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基础是规划。近年来,常州在村庄编制规划引领乡村振兴方面大胆探索,先行先试,为改革破题积累经验。今年,常州市出台《关于深入推进乡村规划师全覆盖的实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底,实现常州市域范围内行政村乡村规划师全覆盖,进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基础是规划。近年来,常州在村庄编制规划引领乡村振兴方面大胆探索,先行先试,为改革破题积累经验。今年,常州市出台《关于深入推进乡村规划师全覆盖的实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底,实现常州市域范围内行政村乡村规划师全覆盖,进一步发挥规划对乡村建设的引领支撑作用,激活乡村振兴内生动力。
5年前,“共绘苏乡”规划师下乡行动启动,常州积极响应,一大批来自省、市各级规划单位不同领域的专业人才走进乡村。其中,省城镇与乡村规划设计院全周期咨询中心副主任郭芒带领团队来到溧阳市上兴镇龙峰村,成为常州首批乡村规划师之一。
龙峰村位于白露山脚下,早年是经济薄弱村。2019年,村委会流转土地,开始集中经营林果种植产业。可由于缺乏经营管理经验,也没有发展规划,收益并不理想。
来到龙峰村后,郭芒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踏勘,他每天跟着村干部走田头、访村户。在一次次访谈中,他了解到,相比拥有科学体系的、较为成熟的城市规划,乡村规划起步晚,加上乡村土地权属、地域文化等的独特性,无法完全照搬城市模式。
通过近一年的实地调研,郭芒团队帮助村里确定发展定位、汇聚村民意愿诉求、合理布局村庄用地,完成了《龙峰村村庄规划(2020—2035年)》编制,规划统筹村庄“生活、生产、生态”空间,形成以莓果为特色产业、一二三产协同发展的乡村发展新局面。2023年,该规划项目获年度江苏省优秀国土空间规划奖一等奖。
村容村貌发生巨变后的龙峰村,吸引了一大批年轻人来此创业。南京人高波在朋友的推荐下到龙峰村开了餐厅、建了营地,去年,他还把更多资源引入龙峰村,带动了山野跑步等户外项目。
龙峰村党总支书记余庆贵慨叹:“没想到村子能发展到现在这个样子,这是乡村规划师贡献智慧的结果。”
和做案头工作不同,乡村规划更加考验沟通能力和奉献精神。在推进全覆盖的过程中,许多乡村规划师将项目制的纸上规划落地为实操型的陪伴式规划。
2022年,来自武进规划勘测设计院的张玉倩作为乡村规划师来到礼嘉镇蒲岸村。
“我原本想的是如何从规划角度考虑村庄空间布局,实际开展工作时发现,首先要面对的是村民增收、村屋改建、村道拓宽等实际问题。”张玉倩说,以前的规划更像是一种协议,项目来了签合同,目标达成后就结束了。但在乡村规划师的工作背后,却隐藏着长期跟踪服务、陪伴成长的需求。比如,这两年,伴随蒲岸村环境的不断优化,越来越多的周边打工人选择租住在村里,停车成了新难题。张玉倩和团队及时调整村庄规划细则,整合村里零散土地,协助村委会在去年顺利完成了停车场建设。
“专业规划师让我们少走了很多弯路。”蒲岸村村委会副主任王飞对张玉倩竖起了大拇指。
村庄规划是城乡融合的重要基础。规划师下乡行动,不仅为乡村未来绘出了科学的发展蓝图,也引导着更多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向乡村流动。伴随着乡村规划师全覆盖的深入,更多新技术、新理念融入乡村规划与建设。如即将投入使用的“数字葛庄”是武进区首个数字乡村平台,由武进规划勘测设计院的乡村规划师们搭建,利用AI智能技术和全域实景三维建设技术,更加精准地呈现乡村的地形地貌,同时,对村庄信息进行数字化管理。平台分为规划、产业、协同治理、乡村文明和党建五大模块,有力地提升了乡村治理现代化水平。
编制完成《常州市城乡融合空间战略规划》,出台村庄规划编制细则、乡村基本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标准等技术文件,率先完成全域村庄规划审批覆盖,并发布县级乡村地区“通则式”管理规定……常州以改革破题,以创新提质,乡村规划师从试点到覆盖的改变,不仅仅是数量上、范围上的扩大,更是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美丽中国的探索实践。
伴随此次全覆盖行动的推进,新一轮常州规划师下乡行动在各辖市区全面推开,为乡村治理和乡村振兴提供在地技术支持和赋能。常州也将以更科学的规划引领、更系统的制度设计、更务实的探索实践,破解发展矛盾,绘就城乡融合发展的时代画卷。
本文来自【常州日报-常州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