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教育领域改革的纵深推进,以 “统一化” 为基础、“市场化” 为动力的行业变革正在全国铺开—— 深圳作为先行示范已构建成熟体系,广东佛山以分区改革破局,江西各地亦以 “一市一款” 积极跟进......各地模式有何异同?政策设计背后暗藏哪些地域发展逻辑?从政策
校服改革浪潮下,佛赣深等地模式折射中国校园服饰的多元未来
随着教育领域改革的纵深推进,以 “统一化” 为基础、“市场化” 为动力的行业变革正在全国铺开—— 深圳作为先行示范已构建成熟体系,广东佛山以分区改革破局,江西各地亦以 “一市一款” 积极跟进......各地模式有何异同?政策设计背后暗藏哪些地域发展逻辑?从政策破冰到市场落地,从质量管控到消费体验,究竟有哪些经验值得借鉴、哪些挑战需要破解?本文将从多维视角对各地校服市场化模式进行对比分析,深度解码各地校服市场化改革的底层逻辑,为你呈现一场关于 “校服革新” 的立体观察。
01
统一化与市场化的实践探索:
各地改革成效初显
近年来,全国多地围绕校服 “统一标准、放开市场” 展开积极探索,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实践样本。
在市场化改革方面,广东省走在前列。深圳作为先行者,2002年便启动市场化运营,通过公开招标确定供应商;2017年将采购权交还家长,生产完全交由市场;2020年引入 “校服监管码”,实现校服品质全链路溯源。佛山则以 “分区统一、市场定价” 推进改革,2025年秋季学期起,禅城、高明、三水三区新生校服可通过专卖店、电商平台、各大商超等自由选购,顺德区早在2012年便完成改革,南海区也将在2027年跟进。河源市同步推行新款统一校服,允许旧款自然淘汰,兼顾过渡性与改革性。
在统一化推进方面,多地以 “区域协同” 为原则规范款式与管理。辽宁省10个地级市(鞍山市、本溪市、沈阳市、铁岭市、葫芦岛市、盘锦市、朝阳市、大连市、丹东市、营口市)于2025年7月-8月陆续通过公开征集校服设计方案,推动中小学校服款式统一;黑龙江哈尔滨8所直属学校、双鸭山市尖山区均以 “公开征集 + 分阶段落地” 模式,提升校服适配性与文化属性;江西省以 “一市一款” 为目标,2025年秋季学期起全省11个地级市(宜春市、赣州市、南昌市、九江市、景德镇市、抚州市、鹰潭市、新余市、上饶市、萍乡市、吉安市)实现中学校服统一,并搭建省级展示平台,让选购更 “简便、优质、优惠、阳光”;2025年8月4日,四川绵阳安州区则面向社会公开征集设计方案,在统一管理中融入地域文化特色。湖北省荆州市荆州区也于2025年8月6日正式开始征集全区学校学生校服款式,要求校服款式设计应体现小学、初中、高中各个学段的特色,可融入荆州区文化元素(如本地特色、校徽校标等),展现荆州区中小学生的良好精神风貌。
值得关注的是,广西南宁作为全国校服 “统一化+市场化” 的先行者,自1995年起推行全市款式统一,历经6次迭代升级,既通过统一标准保障了性价比,又以市场化竞争完善了售后,更杜绝了采购暗箱操作,为全国提供了宝贵经验。
此外,2025年,吉林省教育厅等三部门发布《关于加强吉林省中小学生校服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加强中小学生校服管理,校服实施市场调节价,构建包括明晰职责分工、明确采购主体、遵循学生自愿、公开透明、经济实用的选购管理体系。这一政策的出台,标志着吉林终于取消了持续14年的校服限价,在推进校服市场化、规范化管理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
02
样式与文化表达:各地各显神通
深圳校服20多年来基本款式未变,只是逐步增加了速干面料、冲锋衣、羽绒马甲等新品。深圳校服款式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具有较高的辨识度,成为了深圳的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无论走到哪里,都能看到那一抹熟悉的“青春蓝”。随着校服行业的市场化,不同企业生产的校服在体验感和价格上存在较大差异,学生和家长们在日常学习生活中也逐渐对校服产生了新的需求。2024年,有家长在网络留言板上建议深圳小学生校服降价、修改款式。深圳市教育局回应表示将继续深化深圳校服的统一管理模式,在保障全市校服统一的前提下充分征求各方的意见后适当优化颜色、面料等,把深圳校服记忆传承下去。
佛山禅城、高明、三水各自确定区域统一款式,充分考虑各学段学生年龄特点,突出育人功能,并贴近各区文化特色。例如禅城区小学礼服主题为“经纬少年·礼序东方”,高明区校服命名为“西江织梦,绿动皂幕”,三水区则为“灵水毓英”——这些浸润着岭南文脉的命名与设计,让校服超越了着装功能,成为行走的地域文化名片与无声的美育教材。
江西走的是“一市一款”路线,全省11个地市已升级校服体系。各地市推出各具特色的校服设计,展现地域文化、校园风貌与学生精神气质。如南昌市将校服分为小学款和中学款两大类,其中中学段初中与高中款式一致,仅作配色差异。小学组采用模块化拼接设计,衣袖、裤腿处设置可调节松紧带,适应儿童快速成长需求;中学组融入江西地方文化元素,在领口、袖章处呈现庐山云雾、鄱阳湖候鸟等标志性图案。同时强调在袖口、裤脚等部位添加反光标识,保障学生安全。
03
价格体系:从亲民到透明
多地在价格控制上各有策略:
深圳校服以价格亲民著称,夏季校服单件价格在25元到45元之间。纯棉夏短裤低至25元/件,相比其他城市动辄几百元一套的校服,深圳模式大大减轻了家庭负担。
佛山在市场化改革后,新款校服实行市场定价,校服生产企业按面料的材质分成若干个档次,以满足不同家庭的需求。佛山市儿童用品产业协会秘书长罗建忠在谈及佛山中小学生校服市场化改革时表示,市场化改革将推动校服价格因竞争趋于平衡,企业可通过规模化生产降低成本,例如原招标价120元/件的校服,市场化后部分企业或能以80元/件提供同等品质产品。
江西则采取了严格的限价措施。例如南昌市教育局在征集设计方案时明确建议单套校服成本控制区间:春秋款不超过105元,夏款不超过80元,冬款不超过180元。这种透明定价保障了校服的经济性。
南宁校服价格实现了市场化下的相对统一。校服价格由生产企业根据面料、工艺等因素分档销售,家长可自由选择不同价位产品。参考价格范围:夏季校服:约59~140元/套(短袖+短裤/长裤);秋季校服:约74~85元/套(长袖上衣+长裤);冬季校服:外套价格约100~287元/件,加绒或防寒服价格更高。
04
校服品质追溯:数字化监管成趋势
深圳校服监管码由校服品牌商自主导入,家长扫描校服上的监管码可查看生产编码、质检报告等信息,实现全流程品质可追溯。
佛山市场监管局鼓励校服生产企业开展校服质量安全追溯,以统一的追溯码为载体,实现“原料来源可溯、生产经营可控、产品流向可追、质量问题可查”,既保障学校自主选择权,又筑牢质量安全底线。
江西尚未公布具体的品质追溯要求,但 2023年新规鼓励 “双送检”(企业与学校双重质检),并建立 “黑名单” 制度。目前品质追溯仍以传统抽检为主,数字化监管处于探索阶段。考虑到全国校服质量监管趋势,引入数字化质量监管技术体系的可能性很大。
05
销售渠道:从单一采购到立体网络
校服购买便利性是市场化改革的重要标志。
深圳已建成完善的销售网络。在小卖部、超市、小区物业、外卖平台等都能买到校服,家长们无需通过学校指定渠道购买,可自主选择不同品牌校服。
佛山彻底打破了过去教育局统一招标、学校集中订购的传统模式。家长可以像逛商场、网购一样,通过实体店、电商平台、企业直营店等多种正规渠道,自由选择、购买校服。
江西各地市教育局鼓励校服企业建立健全售后服务体系,为学生购买校服提供便利,销售渠道包括学校代购、校服专卖店、电商平台等。同时,2025年7月16日,江西省中小学生校服展示平台正式上线运行,集中展示全省校服款式,为学校和家长提供透明、便捷的选购渠道。
值得注意的是,校服销售的新模式正在兴起:社区团购、宝妈推广等新零售方式,以及校服企业的微信小程序、直播销售等线上渠道,正在改变校服购买体验。
06
同款校服覆盖学生数:规模效应显著
深圳校服覆盖全市中小学生约200万人,统一标准降低设计与生产成本,形成规模效应。
佛山禅城、高明、三水区同款校服分别覆盖约21万、6万、9万学生。
根据江西省教育厅数据,11个地级市初中、高中在校生总数约330万人,平均每市约30万人。“一市一款” 模式下,每款校服覆盖约30万学生。
南宁同款校服(以新希望为例)覆盖学生数约为21.35万人,占全市中小学生总数的70%。
07
统一范围:从地级市到区级的差异化实践
深圳全市范围统一,确保校服款式、颜色的一致性。
佛山以区为单位统一校服款式,禅城、高明、三水区2025年秋季学期启用新款式。这种分区管理兼顾地域特色与市场灵活性。
江西严格按地级市统一,如赣州市、南昌市等均实施“一市一款”政策,强化城市文化认同。
未来展望
深圳、佛山、江西、南宁等地的校服市场化正重塑行业格局。深圳作为标杆,其应用校服监管码进行全流程质量追溯的模式更是获人民日报报道,为市场化树立了高标准。佛山、江西两地政策、价格与消费模式均在变革中。各地实践印证:当政策红利与市场机制共振,质量把控始终是核心竞争力。深圳校服监管码模式的成功,为佛山、江西提供了可复制的数字化监管路径 —— 无论是企业自主布局还是监管强制要求,校服监管码都已成为校服品质的有效背书。
钦家独创研发
校服监管码
与此同时,面对市场化浪潮,传统依赖政府、学校招投标的校服企业,普遍遭遇业务能力转型的阵痛——如何精准触达分散的终端家长、建立信任、高效运营?钦家校服裂变分销系统成为破局关键。这一创新系统深度赋能企业构建「品牌直达家长」的立体销售网络,通过整合社区团长、校园周边门店、宝妈社群等多元触点,精准打通从生产端到消费端的最后一公里。它不仅帮助企业破解传统渠道层级复杂、触达低效的难题,更通过社交裂变、会员管理、数据驱动营销等功能,让品牌与家长用户建立高频次、强信任的连接,为校服企业在市场化竞争中打造专属的私域流量阵地,实现从产品供应到用户服务的全链路升级。
当校服产业从「政策驱动」转向「质量 + 效率」双轮竞争,深圳的监管智慧、佛山的市场活力、江西的文化赋能等,正共同勾勒行业新图景 —— 而钦家的数字化解决方案,正成为企业穿越周期、制胜市场化红海的核心引擎。
校服市场化的探索从未停歇,而所有改变的核心,始终是校园里那些蓬勃生长的孩子们。当市场化的活力遇见科技的温度,校服不再只是统一的着装,而是成为守护成长的 “第二层皮肤”—— 更安全的反光条设计、会呼吸的透气面料、可追溯的校服监管码,让每一次穿着都充满安心;多元的款式选择、融入地域文化的美学设计、便捷的线上线下购买渠道,让个性与规范找到平衡。
市场化与科技的双重滋养,正推动校服产业蜕变升级。这不仅是校服的革新,更是教育细节中对每个学生的珍视——以安全为本,用科技护航,让孩子的成长更自在舒展,让未来更值得期待。
来源: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