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日军在侵华战争中会虐杀无辜百姓?他们认为自己是在复仇!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8-08 12:09 3

摘要:从字面来看,“膺惩”意为“讨伐、惩罚”,而“暴支”中的“支”是当时日本对中国的蔑称(“支那”一词在近代逐渐带有强烈的歧视与侮辱色彩),“暴”则是日本侵略者为抹黑中国而强加的“残暴”标签。这一口号的本质,是日本军国主义为掩盖其侵略野心,将中国人民的反侵略斗争歪曲

如果说非要找一个人类文明的道德底线的话,日本担任这个角色实在是再合适不过了!二战期间日本人在中国所犯下的罪行让他的轴心国伙伴德国看得都毛骨悚然!

那么日本人究竟是抱着什么心态对手无寸铁的中国拼命进行大规模虐杀的呢?这就不得不提到一个词——膺惩暴支!

从字面来看,“膺惩”意为“讨伐、惩罚”,而“暴支”中的“支”是当时日本对中国的蔑称(“支那”一词在近代逐渐带有强烈的歧视与侮辱色彩),“暴”则是日本侵略者为抹黑中国而强加的“残暴”标签。这一口号的本质,是日本军国主义为掩盖其侵略野心,将中国人民的反侵略斗争歪曲为“暴虐行为”,进而将其对华侵略美化为“正义的惩罚”,以此煽动日本国内民众的战争狂热,把侵略说成是复仇!

1930年代的日本,表面上拥有亚洲最先进的议会制度,实则是一个被民粹主义裹挟的畸形国家。当时的日本实行普选制,但选举权仅限于男性,且占人口多数的农民和工人因教育水平低下,极易被右翼政客煽动。这种不完善的民主体制,为极端民族主义的滋生提供了温床。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国内掀起了一股狂热的战争浪潮。东京街头每天都有支持对华侵略的游行,报纸头版则充斥着“膺惩暴支”的叫嚣。当关东军在柳条湖制造事端时,日本民众不仅没有反对,反而将其视为雪耻的壮举,咱也不知道日本人这是要雪哪个耻,他占着中国的领土却说自己受到了耻辱。而这种集体不要个13脸的癫狂,在1937年全面侵华后达到顶峰。

当时的日本右翼势力通过三流小报、街头演讲和政党组织,不断渲染“中国威胁论”。他们声称中国正在“排日侮日”,日本侨民在东北“每天都在遭受屠杀”。这种谎言在缺乏信息渠道的民众中迅速传播,最终演变为对中国平民的刻骨仇恨。当时的日本社会,就像一个装满火药的桶,任何一点火星都可能引发爆炸。

1931年东京帝国大学的调查问卷上,88%的学生在“是否应为满蒙问题对中国使用武力”一栏勾选了“是”,其中52%的学生甚至标注“应立即动武”。

所以说之后的侵华战争中,日本对中国平民的大规模虐杀,绝非个别士兵的失控行为,而是日本政府不停的制造对中国仇恨的结果。1938年日本首相近卫文麿发表的“第二次近卫声明”,将侵略战争美化成“维护东亚和平”的正义之举。声明中声称,中国政府“以排日轻侮作为强化政权的工具”,日本是在“隐忍到极限后被迫反击”,我只能说见过不要脸的,真是没见过这么不要脸的!

这种颠倒黑白的宣传,通过报纸、广播和教科书渗透到日本社会的每一个角落。1929年,日本“祖国社”出版的《中华民国教科书中之排外记实》,从中国教科书中断章取义,摘录所谓排日内容,不停的在日本民众中制造仇恨。而日本自己的教科书,则将南京大屠杀称为“南京事件”,淡化屠杀规模,甚至暗示是中国军队所为。

更令人发指的是,日本通过教育系统从小培养民众的仇恨。在小学课堂上,老师会指着地图告诉学生:“支那是我们的敌人,他们抢走了我们的满洲。”这种教育下成长起来的一代,对中国充满了病态的仇恨。当他们穿上军装踏上中国土地时,早已将中国人视为可以任意宰割的劣等民族!

看到这些是不是觉得有点眼熟?那些成天污蔑我们进行仇恨教育的魑魅魍魉一直在把这些日本人曾经干过的事儿都栽赃到我们头上!

另外日本对中国平民的虐杀,也根植于其根深蒂固的种族优越感。明治维新后,日本以脱亚入欧为目标,把自己当成了亚洲的优等民族。这种优越感在殖民统治中演变为对被统治民族的极端歧视。

在伪满洲国,日本殖民者将中国人分为“一等国民”(日本人)、“二等国民”(朝鲜人)和“三等国民”(中国人)。中国人不仅被剥夺了基本权利,还被强制学习日语、参拜神社,试图从文化上消灭中华民族的认同。当这种殖民统治遭遇抵抗时,日本殖民者便以更残酷的手段进行镇压。

1941年,日本在冀东地区推行“集家并村”政策,将数百万农民驱赶到“集团部落”(人圈)。这些部落四周挖有壕沟,围墙顶上布满铁丝网,由日军和伪军严密把守。部落内的平民缺衣少食,疾病流行,每天都有人饿死冻死。而日军对此的解释是:“这是为了保护支那民众不受共匪侵害。”关于这一点,我特别希望有一天带枪踏上日本国土的中国人能牢牢记住,到时候我们也要用这种方法好好保护一下日本人!

总而言之,不要指望日本人会为那段历史忏悔反省了,因为他们认为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应该的,不过这也有一个好处,那就是将来有一天我们采取一些必要行动的时候,咱们可以完全不用在乎是否有心理负担和道德负担,毕竟咱们的老祖宗教过咱们一句话——以其人之道 还治其人之身!

来源:胡铁瓜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