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雪峰:专业是孩子未来吃饭的技能,学校并不是,不要盲目冲名校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8-08 14:23 2

摘要:法学:连续6年登顶红牌专业,23万毕业生争抢2.8万个核心岗位,某双非院校学生投87份简历仅获3次面试,律所行政岗月薪4500元成为常态。临床医学:5年本科+3年规培+2年专培,10年零收入,农村孩子因经济压力退学率居高不下,某医学院辅导员直言:“家底薄别碰临


“孩子非要报新闻学,我一定会把他打晕!”

2023年,张雪峰在直播中的这番话如平地惊雷,将专业与学校的争论推向风口浪尖。

有人怒斥他“制造焦虑”,有人奉他为“普通家庭的指路明灯”。

三年过去,当2025年高校毕业生规模突破1222万,就业率仅55.5%的现实数据摆在眼前,越来越多人开始反思:专业选择,真的比学校名气更重要吗?

法学:连续6年登顶红牌专业,23万毕业生争抢2.8万个核心岗位,某双非院校学生投87份简历仅获3次面试,律所行政岗月薪4500元成为常态。临床医学:5年本科+3年规培+2年专培,10年零收入,农村孩子因经济压力退学率居高不下,某医学院辅导员直言:“家底薄别碰临床!”化工专业:应届生1年内离职率61%,5年留存率不足15%,“倒班昼夜颠倒,月薪6000,同学聚会被问‘怎么老得像40岁’”成为行业缩影。

破局指南

法学需辅修金融/财税,死磕CPA/CFA证书;医学优先“5+3”本硕连读,锁定国家专项计划;化工转型新能源电池研发,辅修AI算法。计算机类:2024届平均起薪8000-12000元,头部企业校招中,某二本院校学生凭借“法律+软件工程”复合背景击败清北文科生。电子信息类:契合国家“芯片自主化”战略,华为“天才少年计划”中60%为电子类专业毕业生,起薪直接对标硕士。公安类:通过“公安联考”入警率超90%,某警校毕业生年薪12-15万,享受医疗、住房等福利。

张雪峰的金句
“计算机专业的行测法律模块就是送分题,公安联考通过率超90%!”
“电子科大毕业生直接进国家网信办,年薪20万起!”

就业率:2024届985/211院校就业率91.9%,但灵活就业比例达15%(含自由职业、短期合同),某TOP2高校法学硕士因挂科退学,暴露“名校光环”下的学习压力。薪资差距:985院校本科生起薪中位数8000元/月,普通院校4500元/月,但新一线城市本土企业中,双非院校优秀学生与名校生起薪差距已缩窄至15%以内。案例:某985院校生物工程专业学生考研转向,因本科知识滞后产业升级,75%毕业生面临“十年学历投资周期”。科研机会:985/211院校学生参加科研竞赛比例超60%,普通本科不足30%,某211院校学生自嘲:“文史类专业从没进过实验室。”实习资源:头部企业校招90%目标院校为985/211,某央企实习留用率超70%,普通院校学生连“实习信息”都难以获取。政策红利:深圳中学教师岗录取比387:1,县城重点高中清北硕士占比43%,名校生在考编、人才引进中仍享“绿色通道”。

专家反驳
厦门大学新闻学教授邹振东指出:“新闻学专业如果招不到人,只能是自身建设的问题,张雪峰的言论是外在影响因素。若新闻传播学自己行,一万个张雪峰说它不行也没用!”

原则一:专业壁垒>学校名气
选择“别人转行难、对口工作只有你们能干”的专业,如法学、医学、公安类,避免新闻学、工商管理等“万金油”专业。原则二:城市>院校等级
互联网、金融、制造业等高薪行业集中在一线城市,某计算机专业学生因选择杭州院校,毕业直接进入阿里,起薪超同龄北上广深同学。原则三:政策导向>个人兴趣
紧跟国家战略需求,如2025年教育部新增“低空技术与工程”“量子科技”等专业,某高校新增专业毕业生直接对接国家网信办、中科院等单位。

张雪峰的“专业优先论”并非否定名校价值,而是撕开一个残酷真相: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清醒的抉择比盲目的努力重要百倍
当2025年毕业生数量再创新高,当“35岁危机”从互联网蔓延至各行各业,专业选择已不再是“喜欢什么就选什么”的浪漫决策,而是一场关于生存与发展的精密计算。

最后,用张雪峰的话收尾

“这世上没有绝对的天坑,只有未觉醒的规划意识。专业是你的饭碗,学校只是帮你端稳饭碗的平台——但饭碗本身,得你自己选对。”

对此您有什么看法?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来源:高等教育文摘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