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朱龙广,那个让一众观众陷入信仰又啼笑皆非的名字,这几天又被推上热搜。他的离世,说不上让人哀恸,更多是种微妙的缓释,就像看过一场大戏,最后谢幕光落下来不得不鼓掌。可怪事是,他前脚刚走,儿女们这边却一团乱麻,生前的逸闻还莫名翻到台前——“如来”逝世,本来该是一个年
文 | 成倚贤
朱龙广,那个让一众观众陷入信仰又啼笑皆非的名字,这几天又被推上热搜。他的离世,说不上让人哀恸,更多是种微妙的缓释,就像看过一场大戏,最后谢幕光落下来不得不鼓掌。可怪事是,他前脚刚走,儿女们这边却一团乱麻,生前的逸闻还莫名翻到台前——“如来”逝世,本来该是一个年代的句点,为何成了轩然大波的起点?
新闻一曝光就炸开锅。有人说朱龙广一生无憾,也有人惋惜他的清苦与洒脱。问题来了,他活着时守着佛意无争,最后还是免不了子女为财产、葬礼折腾得四分五裂,真要细想,这才最像《西游记》现实版,师徒四人各自分飞,那点温情只剩在屏幕上追忆。不对,现实比戏更离奇。
1986年《西游记》热播,所有该选的角色都定了,单单“如来”卡壳。这个角色其实出场不多,打戏没有,戏份稀,但难就难在这份气场与分量。试了二十多号人,杨洁都不满意,像在大殿门口徘徊,总觉得差道门缝没开。谁会想到,最后定了朱龙广,思路是化妆师王希忠提的。眼缘这东西玄得很,导演盯上他那刻,朱龙广还不太明白要演啥,条件也简单,反正别让我演妖精就好,没细问成佛祖就进组。他拿到角色头一件事,不是背台词,而是往寺庙里蹲,揣摩“如来”的神韵举止,仿佛要替佛祖把身形练实了,一个大男人闷头研究雕像、念咒语,把自己反锁到神像里去。
这些细节,搁现在只怕会被说装神弄鬼。可实际上,他每到一地取景,围观群众全来了,还有信佛的老太太真磕头下跪。时至今日想来,朱龙广半点烟火味,一点慈悲庄重全靠自己的琢磨。寺庙拍戏那回,朱龙广一换上袈裟,守在场外的老头老太就叩拜,连剧组年轻人都禁不住发愣。这种魔幻现实,来多了,也分不清哪句是真、哪些是戏。
戏播之后,他的“如来”一夜峰顶。遥远的尼泊尔,就有信众信以为真,前前后后来了大堆信件,请朱龙广去一趟,说如来降世。官方真得干预解释,说人家就是中国演员。不过这层误会,喜忧参半。有人觉得被娱乐化了佛祖形象。可也有尼泊尔本地佛学者考据,认为中国的佛祖荧幕形象比本土还传神,这种文化互鉴,谁敢说不是今日中国在全球文化输出的真实一页?当然,尼泊尔的信众后来也释怀,他们信神不信人,那些求朱龙广摸头、送福的老乡们,则更在意吉祥一点。
八十年代,电视不比手机泛滥。有一回,那记者刚采访完朱龙广,心血来潮买彩票,居然中了大奖。还有黄冈大旱数月,朱龙广一进组,云压城,接着下起大暴雨。谁都说与朱有关。你信不信?说僧道作法也罢,说符号带福也罢,反正那会儿无数人把朱龙广敬成如来的现实分身。这种劫数或奇迹到底是迷信,还是心理作用?
泰国、大马那些年佛像热,仿的还是朱龙广的剧中造型。你以为扮演佛祖全靠长相?错,还是要演技撑住。朱龙广做到了,他把一个飘渺角色拉回了人间。就算随便走到菜市场,只要被人认出来,都没人问他演没演别的。一个角色,全民的投射,成了Personality。
很多演员追名逐利,朱龙广完全可以靠名气开高价代言,拍广告。可他一分不赚这些钱,始终不改旧脾气。理由倒不复杂,说到底,“如来”归剧组,归每一个参与的人。他嘴笨,话也不多,可谁见他拒绝合影?有空就讲段佛法,不厌其烦地和路人唠,偶尔也烦:你们老跟我要佛缘,家里没事吗?
有说八十年代演员敬业。不至于吧?也有人说,那时候没网络、信息慢、演员没市场包袱,戏拍得慢,时间拖得久,体力亏欠,人也憨直一点,其实那一拨人也很世俗。想红还是想红,谁能真淡然?朱龙广大半夜爬起来冥想,对着镜子反复拆解动作,但其实他最怕的是——演不像了导演拍脑袋直接换人。这种内里紧张,和资历、德行多半没关系,就是竞争、就是怕。
有人觉得朱龙广这个人还挺狡猾,学佛没学到家。比如护短,比如子女遍地,坐拥一大家子却也有闹心的那点财产分割。网上说他名下有房产,死后家人为了丧葬细节分头起争执。这种阵仗真叫人看不懂。打生打死就因为那点遗物,他墓前纸钱成堆倒也热闹,跟戏里的如来清寡形象南辕北辙。他自己要是地下有知,会不会也笑出声?
朱龙广曾说:“师傅带我看的不是信仰,是做事的法门。”这段话有点拗口,不大像他平时的表达。或许他想说,演佛不过是一种专业,一门手艺罢了。观众却不信。大家与其说是信朱龙广,不如说信彼时那个八十年代,干净、简单、人皆有本分。他只是在那个时间节点,成了所有人幻想的佛祖。
多年以后,朱龙广低调离世。那天北京下了一场小雨。微博、知乎、电报号同时爆炸。有人翻出他早年演话剧的视频,也有人扒他晚年出现在《武林外传》的镜头。更多人涌上评论区唏嘘:老爷子,这回该歇歇了。可他真的休息了吗?江湖早没了“佛祖”,屏幕外的家长里短,却一点都没结束。
有人私底下说,朱龙广其实有点怕被定格。他本人喜欢演活人,厌倦头顶光环。可奇怪的是,他偏偏因此被记住。一个演员,靠一个角色被供起来,享一辈子清福,也吃了一辈子苦涩。这味道到底是甜还是虐?
“如来佛祖”这个人,最终不过是影视剧的符号,他本身没有佛法神通,也没能庇佑子孙安康。网友们有的调侃,有的认真纪念。可谁都明白,那个穿着袈裟、微笑颔首的老人,已和我们共同的八十年代一同尘封。
现实无常,光影留痕。朱龙广如来的传奇,注定嵌在华语影视史里,某些夜晚会被人忽然想起,拿出来再品一遍,味道未必全都温柔,但很实在。
所有数据、细节来自央视新闻、新华网、红星新闻、《北京青年报》、公开采访资料、B站科普视频及尼泊尔主流媒体2024年6月公开数据
来源:厚黑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