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国外军事博主“巴基斯坦战情室”发布的一份“人类空战击杀射程榜”引发了热议。在榜单上,中国歼-10C与霹雳-15E的组合以200千米的最大击杀距离位居榜首,美国F-15C+AIM-120D、俄罗斯苏-30SM+R-37M紧随其后。这份榜单让不少人关注中美俄
近日,国外军事博主“巴基斯坦战情室”发布的一份“人类空战击杀射程榜”引发了热议。在榜单上,中国歼-10C与霹雳-15E的组合以200千米的最大击杀距离位居榜首,美国F-15C+AIM-120D、俄罗斯苏-30SM+R-37M紧随其后。这份榜单让不少人关注中美俄空战装备的比拼,歼-10C与霹雳-15E的领先,成了其中最扎实的亮点。
在此需要强调的是,上述“人类空战击杀射程榜”存在着不少错误。先看榜单里的“水分”。比如美军F-15在科索沃战争中击落塞尔维亚米格-29的记录,榜单称使用了AIM-54导弹,实际却是AIM-120C导弹,且当时击杀距离仅为16英里(25.74千米),远非榜单标注的60~65千米。更关键的是,F-15从未在实战中使用过AIM-54导弹,这一错误明显违背史实。
再看美军F-14“雄猫”战机与AIM-54“不死鸟”导弹的“黄金搭档”,榜单称在1990年海湾战争中取得80~90千米的击杀纪录,但事实上,这对组合在美军服役期间多次发射AIM-54导弹均未命中目标,反倒是伊朗在两伊战争中用F-14战机和AIM-54导弹击落了大量伊拉克战机,包括米格-21/23/25、图-22、苏-20/22、幻影F-1和超级军旗等战机,堪称“墙内开花墙外香”。
俄罗斯的记录同样存疑。榜单中提到俄空军苏-30SM战机发射R-37M导弹在俄乌冲突中击落130千米外的乌克兰苏-27战机,但这一战例至今没有直接证据证实。而R-37M导弹所谓的“300千米以上射程”的宣传,也被业内认为“水分极大”。至于美军F-15C用AIM-120D导弹在2021年的靶场试验中击中120~160千米外的BQM-167靶机,虽有记录,但靶场数据与实战场景也存在差异,难以直接作为实战性能的佐证。
相比之下,歼-10C战机与霹雳-15E导弹的200千米击杀记录,却经得起推敲。这一战果发生在2025年的印巴冲突中,巴基斯坦空军的歼-10C发射的霹雳-15E导弹,成功击落印度空军的“阵风”、苏-30MKI和米格-29战机,而且击杀距离得到多方证实,连印度官员和西方专家都对此认可。
歼-10C能有如此表现,源于对歼-10战机进行深度改进的结果,歼-10C换装了国产新型有源相控阵雷达,探测距离和抗干扰能力大幅提升;综合航电系统实现全面升级,配合新型机载吊舱和多联装挂架,既能胜任超视距空战,又能执行对地、对海打击任务。在2025年的印巴“5.7”空战中,歼-10C的超视距作战能力已得到验证,200千米的击杀距离是人类最远的超视距空战击坠纪录。
霹雳-15E中远程空空导弹的表现同样亮眼。作为霹雳-15导弹的外贸版,它打破了“外贸武器性能缩水”的惯例,实际最大射程突破200千米,远超宣传板上标注的145千米。这背后是材料结构、制导体制、动力系统的全面突破。先进双脉冲固体火箭发动机和新型燃料让射程大幅提升,先进导引头的探测能力更强,抗干扰能力更好,数字信号处理器运算速度更快,能精准锁定高速机动的目标。正是这样的“诚意”,让印度空军误判了“霹雳-15E的打击能力,最终付出了代价。
值得一提的是,这一组合的成功离不开体系支撑。巴基斯坦空军的ZDK-03和萨博SAAB-2000预警机能远距离探测目标,Data Link 17数据链则实现了战机、预警机、导弹的实时信息共享,让霹雳-15E导弹在200千米外仍能精准命中。而这套体系的搭建,离不开中国的技术支持,从系统接入到数据融合,都为巴空军省去了大量麻烦。
如今再看这份榜单,尽管错误不少,但歼-10C与霹雳-15E的榜首位置却无人能质疑。这不是偶然的,而是中国航空工业和导弹技术多年积累的结果,从战机的雷达航电到导弹的动力制导,再到整个空战体系的协同,每一环的突破都在夯实着“领先”的根基。美军AIM-120D导弹的射程瓶颈、俄军R-37M的实战疑点,更反衬出中国装备“既敢宣传,更能实战”的硬实力。
在现代空战中,射程就意味着主动权,而这份主动权的背后,是一个国家国防科技实力的直接体现。歼-10C与霹雳-15E的200千米击杀记录,不仅是一个数字,更是中国军工从“跟跑”到“领跑”的生动画面。未来,随着技术的持续迭代,这样的突破或许会越来越多,这份“实至名归”的榜首,早已让世界看到了中国武器装备的真正力量。
来源:科大烽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