蚊子并非对所有动物都“感兴趣”,我们从中能学到什么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8-08 18:25 2

摘要:最近,网络在大力宣传防范”基孔肯雅热”,这是一种由基孔肯雅病毒引起的急性蚊媒传染病,主要通过伊蚊叮咬传播。

最近,网络在大力宣传防范”基孔肯雅热”,这是一种由基孔肯雅病毒引起的急性蚊媒传染病,主要通过伊蚊叮咬传播。

我在网络上搜索了一下,自然界中有哪些动物对蚊子有天然防范能力呢?或者是蚊子对其不感兴趣呢?答案如下。

1、体表覆盖厚实毛发或鳞片的动物。

⇢代表动物:狮子、老虎、牛羊、鸟类等。

⇢特质:它们的体表有浓密的毛发(哺乳动物)或鳞片(鸟类),形成了物理屏障,蚊子难以穿透毛发/鳞片接触到皮肤(或羽毛下的皮肤),无法顺利叮咬。

2、能分泌特殊气味物质的动物

⇢代表动物:蜜蜂、蚂蚁、某些甲虫(如瓢虫)等。

⇢特质:这些昆虫会分泌具有刺激性或驱虫作用的化学物质(如蜂蜡中的成分、蚁酸、信息素等),蚊子对这类气味敏感,会主动避开。

3、体温过低或代谢率极低的动物

⇢代表动物:龟、鳖、蛙类(部分)、冷血爬行动物等。

⇢特质:蚊子主要通过感知体温、汗液中的乳酸、二氧化碳等信号定位宿主。冷血动物的体温接近环境温度,代谢率低,释放的二氧化碳和热量少,对蚊子的吸引力较弱。

4、水生或半水生动物

⇢代表动物:鱼类、鳄鱼、河马(部分时间)等

⇢特质:这些动物大部分时间生活在水中,蚊子的幼虫虽在水中发育,但成蚊通常在陆地上活动,且水生动物的体表湿润或有黏液,蚊子难以停靠和叮咬。

从以上动物的特质,我们人类有哪些方面可以用来借鉴防蚊呢?

1、借鉴物理屏障特征

⇢穿长衣长裤:穿上轻薄透气的长衣长裤,能在皮肤和蚊子之间形成一道物理屏障,减少皮肤暴露的面积,降低被蚊子叮咬的几率。例如在蚊虫较多的丛林、草地等环境中活动时,这种穿着方式能起到很好的防蚊作用。

⇢使用蚊帐:蚊帐如同给人搭建了一个“保护罩”,类似动物的物理防御机制。在睡眠时使用蚊帐,能将蚊子挡在外面,尤其适合儿童、孕妇等人群。

2、借鉴特殊气味防御特征

⇢使用驱蚊植物:部分植物能分泌特殊气味驱虫,如薄荷、薰衣草、艾草等。可以将这些植物种植在庭院、阳台,或者将其揉碎涂抹在皮肤上(不过要先确认自身是否对其过敏),它们散发的气味能在一定程度上驱赶蚊子。

⇢涂抹驱蚊产品:市面上常见的驱蚊花露水、驱蚊膏等产品,其原理也是利用化学物质散发的气味来驱蚊。

3、借鉴生理特征和生活环境特征

⇢降低体温和减少出汗:冷血动物体温低、代谢率低,释放的二氧化碳和热量少,对蚊子吸引力弱。人类在夏季可以尽量呆在阴凉、通风的地方,减少运动,降低体温和出汗量,从而减少身体散发的二氧化碳和汗液中的乳酸等物质,降低对蚊子的吸引力。

⇢保持居住环境清洁干燥:及时清理家中的积水,如花盆托盘、花瓶、水桶等容器中的积水,避免蚊子在水中产卵繁殖。此外,保持室内通风良好,也能减少蚊子的栖息。

来源:科学小大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