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苟利社稷,死生以之”——左宗棠抬棺出征,收复新疆,捍卫中华版图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8-08 10:02 2

摘要:左宗棠是中国近代史上的著名人物。作为晚清的封疆大吏、朝廷重臣,他是众多重大历史事件的亲历者与推动者。仅就收复新疆、建设和治理西北的功绩而言,他便堪称晚清史研究中不可忽视的关键人物,更是一位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

左宗棠是中国近代史上的著名人物。作为晚清的封疆大吏、朝廷重臣,他是众多重大历史事件的亲历者与推动者。仅就收复新疆、建设和治理西北的功绩而言,他便堪称晚清史研究中不可忽视的关键人物,更是一位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

2025年8月4日,大型人文历史纪录片《左宗棠收复新疆》高燃开播。该片以左宗棠收复被外国侵略势力侵占的新疆国土、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为主线,展现了以左宗棠为代表的先贤们为捍卫国家尊严与疆域完整所付出的不懈努力与无私奉献。他们浴血奋战、守土卫疆,不仅收复了一百六十多万平方公里的辽阔国土,更开发建设了广袤的西北大地,为中华民族立下了永载史册的不朽功勋。

岳麓书社出版的《孤勇:左宗棠新传》是一部深入解读中国近代史上这位杰出人物的传记作品。本书基于清宫档案等权威史料,考辨了关于左宗棠诸多传闻的真伪;以大量篇幅细致刻画其性格特质、学问修养、家庭经济状况(如收入与支出)及家庭成员(如妻室、儿孙)等细节;秉持"不虚美、不隐恶"的原则,客观呈现左宗棠的性格局限与个人情感;更以浓墨重彩的笔触还原其收复新疆的全过程,彰显其维护国家统一的坚定决心与艰苦卓绝的奋斗历程。此外,书中专设章节系统梳理左宗棠建设与治理西北的具体举措,如兴办文教事业、大规模植树造林、修筑道路桥梁等,全面展现其历史贡献。

本文摘自《孤勇:左宗棠新传》,作者刘江华。

△ 《孤勇:左宗棠新传》,刘江华著,岳麓书社出版

收复新疆,让我们充分体会到左宗棠“苟利社稷,死生以之”的深厚爱国情怀。从同治三年开始,清廷就不断调兵遣将,以解决新疆危机,但始终未有明显成效。左宗棠督办新疆军务之后,不顾年事已高,以“生出玉关”马革裹尸的决心,独膺艰巨。在清廷的支持下,他与同僚通力合作,发挥陕甘平定、后路无忧的优势,不失时机地利用国内、国外的资源,“自关陇以至酒泉,自沪、鄂以至关陇”密切合作,“数千里一气卷舒”,筹粮、筹兵、筹饷,不到4年,即收复北疆、南疆。他在光绪四年给好友刘典的信中说,“新疆用兵,全以关陇为根本,同心断金,乃收其利……我国家当天下纷纷时,不动声色,措如磐石,复能布威灵于戎狄错杂之间,俾数千里丘索依然金瓯罔缺,以此见天心眷顾,国祚悠长,非古今所能几其盛美也。吾辈数书痴一意孤行,独肩艰巨,始愿亦何曾及此!而幸能致之者,无忌嫉之心,无私利之见,苟利社稷,死生以之耳”。

△ 左宗棠

左宗棠率军收复新疆,被称为中国近代反抗外来侵略的第一次完全胜利。它把窃据新疆13年之久的阿古柏政权完全摧垮,粉碎了英、俄两国侵占我国新疆的野心,捍卫了新疆160多万平方公里的祖国神圣领土。如果不是左宗棠等赶跑了阿古柏政权,以武力为后盾收回伊犁,新疆很有可能沦为异域。正如左宗棠所说,“自俄踞伊犁,(新疆各族)渐趋而附之,俄已视为己有。若此后蚕食不已,新疆全境将有日蹙百里之势”。对于收复新疆的意义,左宗棠自己也不谦虚,曾自我评价,“南疆底定,以事功论,原周秦汉唐所创见”“秦汉以来,……实亦两千余年所仅见”。

左宗棠率军收复新疆,震惊了西方,有力地提升了清政府的影响力和国际地位。总理衙门曾给左宗棠转来当时国外对收复新疆的反应,“此次平定南疆,声威之盛,度越寻常,而布置精详,尤令远人钦服,不但海上用兵以来仅见之事,即周、秦以来驭边怀远之略实鲜其比。观俄、英各国议论,无复从前嚣凌气态,俄商谓我骄傲,其心虚胆怯已见一斑。英之求查土商踪迹,词旨卑约亦露言外”。英国人包罗杰在光绪四年出版的《阿古柏伯克传》中写道:收复新疆之役,“是一件近五十年在中亚洲发生过的最值得注意的事件”,同时也是乾隆帝统一“回部”(即南疆地区)以来,“一支由中国人领导的中国军队所曾取得的最光辉的成就”。这些都表明左宗棠率兵收复新疆的重大国际影响和意义。

左宗棠率军收复新疆,不仅功在当时,更泽润后世。百多年来,无论是时人还是后人对此都给予高度评价:比如,人们将他和汉代出使西域的班超相比——左宗棠去世之际,甘肃布政使崇保在挽联中就如此盛赞道,“手拓西域疆土万余里,班定远同其爵赏,逊其恩荣”;《近代名人传》中写道:“左宗棠立功万里外,西北敉平,虽汉班超何以加焉。”原南京中央大学历史系主任缪凤林先生曾说:“自唐太宗以后,左宗棠是对国家主权领土功劳最大的第一人。”1949年率军出关解放新疆的王震将军,在上个世纪80年代接见左宗棠曾孙左景伊时也说:“左宗棠西征是有功的,否则,祖国西北大好河山很难设想。”

新疆的收复,也使从同治三年起即陷入兵乱的这片广袤土地,重新回到和平的局面,社会开始稳定,百业开始复苏,新疆地区的生产和经济也逐渐得到恢复和发展。出于巩固边关的考虑,光绪三年(1877)三月收复吐鲁番、达坂之后,针对军府制度重视军事控制、忽略民政管理的弊端,左宗棠于六月十六日(7月26日)上折提出废除过去存在于新疆的“军府”制度,并首次提出在新疆改设行省、设置郡县,以加强中央政府对新疆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管理。从光绪三年到光绪八年(1882)这5年里,他又先后4次奏请新疆建省。光绪十年九月三十日(1884年11月17日),清廷发布上谕,正式宣布新疆建省,任命刘锦棠为首任巡抚。彼时正在福建督办军务的左宗棠有幸目睹了这巩固多民族国家大业的关键一步。新疆建省,龚自珍、魏源等人在鸦片战争前就已提出,但并未引起清廷重视。在道光十三年(1833)的《癸巳燕台杂感八首》中,左宗棠就有新疆建省的设想,写下“置省尚烦它日策”的诗句。时过50年,经过左宗棠的不懈努力,夙愿终成现实——这是左宗棠的又一重大贡献。

《孤勇:左宗棠新传》

刘江华 著

岳麓书社

《孤勇:左宗棠新传》是一部深入探讨中国近代史上杰出人物左宗棠的传记,旨在为读者呈现一个更为真实、立体的左宗棠形象。作为晚清时期的重要封疆大吏和朝廷重臣,左宗棠在收复新疆和治理西北等历史事件中发挥了关键作用,是晚清史研究中无法绕开的重要人物。

本书的独特之处在于:首先,通过清宫档案对许多传闻进行考证和订正,力求还原历史的真实面貌。其次,作者不仅关注左宗棠的军事成就和政治成就,还深入探讨他的性格特征、学问修养功夫、家庭经济状况及家庭成员,以拓展读者的视野。此外,书中对左宗棠的性格局限和个人情感进行了客观呈现,不刻意美化,真实反映其人性的一面。书中也特别详细地记录了左宗棠收复新疆的艰辛过程,体现了他捍卫国家统一的坚定信念与不懈努力。同时,重点介绍了左宗棠在西北地区的建设和治理举措,充分展现了他的远见卓识和实干精神。

作者简介

刘江华,近代史学者,作家,毕业于北京大学考古系,现供职于北京日报社。著有《左宗棠传信录》(岳麓书社2017年版)、《清朝最后的120天》(三联书店2021年版)等书。

来源:岳麓书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