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最近几年大家有没有一种感觉:世界越来越像个巨大的锅炉,咕噜咕噜沸腾—但不是烧菜,是烧人。
最近几年大家有没有一种感觉:世界越来越像个巨大的锅炉,咕噜咕噜沸腾—但不是烧菜,是烧人。
你看这全球经济——有的通胀爆表,有的通缩冰封,有的失业飙升,有的直接闹革命。
2024年,美国总统居然又开始预测经济危机了。你要知道,上次他们总统预测全球危机,还是1981年——结果之后就是马岛战争、苏阿战争,全球几十场乱战,那可是真·乱世。
现在的年轻人也不是不努力,是没方向。你让他买房,月薪一万首付两百万?你让他创业,赛道早就被大厂垄断了。他只能躺平。
大公司纷纷开启裁员模式,中产阶层资产不断缩水,社会怨气悄然积压,这情形怎会如此似曾相识呢?对,那股“要变天”的感觉又来了。
那怎么办?我们普通人还有出路吗?
历史是个老段子,总爱反复讲。咱们不妨看看上一次最严重的全球金融危机——1929年大萧条,各国的老百姓是怎么熬过去的,说不定能帮你缓解点焦虑。
美国:“躺”是最后的尊严
大萧条的起点就是美国。
1929年前,美国人富得流油,平均工资是日本的10倍。买股票就像买彩票,闭眼买都赚,家家户户都有车看电影,富得发泡。
然后——啪,天塌了。
股市崩了,银行倒了,40%劳动力失业,1200万人找不到工作。一个油漆工的岗位,几百人抢。老师都被政府欠薪,连“芝加哥铁饭碗”都端不住。
中产最惨,房贷断供、家庭崩盘,“穷→离婚”成了社会缩影。
有些男人撑不住,直接跑路流浪。年轻人于全国四处讨生活,最终只能搭个纸板窝栖身街头,满大街尽是“胡佛村”(以此讽刺时任总统胡佛)。
消费降级到极致——电影看不起,那就玩桌游,大富翁就是那时候火的。
从“美国梦”到“美国梦碎”,美国人靠“集体躺平”撑了十多年。
日本:“卷”出一条血路
你以为只有中国人会卷?日本人才是鼻祖。
欧美经济大萧条时,GDP掉40%,日本只掉3%。为啥?工业化没欧美那么高,农业还是主力——你说这不是“落后优势”吗?
他们卷到什么程度?
农业出口价格下调18%,日本农民直接多种50%用来出口,主打一个:我便宜我横着走!
工业上更卷:小作坊主请亲戚干活,工资能压就压;大企业靠童工、女工顶班,连温饱都保证不了;实在没人干,还有“灵活上班族”,一天打三份零工。
东京一个城市,7.5万人靠这种“灵活用工”活命。
一句话总结:日本人靠着全民族超低成本运作,在大萧条里硬是卷赢了存在感。
德国:“闹”才是唯一的出路
德国人直接进入最极端的状态:崩溃。
一战赔款的重压致使恶性通胀几近失控,此时状况令人咋舌:一个面包竟需50万马克,而一个西瓜则要3.8亿马克!
资本撤离,600万人失业。中产破产、女性失业、青年自杀、流浪汉翻垃圾吃饭,政府连救济都给不起。
这时候,你要是告诉他们“躺平”或者“卷一卷”,可能会被打死。
于是他们选择了最激烈的方式——闹革命。
纳粹、布尔什维克与极端主义相继登场,街头冲突频发不绝,国家几近深陷内战泥沼。
若无稳定,则无出路,所余者唯有愤怒与极端而已。
这就是德国人的选择——闹,直到选出一个“救世主”希特勒,世界也一起跟着埋单。
英国:“熬”是穷人的宿命
彼时的英国人也颇为凄惨:失业率居高不下,工人罢工频仍,贫民窟四处蔓延。但人家穷惯了,心态稳。
怎么稳?罢工?罢就罢吧,没人理你;穷?那就再省点;政府发不起军饷?那就硬熬。
因为他们知道,闹也没用,改不了命。
英国就靠一种韧劲,熬过了大萧条。
穷不是问题,改不了才是最大的问题。
意大利:“忍”到最后一刻
意大利是最魔幻的。
表面上,摩索里尼搞了不少“大政绩”:汇率稳了、企业控了、劳资和了,看上去比德国好。
但实质上是:把少数人捧成了“赢家”,大多数人继续吃野菜。南部和撒丁岛居民人均热量摄取欧洲倒数第一。
你想闹?黑衫军让你知道什么叫恐惧。
想躺?不好意思,你穷得太深,连躺都躺不起。
想熬?明天政策可能又变了,城市化一半又退回农村。
你只能忍,忍到摩索里尼被倒挂广场为止。
当历史再一次滑向“乱世拐点”,不同国家,不同人民,面对命运选择了五种方式:
美国:躺——我不卷了,能活着就行。日本:卷——卷出最低成本、卷出一线生机。德国:闹——没有出路,那就把世界炸掉。英国:熬——哪怕看不到尽头,也慢慢耗着。意大利:忍——什么都不能做,只能咬牙死扛。或者说,这一次,还有没有第六条路?
参考信息源:
Eichengreen, Barry. Golden Fetters: The Gold Standard and the Great Depression, 1919–1939.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2.
McElvaine, Robert S. The Great Depression: America 1929–1941. Times Books, 1984.
Hunter, Janet. Japanese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ory and Practice. Routledge, 1988.
Bessel, Richard. Germany After the First World War.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3.
UK National Archives: Records on the 1926 General Strike
Bosworth, R. J. B. Mussolini’s Italy: Life Under the Fascist Dictatorship, 1915–1945. Penguin Books, 2006.
来源:室内设计谈单技巧