平台。

转型的动作一个接一个,阵势看起来也足够庞大,只是就现阶段来看实际效果并不尽如人意。数据显示,洞窝平台在2023年新增上线了592家卖场,到2024年新增数量便回落至271家;居然智慧家的新开门店数量从2023年的57家下滑至2024年的33家,目前来看居然智家的数智化转型远未对公司形成稳定且有效的支撑。

不妨换个角度,把对智能家电的布局提上日程。尤其在国家补贴和AI红利所带来的智能化创新下,家电消费的换新需求仍在。

据中商产业研究院所发布的《2025-2030年中国智能家电产业前景预测与战略投资机会洞察报告》显示,2024年我国智能家电市场规模约7560亿,同比增长3%,预计到2025年这一规模将会达到近8000亿元。

如今走进线下以居然智家为代表的家居卖场,又或是主打家电零售的京东MALL,相关产品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将多个电器集合在一起的智慧厨房、具有顶级视听效果的家庭影院、集合了激光雷达和可伸缩手臂的扫地机器人以及全屋声控系统等,能够在很大程度上给消费者带来更丰富的场景体验。

即便现在已经被很多人称之为是电商的时代,年轻人往往也更喜欢通过抖音、小红书等平台在商品种草后线上下单。不过对居然智家或红星美凯龙等传统家居卖场而言,发挥出自身场景优势,足够宽敞的线下空间能够为用户带来身临其境般的智能家居体验,这恰恰是在线上通过种草笔记或视频所无法直观感受到的。

在这之外,出海也是不少家居企业转型的目标之一。据《中国家具行业进出口报告》显示,今年一季度我国对英国、德国和荷兰等国家的家具产品出口额均实现了5%左右的同比上涨,同时包括顾家、欧派等家居品牌也都在海外市场进行本土化布局。

乘着家居品牌向海外市场扩张的东风,居然智家从2023年开始加快在东南亚市场的布局,线上平台“居然设计家”在全球已经积累了1500万海外用户。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吸取在国内疯狂开店的教训,对居然智家来说海外开店的步伐恐怕只能暂时搁置。

从这个角度来看,面对家居行业的寒冬,处在转型十字路口的居然智家们或许还是要把重心放在产品和用户身上。先通过为消费者创造更多的价值活下去,再想办法寻求新生。

来源:商业评论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